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要擺這鴻門宴?
漢元年十月,劉邦從彭城出發,一起西進神速,在藍田大敗秦軍後,秦王子嬰出城投降,劉邦入主秦都咸陽,秦朝官宣滅亡。
劉邦攻入咸陽,這都是天下共主楚懷王與包括項羽在內的諸侯們事前約定好了的。
「先入咸陽者為王」,這應該算是楚懷王以及諸侯聯軍總部,交給劉邦的軍事任務,劉邦出色地完成了。
在這一點上,項羽心知肚明,這不是激怒項羽的點。項羽憤怒的點在於,劉邦佔領咸陽後,派軍駐守中原進入關中的交通咽喉要道函谷關,擺出一副打算將秦都咸陽和關中據為己有,在關中自己稱王的架勢,這是項羽所不能接受的。
再加上劉邦的行軍司馬曹無傷,向項羽挑撥誣告,稱劉邦打算封秦王子嬰為相,自立為關中王,獨吞滅秦之後勝利果實,更是火上澆油。
項羽自然是有理由大怒的:老子在巨鹿等地硬扛秦軍主力,幾乎憑一己之力滅了秦軍40餘萬絕對主力,滅了秦軍亡了秦朝的是我項羽,你劉邦僥倖先進入了秦國都城,就想坐享其成,將勝利的果子一人獨吞,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項羽一怒衝天,派手下大將黥布一舉攻下函谷關,40萬大軍直逼咸陽城,並在咸陽城郊的新豐鴻門,設下「鴻門夜宴」,等著劉邦上門。
所以,項羽擺下鴻門宴,只是想出口惡氣,嚇唬嚇唬一下劉邦,滅一滅劉邦的威風,讓這個老小子知道知道誰才是老大!
鴻門宴事前項羽真心想滅了劉邦嗎?
肯定不是,如果他真想滅了劉邦,大可不必擺什麼鴻門宴,直接令大軍一個衝殺,劉邦的軍隊就灰飛煙滅了!章邯的40幾萬秦軍絕對主力,都不是項羽的對手,劉邦的10餘萬一路收降的烏合之眾,又豈是楚軍的對手?百戰精銳的強悍戰力,擊潰劉邦那些人,簡直就是摧枯拉朽,不費吹灰之力!
更何況擺個鴻門宴,殺了劉邦一個人又有啥用呢?劉邦的軍隊還在,蕭何等一眾劉邦心腹還在!殺了劉邦,並沒有解決問題。所以,項羽擺上鴻門宴的真正目的,只是想要劉邦俯首稱臣、低頭認罪,以此來實現項羽震懾十八路一起反秦的諸侯,以便於他日後自稱王中之王的「西楚霸王」。
劉邦聽聞項羽攻破了函谷關,立馬從咸陽城撤了出來,軍隊駐紮在霸上,等著項羽來接收秦國都城,等著項羽來檢閱軍隊。來到鴻門之後,更是姿態放得極低,主動上交所有勝利果實,不斷賠禮道歉、稱臣求饒!項羽擺鴻門宴的目的已經實現,所有的「誤會」已經消除,在項羽心裡,教訓一個犯錯屬下的目標已經達到,他就更沒有理由再殺劉邦了!
項羽殺了劉邦符合自身利益嗎?
項羽一路西進直逼咸陽城時,號稱40萬大軍,但這40萬大軍是十八路諸侯聯軍,真正屬於項羽的項家軍又有多少呢?巨鹿之戰時,屬於項羽的部隊只有5萬人,這5萬人馬都是抱著玉石俱焚的心態,與秦軍主力死拼的,當時的諸侯聯軍都在作壁上觀,看著楚軍與秦軍拼殺。項羽雖然大獲全勝,但這一仗項羽的主力戰損也一定不會太小。
大戰之後,項羽也沒有將秦軍的降卒補充到自己的軍隊里來,而是在新安將20萬秦軍降卒全部坑殺。所以,項羽統領的40萬大軍,真正屬於項家軍的,最多5萬人,其他都是各路諸侯的軍隊。即使是這5萬人馬,大多數都是掛著楚懷王的名號,項羽不過是藉機斬殺了楚懷王親封的上將軍宋義,才取得軍事指揮權,楚懷王事後補授項羽為上將軍,統領全軍。
所以,義名上所有的軍隊都歸屬楚懷王,項羽不過是一個領兵的將軍。
一年多之前,眾諸候全力反秦時,楚懷王與天下約定「先入關為王」。約言聲猶在耳,劉邦可是第一個攻入秦國都城咸陽的大功臣,即使不被尊為關中王,但無緣無故、背信棄義將他殺了,項羽能承受這樣的後果嗎?
楚懷王首先就不答應,楚懷王雖為虛君,但畢竟還是義名上的人主,是精神領導,此時的項羽還沒有與楚懷王翻臉割裂的實力和打算。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強行與軍隊的精神領袖楚懷王割裂,會不會讓自己的軍隊軍心渙散,項羽不敢也沒必要去賭。
其他諸侯聯軍也自然會唇亡齒寒。今天可以借故殺了劉邦,明日不會輪落到我們的頭上?諸候盟軍的人心一散,都拉著各自的軍隊回了領地,項羽還拿什麼號令天下,又如何做得了王中之王「西楚霸王」?
范增為什麼勸不動項羽呢?
鴻門宴上,真正想殺劉邦的人,是項羽的謀士范增,他勸說項羽殺劉邦的理由是:這個老小子沒有攻入咸陽的時候,貪財好色,天天玩女人。現在進了咸陽城,秦宮裡財寶和美人無數,可是他不取財物,不玩美人。更嚴重的是,我找人給他看了駐地的氣象,時不時出現龍虎的形狀,這是帝王的氣象。
范增這樣的說辭,項羽怎麼能信呢?人家以前的壞毛病,現在就不能改了嗎?所謂的氣象,本就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你說有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
再者,范增根本沒有搞懂項羽當時的心理,項羽當時正春風得意、藐視群雄,根本就沒把劉邦放在眼裡,他又怎麼會擔心、相信劉邦能成就帝王大業呢?
當時項羽的心態是,劉邦就是他碗中的菜、板上的肉,讓劉邦來鴻門赴宴,他還不是老老實實的來?讓劉邦去西蜀不毛之地,他還不得乖乖地去?要滅劉邦,就如同踩死一隻螞蟻,不費吹灰之力,想收拾他隨時都可以。也別怪項羽狂妄,從當時的客觀形勢上看,說的誇張一點,劉邦的腦袋就別在項羽的刀口上,項羽想什麼時候殺就能什麼時候殺,全憑項羽的興緻而已。
項羽所關心關注的,不過是秦王宮裡的珠寶錢財罷了!沒抓住人家的心理,任憑你說得天花亂墜,也只能對牛彈琴。
在酒宴上,范增多次用眼神示意項羽,叫他下令動手殺了劉邦,但項羽遲遲未動。范增便自作主張,出去叫來了項莊,讓其舞劍助酒興,爾後藉機殺了劉邦。
項羽,其時氣勢衝天、蓋世英雄,范增一個謀士就私下替他做了主,違背項羽的意願行事,本就心有快,只是沒有流露而已,再加上項羽多疑狹隘的性格,就越不會按范增的主意行事了!
項羽殺了劉邦就能一統天下嗎?
從後來的歷史看,如果當時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確實不會有後來被劉邦打敗,西楚覆滅、項羽自刎烏江的悲慘結局。
但,當時的項羽真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嗎?項羽揮師進入秦都咸陽城後,大肆屠城,一把火燒了秦宮,將秦朝的財富全部帶走,然後一溜煙地回了自己的故鄉楚地彭城,還美其名曰「富貴不還鄉,如衣綉夜行耳。」
哪裡有一點想一統天下的樣子。他的終極願望就是滅了秦朝,報了自己的家仇國恨,泄了自己的私憤,然後讓天下恢復到秦朝之前的戰國狀態。
既然項羽不想一統天下,他自然就沒有必要殺了劉邦。當時的劉邦,只是眾多諸候王之一,日後項羽分封劉邦為漢王,屬地在巴蜀漢中(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就是很好的證明,與項羽的婦人之仁沒有半毛錢關係。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鴻門宴上,項羽採信范增之言,殺了劉邦天下會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項羽得了秦朝的天下之後,大肆分封天下,原來戰國時的六個國王的後代,以及一起參與滅秦的功臣,都得到了分封,項羽殺了劉邦,只會是漢王的名號和封地分給了別人而已。
項羽分封的各路諸侯之間,仍然會為了土地池城大打出手,互相吞併戰事連連,剛剛平定的天下,風煙再起,天下將再現戰國時代的亂世,直至下一個劉邦的出現,建立大統一的王朝。
「分久必合」是天下大勢,但完成天下一合歷史重任的英雄,註定不會是項羽,與他殺不殺劉邦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