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688團,無疑是一支在抗日戰爭中功勛卓著的部隊。這支部隊的副團長的名字更是家喻戶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韓先楚將軍。
不過,人們在了解到韓先楚將軍和688團的事迹後,難免產生一個疑問:
為什麼身為副團長的韓先楚這麼著名,團長的名字和故事卻好像鮮為人知呢?這位團長是誰?他有哪些經歷?
平型關大捷
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團長,名叫陳錦繡。他是我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為抗擊侵略者而犧牲的將官中的一員,犧牲時年僅27歲。
陳錦繡犧牲於1938年1月份。在抗日戰爭初期,他就在戰場上犧牲了,這實在令人惋惜。
如果沒有在溫塘戰役中犧牲,並一直戰鬥到建國後,作為八路軍主力團團長之一的陳錦繡是有資格被授上將軍銜的。
陳錦繡曾參與平型關戰鬥。在這場戰鬥中,115師的主力部隊並不在前線與日軍拼殺,而是在平型關附近設下埋伏,準備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
當時115師343旅的685團,搶在日軍之前佔領了關溝至老爺廟一線南側的高地,等日軍派出的先頭部隊到來後便發動雷霆一擊。
686團則佔領了老爺廟到小寨村南側高地,敵人一從公路經過,就立即實施分割包圍,隨後大力進攻。
344旅687團佔領蔡家峪、西溝村一帶並建立陣地,堵住敵人的退路。陳錦繡的688團作為師預備隊,在東長城村設下埋伏。
在平型關戰鬥打響之前,我軍就已經對日軍進行了詳盡的調查。光是靠佔據有利地形就想擊敗日軍,從技術上講是十分困難的。
日軍的單兵戰鬥力,在當時是遠高於我國軍隊士兵的,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較高的伙食標準。在白刃戰方面,我軍在日軍面前也不佔優勢,那時候有很多這種情況:
三個日本兵高舉上了刺刀的步槍,背靠背站到一起,就組成一個堅固的陣型,上去十來個八路軍戰士也不一定能拿下來。
日軍不僅是拼刺技術強,射擊方面也十分精確。可以說,以日軍當時的平均射擊水平,八路軍中只有20%左右的戰士能達到。
平型關戰鬥爆發後,日軍的表現也沒有超出我軍的想像。一發現被包圍,日軍立即開始爭搶一個我軍沒有佔領的高地。
我方指戰員很快發現了日軍的企圖,立即派出兩個排阻擊。雖然我軍佔據著地形優勢,最後也守住了陣地,但戰鬥中日軍的兇悍也給我軍指戰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之後,我軍便開始加倍仔細地研究日軍戰例並進行防範、研究對策,並在後來的戰鬥中活用下去。這也是平型關大捷的「戰利品」之一。
平型關戰鬥勝利之後,陳錦繡繼續率領688團在晉東南、冀西地區參加對日軍作戰。
溫塘戰役
在1938年1月的溫塘戰鬥中,陳錦繡在日軍的炮火下英勇犧牲。
這場戰鬥發生在河北平山洪子店地區,我軍參戰部隊包括八路軍115師344旅和晉察冀軍區第4、5支隊。
我軍對這一場戰鬥的計劃,原本是將溫塘的500餘名日軍全部消滅,不過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沒能在預定時間內消滅日軍,還受到了日軍增援部隊的炮火轟擊。
那時候全面抗戰剛開始不久,八路軍中許多指戰員缺少面對擁有重火力的敵人的經驗,在連天的炮火面前躲避不及,有不少戰士犧牲。
688團團長陳錦繡和1營營長,在炮火中犧牲。
1938年1月21日,日軍一支500餘人的部隊和一支300餘人的部隊,分別從井陘和石家莊向平山前進,企圖對八路軍344旅形成合圍。
344旅的首長們決定就在溫塘地區將這股敵人消滅,便急令688團、曾國華支隊以及地方武裝4支隊2營,在1月22日拂曉到達溫塘鎮附近區域設下埋伏。
688團等部隊的任務是消滅由井陘開來的日軍。與此同時,689團和4支隊1營則在溫塘鎮以東區域設伏,阻擊平山之敵。
這天上午10點左右,日軍大搖大擺地進入了688團伏擊圈,隨著陳錦繡等首長一聲令下,戰士們立即向日軍開火。
日軍沒想到會遭到埋伏,一時間陷入混亂,又很快反應過來,與我軍展開激戰。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3點左右,688團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日軍此時也已經派出援軍,不過遭到八路軍其他部隊伏擊,行動非常遲緩。
井陘敵人還在負隅頑抗,等待援軍。見此情形,陳錦繡決定對日軍發起猛烈進攻,將這些敵人徹底消滅,好趕在援軍到來之前結束戰鬥。
但我軍沒有想到的是,日軍援軍雖然沒有親身趕來戰場,卻搬出了殺傷性更大的武器——火炮。
688團眾人聽到我軍西涼山指揮所傳來隆隆炮聲,情況十分危急。不過,陳錦繡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繼續冷靜地指揮戰士們作戰。
他一方面命令指揮所其他人員疏散,一方面繼續指揮部隊向日軍發起衝鋒。就在這時,隨著刺耳的破空聲猛地接近,一枚炮彈命中了指揮所!
正站在指揮所內的陳錦繡、1營長劉國清等7位同志,都在這枚炮彈下壯烈犧牲。
344旅旅長徐海東隨即命令688團撤出戰鬥。脫離戰鬥後,688團隨旅部轉移到洪子店以北的文都地區。
陳錦繡團長雖然犧牲了,但我們不會忘記他在抗擊侵略者的戰鬥中做出的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