開國中將走路去部隊,遭衛兵阻攔質問:沒有車怎麼證明你是將軍?

2024年08月05日00:52:09 歷史 1962

老一輩革命家大多吃了很多苦,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開國中將孫毅就算其中之一。

孫毅常年留著鬍子,軍隊中戰士們都叫他「孫鬍子」,他也絲毫不介意。

開國中將走路去部隊,遭衛兵阻攔質問:沒有車怎麼證明你是將軍? - 天天要聞

平時出門穿得很樸素,就像是一個種地的農夫,這副打扮,任誰看到了也不會將孫毅和一位開國中將聯繫起來。

就是這副令人「迷惑」的外在,發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孫毅作為開國中將,是配有專車和司機,日常生活中,他除非公事,否則絕對不會使用,這是他的原則,要辦私事,遠的地方就坐公交車,近一點直接就走路去了。

有一次,孫毅去部隊上看望某個領導,因為距離不算很遠,他就慢慢走路去的。可到了大門口,衛兵卻攔住了他:「同志,幹什麼的,這裡不讓隨便進。」

孫毅只是呵呵一笑:「小同志,我進去找人。」接著就說了那位領導的名字。

衛兵頓時打量起孫毅來,眼前的這個小老頭穿著一個破舊軍裝,背著一個挎包,分明就是一個農民。

衛兵接著問道:「坐車來的還是走路來的?」

「我走路來的!」

門口的衛兵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想:「那你有沒有證件?」

孫毅恰好沒帶,便自報家門,可是衛兵哪裡相信眼前的小老頭是中將,攔著不讓他進:「你說你是將軍,可你都沒有車,怎麼證明你是將軍?」

開國中將走路去部隊,遭衛兵阻攔質問:沒有車怎麼證明你是將軍? - 天天要聞

孫毅無奈的笑了笑,可是沒有辦法,他知道部隊管的嚴,只好一再解釋,可衛兵就是攔著不讓他進,就這樣僵持了近半個小時。

最後還是那位領導得知了這個消息,急忙到門口迎接,才把孫毅接了進去。

衛兵眼看這人真是將軍,連忙道歉,孫毅則抖了抖小鬍子,爽朗一笑壓根不在意。

孫毅退休後,那輛專車已經很舊了,部隊上想給他換掉,但都被他拒絕了。拒絕幾次後,有關人員直接把車送到了他家裡,司機便開著新車去接他。

孫毅見到新車後,氣呼呼的不上車,寧願走著回去,還說:「我就要那輛破舊吉姆車,開哪去了你去開回來。」

司機也沒辦法,,請示上級後,立馬去把舊車換了回來。

有一次,孫毅的兩個女兒想去看電影,可電影院比較遠,就讓司機送他們去。看完電影回來後,三人大眼瞪小眼,發現門被鎖了,進不去了。

他們立馬知道,這是孫毅生氣了,想把他們鎖在外面,可他們又不敢叫父親開門,只好讓司機翻牆進去開門。

司機剛翻進來,就被孫毅抓住了,眼看沒有辦法,兩人只好向孫毅道歉,過了一會孫毅氣消了才放她們進去。

孫毅雖然不讓自己家女兒用車,也不開車辦私事,但只要隔壁的大人小孩,一旦有急事都可以乘坐。

開國中將走路去部隊,遭衛兵阻攔質問:沒有車怎麼證明你是將軍? - 天天要聞

孫毅將軍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公無私,艱苦樸素,為百姓著想,從不用國家給予的榮譽和權力給自己謀私利,時刻想著國家利益,這樣的將軍值得我們敬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江曉原:中韓印刷術發明權爭奪戰 - 天天要聞

江曉原:中韓印刷術發明權爭奪戰

中韓印刷術發明權爭奪戰回顧2001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於認定,在韓國清州發現的《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印刷於公元1377年)為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品。2005年9月,由韓國政府資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清州為《白雲和尚抄錄
李達:中國共產黨發起的回憶 - 天天要聞

李達:中國共產黨發起的回憶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及五四運動後,由於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的提高,由於馬列主義的介紹、研究與宣傳的相當普遍,由於俄國十月革命的先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階級基礎、思想準備與國際聲援等客觀與主觀條件,都已經具備了。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邱行湘的木工技術不是吹出來的,三天時間,竟然神奇地將一些廢棄的鐵杴把、舊拖把把兒和前些時候為了擴大小菜園而砍掉的雜樹條子,全部給鏇成了嶄新的拖把把兒,足足八十多根,送到了縫紉組質檢組長董益三、黃維手中,二人認真地把關之後,給了邱行湘一個滿分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