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山發現古代匈奴部落,兩千年傳承不斷,祖先究竟是誰?

2024年03月21日18:25:05 歷史 1880

安徽省池州市出發走高速公路,驅車約110公里,會來到一個叫做東至縣的小縣城。

這個縣城平時基本不會有人前來,畢竟所處位置的確是太過於偏僻了,而且幾乎沒什麼旅遊價值。

但是在2004年的時候,這個幾近與世隔絕的小縣城,卻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學者,搞得這裡的原住居民都有些不知所措。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是因為就在這年,在當地開鑿高速公路的過程中,一個隱匿於世,宛如世外桃源的村莊被發現了。

安徽深山發現古代匈奴部落,兩千年傳承不斷,祖先究竟是誰? - 天天要聞

皖南古村

這個村莊對外自稱叫做「金家村」,但發現這裡的考古人員,更喜歡叫它「南溪古寨」,這個名字來自於村子東南方向,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

最開始的時候,考古人員對這片區域沒怎麼放在心上,只是單純認為這又是一個南方風格的村落古鎮罷了,或許稍微研究一下,還能進一步開發它的商業旅遊價值。

但是很快,隨著考古專家們的深入研究,這片區域的不同尋常之處,便呈現在了眾多專業學者面前。

建築風格引出疑問

首先,金家村無論從歷史傳承還是地理位置來看,都屬於不折不扣的南方村落,建築的風格也是皖南結構,按理說跟北方的文化習俗沒有任何關係。

但很奇怪的是,在這片村落外部,卻被一大片連成一體的城牆以及烽火台包圍住了,儼然一副「北方塢堡」的形態。

而這種「北方式塢堡」,按照考古學家的研究,基本常見於陝西山西一帶,而且其中大多數都是遠溯至魏晉時代的防禦性建築。

彼時正值五胡十六國,不同民族之間的紛爭不斷,而同樣,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也相互吸收,北方胡人的一些建築風格,就被吸收到了漢人的防禦建築中,從而形成了這種「北方式塢堡」。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這種明顯北方風格的塢堡式建築,會出現在安徽大山深處的這樣一所小村莊中?而且還存在了至少數百年之久呢?

安徽深山發現古代匈奴部落,兩千年傳承不斷,祖先究竟是誰? - 天天要聞

塢堡建築

除此之外,這個村莊里,還有更加令人迷惑不解的現象,那就是他們的一些風俗習慣,也更加接近於北方人而非南方人。例如每年祭祀的時候要朝向北方,對長輩逢年過節要行磕頭禮,甚至於一些方言的發音,都更像是西北地區的語調。

種種跡象都向學者和專家表明:這個村莊的來歷,一定不簡單。

於是,學者和專家們便轉而變化了方向,向村莊里的長輩和老人,打探起了村莊的歷史,以及村民祖先的來龍去脈。

本來關於這些,村裡的長輩和老人,並不太想要多提起,畢竟涉及到自己宗族和群體的由來,其中也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別人一打聽就說,顯然有些過於輕佻了。

但是架不住學者專家們的軟磨硬泡,加上專門申請的,對當地的一些經濟援助。「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是幫助到自己的人呢?最終村莊里的老人們,還是把村莊歷史的來龍去脈,對學者還有專家介紹和交代了。

安徽深山發現古代匈奴部落,兩千年傳承不斷,祖先究竟是誰? - 天天要聞

匈奴人形象

他們拿出了一本塵封了不知道多久的家族族譜,吹去上面的灰塵,然後小心翼翼地翻開族譜,學者們上前一看,赫然發現,這一個族群的直系祖先,便是金日磾

古語有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對於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古代中國人來說,「異族」,始終是所有正統中原王朝心中的憂慮。

經常被人調侃的宋朝自不必說,南北宋加起來三百年,與契丹、女真還有蒙古相互攻伐三百年。

即使是強如「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明,以及「萬邦來朝,天下歸一」的大唐,到了晚期,也依然被後金吐蕃折騰得國力虧損,一步一步走向慢性死亡。

不過呢,凡事總有例外,大漢朝在這個問題上,就顯得開明了許多。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漢武帝時代的名臣,金日磾。

金日磾是什麼人?

只看名字,可能今天的我們感受不到什麼,或者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可能會猜測:「這人姓金,難道是朝鮮人?」別鬧了,大漢朝哪有朝鮮族朝鮮半島那旮旯,還是自稱「三韓部落」的一群野人呢。

其實這位「金日磾」確實不是漢族人,他是一名匈奴人,而且是匈奴貴族出身。

他的父親是匈奴族的休屠王,因為跟當時的匈奴單于產生了矛盾,所以被單于一怒之下殺死,而金日磾本人就帶著自己的弟弟和母親,投奔了漢朝。

安徽深山發現古代匈奴部落,兩千年傳承不斷,祖先究竟是誰? - 天天要聞

金日磾劇照

高情商說叫「投誠」,低情商,那就當了「匈奸」。

不過金日磾這個人為人處事非常謹慎,平時的行為也小心翼翼,因此獲得了漢武帝的信任,成為了漢武帝身邊一個重要的大臣。到了漢武帝去世的時候,甚至成為了漢武帝親自指定的託孤重臣。

而也因此,金日磾的家族,開始從他這一代開始,融合進了華夏文明的族群,從游牧民族化身為農耕民族,一路持續繁衍生息。

而他們存在的時間之久遠,或許連當年的金日磾,都很難預料到。

有多久呢?兩千多年,而且到了今天,依然存在。

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傳奇了,畢竟實事求是的講,即使是中國歷史上那些有名的世家大族,都很難有存在這麼久的,更何況是金氏家族這種所謂的「蠻夷後代了」。

原來金日磾的家族,從漢朝開始,就一直被大漢朝廷所重用,世代為官。到了漢末甚至誕生了武陵太守金旋這樣的一方諸侯,以及敢於直接抗衡曹操,試圖再興漢室的金禕這樣的大忠臣。

可以說,金日磾的家族沒有辜負漢朝對他們的厚待,同樣也沒有背棄忠義的精神。

或許也正因為這份高尚的品質,才讓這個家族從漢代一直延續到唐代,雖然並非是超一流的世家大族,但卻始終人才輩出。

一直到了唐末,為了躲避黃巢的戰亂,才來到了安徽的大山中,紮根下來,這一待就是一千多年。

而南溪古寨的血統,似乎也可以確定,跟早已消失的匈奴族,有著緊密甚至說直接的聯繫。這無疑是一種幸運,尤其是跟匈奴族其他的分支族群相比,金氏一族是更加明顯的「人生贏家」了。

畢竟,從總體來看,匈奴族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雖然輝煌一時,但它身上背負的和發生過的經歷,則應該算是這個族群演變過程中,最令人唏噓的往事了。

匈奴部落的崛起

匈奴族,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的歷史典籍中,如《戰國策》、《逸周書》就已記載,以此推論,至少在春秋時代的末期,匈奴這個族群應該就已經開始在歷史舞台上萌芽了。

至於匈奴這個民族血統的由來,司馬遷在《史記》中明確提到過:

「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

意思不難理解,那就是匈奴人是大禹的一支後代,跟漢族人一樣,都是華夏民族。

暗含的意思大概就是:「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要打來打去呢?」

這種說法看上去很像「統一戰線」、「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只不過匈奴人完全沒有在意司馬遷以及他的前輩史官這種宣傳,該怎麼襲擊各諸侯國就怎麼襲擊,搞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直到戰國時代中後期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學習了匈奴人的用兵技術,「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反而把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

後來的趙國大將李牧,更是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曾經以少勝多,打敗過十幾萬匈奴大軍。

自此才讓匈奴人對中原的國家有所畏懼,在這之後,匈奴人連一口氣都沒喘勻,就招來了另一個「大麻煩」,那就是統一的秦帝國

安徽深山發現古代匈奴部落,兩千年傳承不斷,祖先究竟是誰? - 天天要聞

秦始皇影視形象

秦始皇毫無疑問是華夏歷史上最雄才偉略的君主之一,他不僅統一了中原地區的六國,還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百越之地,以及北方的匈奴。

為了徹底掃清匈奴對於秦帝國的威脅,秦始皇便派出愛將蒙恬,率領整整30萬大軍,北擊匈奴。

「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這一下子讓匈奴人徹底見識了中原王朝的實力,此後秦始皇又修築長城,利用這種特殊的防禦工事,把整個邊境一帶連成一線,建設起了最早的邊境防禦體系。

匈奴看似跌入了谷底,但很快,他們的機會就要來了。

匈奴人的結局

實事求是的講,匈奴人一直不是中原王朝的對手這件事,除了匈奴本身的軍事科技水平差,無法打造出好的兵器以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匈奴族沒有出現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雄主」,能夠帶領匈奴人團結起來,構建起一個原始的國家體系。

但很快,匈奴人就迎來了他們的雄主,那就是冒頓單于,冒頓這個人,為人雄才偉略又心狠手辣,殺死自己的親爹以後,積極向外擴張勢力,吞併了無數小的族群,從而建立起了匈奴歷史上第一個帝國。

而這個階段,中原恰好處在楚漢爭霸的時期,剛剛擊敗了項羽漢高祖劉邦,已經沒什麼力量再跟冒頓對抗,於是就出現漢朝初年著名的「國恥」:白登之圍

劉邦被迫跟冒頓講和,並且利用「和親」的方式,通過將漢朝宗室中的年輕女子許配給匈奴貴族,來達成邊境上的短暫和平。

在我們今天看來,「和親」當然屬於恥辱,而且有點認慫的感覺,但是對於當時已經飽經戰亂的華夏大地來說,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恢復元氣,而漢朝統治者,對於匈奴的挑釁,也絕對不是簡單認命,得過且過這麼簡單。

等到漢朝真正的實力恢復後,匈奴人才會迎來他們命運的轉折點。

安徽深山發現古代匈奴部落,兩千年傳承不斷,祖先究竟是誰? - 天天要聞

漢武帝影視形象

到了漢武帝時期,這位能夠與秦始皇並列的英主,終於在國力恢復後,決定發動對匈奴的反擊。

而命運彷彿也在眷顧漢朝,衛青霍去病兩員不世出的名將,彷彿在一夜之間來到了漢武帝身邊,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以這三場決定性戰役為代表的漢匈大戰,向整個東亞乃至此後的歷史證明了一件事:寇可往,吾亦可往。

漢朝和匈奴的攻守之勢,徹底易形了。

而從這以後的匈奴,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還是漢朝最主要的敵人,但面對漢朝,匈奴已經沒有戰略上的優勢了,反而是處處被動挨打,哪怕到了西漢王朝的末期,漢朝國力已然走向衰敗,匈奴也始終沒有能夠重新崛起,反倒是內鬥頻仍,在東漢年間終於分成了南、北兩部匈奴。

安徽深山發現古代匈奴部落,兩千年傳承不斷,祖先究竟是誰? - 天天要聞

匈奴

在這之後,北匈奴一路被驅逐到了歐洲,到了公元2世紀,漸漸消失在了歷史的記載中,雖然有一些學者認為後來在歐洲縱橫一世的匈人是北匈奴的後裔,但史料支持不多,這個說法也存疑。

南匈奴在東漢和後來的曹魏統治下,都乖乖當了順民,一直到後來的西晉時期,趁著司馬氏內鬥,抓住機會起兵,建立了以前趙為代表的多個少數民族政權。

但後來依然敵不過新生的鮮卑等民族的崛起,被其擠壓了生存空間,最終被漢化,同樣消失在茫茫史冊中。

結尾

南溪古寨,與其是說是匈奴族在歷史上的縮影,倒不如說是許許多多華夏大地的游牧民族,共同的縮影。

他們以自己的能力和志向,登上了華夏歷史的舞台,演繹出了一幕幕傳奇的大劇,促進了不同民族間的融合和交流,但最後,同樣被深遠而博大的華夏文明所影響,最終合而為一,構成了今天這個龐大和多元的國家。

金家村的歷史,保留了盎然的古意,同樣也作為歷史重要的研究依據,為我們後來的文化傳承,提供了重要的寶藏。

而金家村本身的多元魅力,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顯得越發珍貴,吸引更多的研究者來探尋這片神奇的土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湖南省汝城縣原縣長周小陽被逮捕 - 天天要聞

湖南省汝城縣原縣長周小陽被逮捕

新京報訊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官微消息,湖南省汝城縣原縣委副書記、縣長周小陽(正處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湖南省郴州市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經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由婁底市婁星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日前,婁星區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周小陽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
一地市委書記,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一地市委書記,任上被查

湖北省紀委監委5月21日消息,恩施州恩施市委書記、二級巡視員蘇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蘇勇(資料圖)報道顯示,5月15日,蘇勇出席了公開活動。公開簡歷顯示,蘇勇,男,土家族,1971年2月出生,湖北咸豐人,199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7月參加工作,華中農業大學農作物專...
看到賴御史的悲慘結局,才明白林相懟慶帝的高明,范閑註定是孤臣 - 天天要聞

看到賴御史的悲慘結局,才明白林相懟慶帝的高明,范閑註定是孤臣

《慶余年2》的劇情已經漸入佳境,又體會到了第一季熟悉的權謀燒腦感覺。尤其是第十集的朝堂博弈,真的一個個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看完了一遍後,還能讓觀眾復盤。#頭條創作挑戰賽#之前范閑故意收了檢蔬司戴公公的三千兩,然後就被賴御史彈劾了。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辯論,才引出范閑「受賄」的深意。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中國歷史上,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立,是古代農業社會的三大災害之一。研究表明,蝗災通常在旱災之後發生,蝗蟲吞食禾苗莊稼,對農業生產會產生巨大打擊。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 天天要聞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5月21日是「國際茶日」。土耳其是全世界人均茶葉消耗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眼下,正值土耳其採茶季。里澤省位於黑海沿岸,這裡降水豐富、山脈綿延。冬天厚厚的積雪覆蓋茶樹,而到了春天,融化的雪水就會滋養土壤,使生長出的茶葉保持穩定的風味。每年的5月中旬到11月初,都是土耳其茶的採摘季。傳統的採摘方式是用大剪刀收割,...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譜牒」 - 天天要聞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譜牒」

「國有史,方有志,族有譜」,一卷卷泛黃的族譜里藏著故土的「根與情」,也藏著中華文明的代代傳承。近日,在蒙古國烏蘭巴托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徽州文書「徽州千年宗姓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這是安徽省首個入選該名錄的項目。目前,全國入選該名錄的項目僅17項...
歷史不會忘記萊希 - 天天要聞

歷史不會忘記萊希

伊朗總統萊希因直升機空難死亡令人不勝唏噓。 萊希在2021年當選伊朗總統,在不到三年時間裡,就做了很多大事,為伊朗戰略轉向保駕護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算是很好地完成了哈梅內伊的任務。 ....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麼模樣? - 天天要聞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麼模樣?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意見圍繞總體要求、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全過程優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以及保障措施等5個方面著力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數據局 財政...
6件珍貴文物,多和松江有關,他們直接捐了! - 天天要聞

6件珍貴文物,多和松江有關,他們直接捐了!

「松江的寶貝理應留在松江!」在日前舉行的松江區博物館接受捐贈儀式上,熱心市民陸俊偉質樸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當天和他一起來到博物館捐贈文物的還有鄭旭華、封履寧、李益忠、梅亞民4名松江市民,博物館工作人員認真聆聽了每一名捐贈者和文物的故事,並為他們頒發捐贈證書。「在國際博物館日和松江區博物館開館...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 - 天天要聞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在歷史的長河中,朝鮮半島不僅僅是今天我們熟知的南北朝鮮,它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後來更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當朝鮮半島從中國的影響中逐漸走向日本的控制時,中國人對此反應如何?是同情還是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