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塵埃——安史之亂,李白修仙,王維嗑藥,杜甫在人間

2024年04月20日15:45:40 歷史 1999

原創 李新

歷史的塵埃——安史之亂,李白修仙,王維嗑藥,杜甫在人間 - 天天要聞

南宋 佚名 明皇幸蜀圖軸局部


如果說,在公元8世紀的盛唐,大唐帝國就是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話,綿亘八年(755-763)的安史之亂,就堪稱一場「世界大戰」了……


天寶十四載(755年)冬,身兼河東平盧范陽三大「軍區司令員」(節度使)的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擁兵自重,率軍叛唐,次年即陷洛陽長安兩京,屠戮百姓無算,大亂在即,最是考驗人心的時候了,話說,「大難臨頭各自飛」,甚至太平天子唐明皇李隆基,也在馬嵬坡忙不迭上演了一出「霸王別姬2.0版」,縊死了楊貴妃,匆忙幸蜀,絕塵而去……


那其他盛唐士人呢?唐明皇李隆基,也許會cosplay華晨宇,「御賜」一首歌曲——《我管你》……



此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的——「詩仙李白,也自然酒醒了,不過,「詩仙」李太白,避難也避得瀟洒,他仍在「修仙」的路上——



在李白頭腦中,道家無為」、「自然」的人生觀與道教的遊仙思想佔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當他在仕途受挫之後,便高呼「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出世隱居,甚至曾親受道籙,成為正式的道教徒。秉持這樣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家國存亡、天下大亂之際,李白選擇隱居名山、全身遠害的道路也就在所難免了。


安史之亂一爆發,李白即由梁、宋,奔亡於西嶽華山隱居避亂,百忙之中,還不忘一路「自拍」——


西上蓮花峰,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李白《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九)


說的基本還都是他在西嶽蓮花峰的遊仙生活,飄忽虛幻,瑰奇俊逸,只在篇末才對現實投下一瞥,視角無疑是遠離茫茫塵世的。一如李白詩以往豪放飄逸的一貫之風,正如胡適白話文學史》中所說的那樣:「李白終究是一個山林隱士。……杜甫是我們的詩人,而李白則終於是『天上謫仙人』而已。」


歷史的塵埃——安史之亂,李白修仙,王維嗑藥,杜甫在人間 - 天天要聞



「詩仙」如此,那「詩佛王維呢?

王維一直在糾結,為啥,因為他沒有買到「修仙」的票,被安史叛軍「截留」了。為啥「截留」,因為他太有名了……


王維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兼通音樂,書法也有很深的造詣。他21歲中進士,得到張九齡提拔,官至監察御史。張九齡罷相,他便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早以詩才聞名於唐開元天寶年間,當時便有「天下文宗」之稱,其山水田園詩更是令人大開眼界,與孟浩然等被人們稱為「山水田園派」詩人。

這樣一位身兼多藝,有身居高位的大詩人,自然被新任——偽「大燕皇帝」安祿山,看上了,要授予王維「給事中」的官職,說白了,就是安祿山「辦公室主任」,王維畢竟是大唐重臣,想不從,前面有顏杲卿的例子——大書法家顏真卿的哥哥顏杲卿,在河北常山郡一帶安祿山的大後方打「游擊戰」,和兒子顏季明被俘後,誓死不從,被亂刃分屍——話說,顏真卿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即因此而來。王維確實想不從,不過,刀子割肉疼啊……


於是,糾結,反側,終於下定決心,服藥——大家別擔心,服的是啞葯(一說瀉藥),「給事中」的偽職是接受了,但是,王維喪失「工作能力」了,究竟,還是沒叛變。為什麼會如此,其實呢,王維早年即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信奉佛教,隨著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趨於消極,徹底「躺平」,晚年更是奉佛長齋,衣不文采,居藍田別墅,與道友裴迪往來,「彈琴賦詩,傲嘯終日」,正如他自己寫的:「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後期的不少詩作對現實幾乎無任何積極反映,佛老消極思想濃厚,有的甚至充滿了佛空無寂滅的唯心哲理,故得到「詩佛」的稱號。


故,王維雖然被「投敵」,沒有自盡,但也沒有真心叛變,隨緣任運而已……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王維《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




安史之亂爆發後,最顛沛流離、憂心社稷的,卻是官職遠低於李白(曾為 翰林供奉)和王維(曾為尚書右丞)的、任職只有「從八品下」的「小公務員」杜甫了……


時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管理兵器庫)的大詩人杜甫,天寶十五載(756年)七月,一聞肅宗李亨靈武(今寧夏靈州)稱帝,準備重整旗鼓,收復兩京,立刻安頓好家小,從陝西隻身遠赴寧夏靈武,有讀者會說,「萬里江山萬里雲,一朝天子一朝臣」,杜甫投奔新皇,不去成都投奔太上皇李隆基,是不是投機行為呢?


怎麼會!因為杜甫是地地道道的「一根筋」——忠於職守,話說,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是太子東宮的屬官,也就是說,太子李亨即便不自行宣布「當選」,他也是杜甫的直接領導,戰亂一來,杜甫馬上安頓好家小,奔赴工作崗位,這是多麼地敬業啊!


然而他途中不幸被俘。

被押往叛軍統治下的長安城中,他將親身所目睹和經歷的事件記入詩中,創作出《哀王孫》、《悲陳陶》、《悲青坂》、《哀江頭》等諸多記實之名篇, 次年至德二載(757)春,詩人目睹淪陷近一年的長安城之慘狀,眺望淪陷後長安的破敗景象,感而賦《春望》一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


蒼天不負苦心人,杜甫終於等來了機會,從長安城西門——金光門,逃出「淪陷區」,一路坎坷,到鳳翔,見到了「老領導」——新皇帝唐肅宗李亨,被封為左拾遺,正如他詩里所說「麻鞋見天子」、「涕淚受拾遺」……


且住!肅宗不是在靈武嗎?怎麼跑到鳳翔了?那是因為,兩京——東都洛陽+西京長安,都丟了,肅宗政府所在地,也就是「行在」,是不固定的,先靈武,後遷彭原,再轉鳳翔——可憐咱們的「詩聖」,穿著麻鞋,沒有智能手機定位,他只有「北斗導航」——看著北斗星導航,一路找到了大唐「抗戰臨時政府」所在地……真是可歌可泣!

歷史的塵埃——安史之亂,李白修仙,王維嗑藥,杜甫在人間 - 天天要聞


一介文士杜甫,怎麼能這樣堅持呢?因為杜甫出身於正統的儒士之家,其在《進〈雕賦〉表》中自言家世:「自先君恕、預以降,奉儒守官,未墜素業矣」,並常常自稱「儒生」、「老儒」甚至「腐儒」;清人劉熙載《藝概·詩概》甚至稱「少陵一生卻只在儒家界內」,在杜甫頭腦中,儒家執著現實、積極入世的思想與人生觀佔據著主導,因此他才會在大亂之際,不顧個人得失,隻身遠赴靈武輔佐肅宗平叛,「這是杜甫與李白大不同之處:李白代表隱遁避世的放浪態度,杜甫代表著中國民族積極入世的精神」,魯迅晚年曾與郁達夫劉大傑論及李杜:「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


所以,不同的人生思想與價值取向,反映到作品中,反映到人生中,三位盛唐大詩人—— 「詩仙」「詩佛」與「詩史」, 也是有別的……


他們,同是盛唐詩壇的大詩人,同是大唐體制下曾任職的「公務員」,同是面對「安史之亂」苦難的人生,境界確是不同的,你會為誰感慨,你又會為誰唏噓呢——李白「修仙」,王維「嗑藥」,杜甫在人間……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克雷桑停賽有一定影響;要在高原球場踢得更聰明一些

北京時間5月4日,中超第11輪山東泰山客戰雲南玉昆賽前,山東主帥崔康熙攜球員趙劍非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備戰情況趙劍非:球隊是剛抵達雲南,賽程很密集,路途很遙遠,隊員們在恢復,以最好狀態迎接新的比賽,希望在客場拿到滿意的結果和分數。崔康熙:這場比賽的關鍵在於恢復和狀態提高,戰術要進行好準備,隊員們要踢得更聰...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 天天要聞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爾60年後將卸任CEO,庫克:認識他是人生中最珍貴的經歷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將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CEO的消息,震驚全球。當地時間5月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負責非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將在董事會批准後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他表示,董事會計劃於周日(當地時間5月5日)舉行會議。據媒體報道稱,這一消息震驚了...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 天天要聞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肅親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在皇官崇政殿打響。肅親王豪格就是在這場鬥爭中與皇位失之交臂。多爾袞當時,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一個是以肅親王豪格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 天天要聞

王 笛:五四運動,「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

今天是五四,讀歷史學家王笛《中國記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別是本書第四部「巨人醒來,1919」,講述西方媒體眼中的五四運動——歡呼「中國開始覺醒」。經授權刊出書摘,讓我們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五四運動的。文|王笛「中國開始覺醒」比勝利更偉大的是中國的覺醒。——美國專欄作家喬治...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 天天要聞

蔣少龍:柏林牆、奧斯維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文|蔣少龍人間四月天,正是一年春光好。東歐遺產之旅,德國柏林牆、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布達佩斯多瑙河岸的鞋子紀念碑,歷史不容遺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首先來到柏林牆遺址。清晨的陽光照耀在東柏林的一條大街上,柏林牆的遺址就在這條大街。儘管柏林牆現在...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替身代死」說法 - 天天要聞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替身代死」說法

1948年3月25日,川島芳子寫完遺書之後,於上午6點在北平第一監獄被執行槍決,終年41歲。因為川島芳子的機智聰敏,外加大半生間諜的生涯,民間便傳出了她替身代死說法。「替身代死」的說法。
五四青年節丨我們永遠年輕! - 天天要聞

五四青年節丨我們永遠年輕!

青春是什麼?是清澈的雙眼是春天的閃電是無畏的夢想是永不熄滅的火焰是失敗後倔強起身的勇氣是迷茫後無比堅定的眼神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心中的理想,從未放棄……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縱使時光老去夢想在,勇氣在青春,就在奮鬥的路,是最美的路追夢的青春,是最美的時光今天是五四青年節願你我永葆青春,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