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2024年02月28日08:15:18 歷史 1045

前言:

1935年1月,遵義會議貴州召開。

期間,毛主席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地提倡紅軍應當立即糾正過去的錯誤路線,以扭轉第五次反「圍剿」行動的失利態勢。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會上,不少人都支持毛主席的想法。

但也有例外,當時極力擁護李德和博古等人的凱豐便反對道:

「你毛澤東懂什麼馬列主義?頂多就是看了幾遍《孫子兵法》和《三國演義》,你將它們混為一談,靠著它們來打仗?」

此言一出,現場在坐的領導統統被嚇到,就是李德博古也不敢這麼對毛主席說話的。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凱豐

一片寂靜中,毛主席並沒有生氣,他緩緩地站了起來,只說了幾句話,就將凱豐說的啞口無言,只好灰頭土臉坐了下去。

這件事之後,凱豐的結局也讓人出乎意料!

凱豐當面頂撞毛主席

1933年,日軍的魔爪已經伸向了華北一帶,中華民族迎來了生死攸關的時刻。然而,在民族危機如此嚴峻的情形之下,蔣介石仍舊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方針。

在這種政策的加持之下,國民黨對紅軍展開了瘋狂地「圍剿」。

這年5月,蔣介石指揮上百萬的大軍對紅軍展開了「第五次圍剿」行動。此前,紅軍已經成功地化解了蔣介石的四次大規模「圍剿」行動。

但在這一次,紅軍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李德和博古等人錯估戰場形勢,堅持使用「左」傾冒險主義的軍事策略,導致紅軍的反「圍剿」行動大為失敗。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當時,掌握紅軍實權的博古認為,紅軍已經在前四次反「圍剿」行動中取得了豐碩的成功。第五次反「圍剿」行動,將是紅軍取得革命勝利的大決戰。

為此,他決定放棄前四次反「圍剿」行動中「且戰且退」、「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轉而以正規戰和陣地戰的方式積極應對。

此時,博古麾下的主力紅軍已經達到了10萬餘人,他信心滿滿,決心與前來的敵人一較高下。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蔣介石此次徵調的兵力達到了頂峰——100萬。其中,投入直接戰鬥的兵力更是達到了50萬。

這次行動開始之前,蔣介石做足了準備。他一邊向英、美、德、意等西方國家貸款購置軍火,一邊聘請海內外的軍事專家和顧問,試圖以穩紮穩打的「堡壘主義」新戰略徹底地解決戰鬥。

博古看不清蔣介石的意圖,盲目而自信地發動大決戰。

結果不言而喻,在兵力和武器都如此懸殊的情況之下,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行動失敗了,10餘萬紅軍主力最終僅剩3萬多人。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除了戰略上激進冒險外,軍事上也出現了巨大的失誤——掌握第五次反「圍剿」行動軍事指揮權的李德猶豫不決,無法有效地組織紅軍的力量,最終導致紅軍陷入險境、損失慘重。

毫無疑問,紅軍的這次反「圍剿」行動是失敗的。

1935年1月,黨中央決定在貴州的遵義召開一次政治會議。這場會議將直面第五次反「圍剿」行動所帶來的經驗教訓。

「中國與蘇聯不同,我們的革命,應當依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出發,獨立自主地完成,而不是照搬外國的。」

會上,毛主席積極發言,對博古和李德等人的「左」傾冒險主義軍事策略展開了猛烈抨擊。

話畢,毛主席得到了一眾黨員們的支持,他們紛紛表示:「應當糾正博古和李德等人的思想,紅軍以後就交由毛主席帶領。」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此時此刻,毛主席成為紅軍新的領導人似乎眾望所歸。

然而,會上卻傳來了異樣的聲音——凱豐堅持擁護博古和李德等人,對毛主席的觀點持反對態度。

機智回復,用行動打臉凱豐

他之所以沒有站隊毛主席,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他從小便在武昌的高等師範學校里接觸和學習了新思想,後來還前往蘇聯的莫斯科中山大學進行深造。對於馬克思主義思想,他是再熟悉不過的。

毛主席在發言時往往會引經據典,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大的借鑒,這似乎與馬克思主義無甚關聯。

對此,作為一個系統化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分子,凱豐不認可毛主席的觀點。

二是凱豐本來與博古擁有良好的私交。早在莫斯科留學期間,凱豐便與同為留學生的博古結識了。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凱豐


當時,凱豐和博古還以「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自居,就連後來凱豐的入黨,都是博古力薦的。兩人私交之深,可見一斑。

對於凱豐而言,博古既是知己,也是革命引路人。當博古被毛主席為首的黨員們糾錯時,凱豐便看不下去了,遂以反對者的方式頂撞之。

面對咄咄逼人的凱豐,毛主席卻機智地回道:「《孫子兵法》怎麼了?你知道裡面有多少個章節嗎?第一個章節,最後一個章節,又是什麼?你清楚嗎?」

毛主席言外之意就是,《孫子兵法》都沒看過,怎麼就知道我是靠《孫子兵法》打仗,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面對毛主席的一連串發問,凱豐竟無語凝噎。

緊接著,毛主席再度說道:「李德同志的理論知識夠淵博了吧?但他哪兒經過戰場的洗禮和錘鍊?只會照搬課本,而不依實際出發,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毛主席說完,現場掌聲雷動,不少人都投來了贊同的目光。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只是,會上的凱豐仍舊心有不服,憤憤地說道:「那好,走著瞧!是非對錯,自有時間證明。」

此時,凱豐與毛主席已然結下了「梁子」。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很快便用實際的行動打臉了凱豐。

執掌紅軍後,毛主席打出了赫赫有名的「四渡赤水」戰役,一舉扭轉了紅軍長征初期的受挫態勢。

「四渡赤水」戰役令人瞠目咋舌,毛主席的指揮精妙無比、神乎其神。經此一戰,凱豐徹底被毛主席所折服。

往後的日子裡,凱豐都會默默地站在毛主席的一邊。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凱豐病入膏肓,毛主席盡顯博大胸懷

1955年,正在北京上班的凱豐突感身體不適。胃裡一陣翻滾,噁心的感覺便席捲而來。

很快,他頂著暈眩的滋味來到了醫院。一經檢查,發現他已是肝癌晚期

聽到如此噩耗,凱豐就此心神不寧。

得了重病,他在北京的宣傳部工作便無法繼續了。黨中央最終決定,暫時停掉凱豐的工作,以便更好地讓他接受醫療。

然而,儘管如此,凱豐的病情仍舊不斷加重。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他已病入膏肓。

在病情肆意折磨身體的這段時間裡,凱豐仍對一件事耿耿於懷——當年他與毛主席結下的梁子,可還沒有親自解開呢。

遵義會議過後,凱豐一直都沒有就「頂撞」一事發表更多的言論。儘管毛主席後來已經令他心服口服,但礙於面子,他始終都沒有公開道歉。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凱豐

人生彌留之際,他多麼希望能見上毛主席一面,好好地與之致歉,得到對方的原諒。

這件未了的「心事」,對於當時的凱豐而言,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針氈。

只不過,令凱豐沒有想到的是,當毛主席得知其病重的消息後,他託人捎話道:「凱豐同志,當下之急,你就好好地配合醫生的治療吧,可不要再對過去耿耿於懷了!」

躺在病床中的凱豐,聽到毛主席的這番話後頓時喜笑顏開。他多年來的「心事」終於解開了,這一切,都源於毛主席的既往不咎和寬宏大量。

此時此刻,毛主席的博大胸懷,讓凱豐感到了萬分暖心。即使他日魂歸西天,他也無怨無悔了。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要不說毛主席偉大,從這件事便可以看出,他的胸襟是無比非凡和廣闊的。

當然,在毛主席的身上,這樣的事情並非個例。

1934年,毛主席帶著紅軍在湘江血戰中殺出重圍。

途徑貴州山區時,毛主席看到了大量「幹人」。所謂「幹人」,其實是貴州山區貧困群體的形象代稱,他們多年來受壓迫、受剝削,衣不蔽體、骨瘦如柴。

見此情形,紅軍戰士們無不動容。

行至烏江南岸的「劍河縣」時,紅軍戰士們發現了一位老婆婆;她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竟獨自帶孫子,倒在了路邊。

「老婆婆,你們這是要幹什麼?可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嗎?」走在前面的一位紅軍戰士細心地問道。

老婆婆有氣無力,哀求道:「小兄弟……有吃的嗎?行行好,給我們一點吃的吧!」

毛主席走了過來,拿出了乾糧和水:「來,大娘,您先吃些。方便說下您的具體情況嗎?」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一陣功夫過後,毛主席得知,原來這位老婆婆深受當地勢力的壓榨——他們家秋收的糧食已經被地主搶走,兒子又被軍閥拉去當兵。無奈之下,她只能帶著年幼的孫子沿街乞討。

聽罷,毛主席熱淚盈眶。

他隨即將身上的毛線衣送給了老婆婆,還示意部下帶來了兩袋乾糧:「大娘,我們不是地主,也不是軍閥,是為人民當家作主的『幹人』隊伍。這些東西,你們拿好,以解決當下的困境!」

老婆婆頓時淚眼汪汪:「好,紅軍……紅軍,為人民著想……」帶著乾糧和孫子,老婆婆顫巍巍地與眾人告別了。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便是毛主席博大胸懷的極大體現。當貴州山區的老百姓生活艱苦時,毛主席能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體恤、同情和憐憫,無一不體現著毛主席淳樸而深厚的愛民之心。

縱觀毛主席的一生,他見慣了世間疾苦、人生百態。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他總能寬宏大度、坦然待之。作為領袖,他擁有無比寬廣的胸懷和至高無上的品德,值得我們每位後輩學習、敬仰和緬懷。

1955年凱豐病危,毛主席得知後託人捎話:放下過去,好好治療 - 天天要聞

結束語:

對待凱豐和貴州「幹人」老婆婆的態度,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博大胸懷。自走上革命道路以來,毛主席走南闖北、始終奮鬥於革命的最前線。

他見過的人,經歷的事,不計其數;途中有過阻力、有過動容,回首過往,一切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當中。作為後輩,我們應當學習毛主席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不斷地引導我們的生活。


參考資料:

1.《在貴州,中國找到實事求是自主革命之路》 中國青年報

2.《由虛心接受群眾批評說胸襟》 解放軍報

3.《毛澤東動情掉淚的故事》 孟紅

4.《知錯改錯的理論宣傳家凱豐》文史精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