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2024年01月24日18:05:36 歷史 1012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北宋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個令人矚目的故事:1057年,一家六口同行進京趕考,竟然人人皆中進士,這在士林中掀起了一場巨大的波瀾。

這家人,正是曾鞏及其家族。曾鞏,一位出生於官宦之家的才子,自幼才華橫溢,卻在科舉之路上屢遭挫折。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每一次的失敗,都在他心中積累著深深的疑問:為什麼?他和他的家人又將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他們的夢想呢?

北宋,一個文化繁榮、科舉昌盛的時代。在這個背景下,出生於官宦家庭的曾鞏,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才華。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他的家族,一直是朝中重臣,祖輩的榮光猶如家中的明燈,照亮了曾鞏成長的路途。在這樣一個充滿期望的環境中,曾鞏的童年充滿了書籍和學問。

「鞏兒,你又在讀書啦?」父親的聲音從書房門外傳來。

「是的,父親。」曾鞏合上書本,轉過身,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我正在學習《周易》,其中的奧妙令人著迷。」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父親走進書房,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你的勤奮是你最大的財富。但別忘了,除了書本知識,人生的經驗也同樣重要。」

曾鞏的父親不僅是他的家長,也是他的啟蒙老師。他鼓勵曾鞏廣泛學習,不僅僅局限於經典文學,也包括歷史、政治、哲學等。在家族的熏陶下,曾鞏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思想開放,視野寬廣。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隨著年歲增長,曾鞏的學習更加刻苦。十二歲時,他已經能夠寫出堪比成人的文章。他的名聲也開始在當地傳開,人們稱他為「神童」。

這一時期,曾鞏的才華開始綻放,他的志向也愈發明確:他要成為一名進士,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然而,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十八歲那年,曾鞏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滿懷信心地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他和哥哥一起,在漫長而艱苦的考試中奮筆疾書。

考試結束後,曾鞏心中充滿期待。但當榜單揭曉的那一刻,他的名字並未出現。這次失敗,對他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但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訓。

他哥哥心情沉重地說:「鞏兒,我們都未能中榜,真是遺憾。」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曾鞏沉吟片刻,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哥哥,此次失敗,我必有所得。我會找出失敗的原因,不會讓它再次阻擋我們的道路。」

回到家後,曾鞏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他意識到,自己的文風雖然豪放,但與當時科舉的要求不完全契合。這個認識讓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寫作風格,同時也加強了對策論和時政的學習。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在此期間,曾鞏的父親帶他走訪了多位學者,其中包括後來的文壇巨擘歐陽修。歐陽修對曾鞏的才華讚賞有加,甚至把他比作「百鳥之中的鄂鳥」。

在經歷了這些學習和交流之後,曾鞏的文風逐漸成熟。二十三歲那年,他再次踏上了科舉之路。但遺憾的是,他再次落榜。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這一次的落榜,對曾鞏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挑戰。他開始更加深入地思考科舉制度和時代的要求,同時也在個人修養上下了更大的功夫。

在這些年的學習和思考中,曾鞏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風和思想。他的文章開始融合傳統與創新,既有深厚的學識底蘊,又不失時代的進步思想。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終於,在38歲那年,曾鞏帶著滿腔熱血,再次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這一次,他不僅帶著自己的堅持和信念,還帶著對科舉制度的深刻理解和對時代的獨到見解。他的故事,就在這個關鍵的轉折點,開始向著輝煌的篇章邁進。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那年春天,曾鞏決定再次挑戰科舉考試。這一次,他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帶著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夫,一同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家中長輩與族人都為他們送行,場面充滿了期望和祝福。

「鞏兒,這次你要是能中,那我們曾家的面子可就大了!」一位長輩笑著說。

曾鞏微笑著回應:「我會儘力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以學問取勝。」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路上,曾鞏與弟弟們討論著學問,相互輔導。他們的妹夫也不時地加入討論。這一行人的隊伍,顯得格外的團結和諧。

到達京城後,曾鞏安排好弟弟們的住宿,又仔細檢查了考試用具。他知道,這次考試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意義非凡。

「明日就是考試了,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曾鞏在客棧的房間內問道。

「都準備好了,我們會全力以赴的。」弟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考試當天,曾鞏和家人們都穿著乾淨整齊的考試服,早早地來到了考場。曾鞏看著身邊的弟弟和妹夫,鼓勵道:「不要緊張,只要發揮出我們平時的水平就好。」

考試分為幾天進行。題目涉及政治、經濟、文學等多個方面,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曾鞏在答題時,思維敏捷,筆鋒犀利,展現了他深厚的學識和對時代的深刻理解。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考試結束後,曾鞏和家人們回到了客棧。他們相互交流考試感受,互相鼓勵。

「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已儘力。」曾鞏說,「能與家人共同經歷這樣的考驗,我感到非常驕傲。」

榜單揭曉的那一天,曾鞏和家人們早早地來到了公布榜單的地方。當他們看到自己和家人的名字時,都感到難以置信。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我們都中了!我們都成為了進士!」弟弟們激動地喊道。

曾鞏看著榜單,心中充滿了激動和感慨。他知道,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勝利,更是他對學問、對家族的堅持和努力的勝利。

消息傳回家鄉,整個曾家和周圍的鄉親都沸騰了。曾鞏一家六口同時中進士的奇蹟,在朝野引起了巨大的嘩然。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讚歎他們的學問和才華,有的懷疑是否有內幕。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曾鞏聽聞這些議論,只是微笑:「學問之路,本就不易。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目標,這就足夠了。」

這一年的科舉,不僅為曾鞏和他的家族帶來了榮耀,也成為了他們傳奇故事的一部分。這一奇蹟,成為了後世提及曾鞏時不可或缺的一章,見證了他對學問和理想的堅持與追求。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在那次震驚朝野的科舉考試之後,曾鞏及其家族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鞏成為了當時文壇上的一顆璀璨之星,而他的弟弟和妹夫們也各自開啟了他們仕途上的新篇章。

「鞏兒,你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榮譽,也為我們曾家贏得了無上的光榮。」家中長輩激動地說。

曾鞏微笑著回應:「這一切都離不開家族的培養和支持。現在,我們應當將這份榮耀轉化為服務國家的動力。」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鞏在朝政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他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文學造詣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他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改革建議,為當時的政治和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曾鞏的弟弟和妹夫們也不負眾望,他們各自在政府中擔任要職,成為了國家的棟樑之材。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曾鞏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文學追求。他的作品深受當時文人的喜愛和推崇,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既展現了深厚的學識,又充滿了人文關懷,成為後世學者研究的重要對象。

「鞏兒,你的文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位友人讚歎道。

曾鞏回以微笑:「文以載道,我只願我的文字能對世人有所啟發。」

在曾鞏晚年,他開始更多地關注學術研究和後輩的教育。他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傳授給年輕一代,希望他們能夠繼承和發揚光大。

1057年,一家六口進京趕考,結果全中進士?朝野為之嘩然 - 天天要聞

曾鞏的一生,可以說是波瀾壯闊又充滿傳奇色彩。從一個才華橫溢的少年到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他不僅在政治和文學上留下了不朽的遺產,更在精神上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堅持自己的理想,不畏困難,不斷學習和進步。

曾鞏的一生,是對理想和才華的最好詮釋。他的故事,成為了後世追尋夢想、勇於挑戰的典範。而曾鞏一家六口同時考取進士的奇蹟,更是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傳奇,傳頌至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 天天要聞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李詩苑5月3日,六小齡童攜新作《金猴宗師》做客湖北省外文書店藝文客廳,他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從藝心得,並表演孫悟空的經典橋段「金箍棒舞」,博得現場陣陣掌聲。66歲的美猴王,風采不輸當年!台下觀眾感嘆:「到底是老藝術家的功底深厚!」「所有看起來的毫不費力,背後都有常人難以想像的付...
五九炮對屏風馬,左馬盤河新布局圈套,集結車馬炮卒,四子... - 天天要聞

五九炮對屏風馬,左馬盤河新布局圈套,集結車馬炮卒,四子...

五九炮對屏風馬,卓馬盤核心布局圈套。·集結車馬炮竹,四指歸邊殺。紅當頭炮,黑上馬,紅上馬,黑艇驅逐。紅出車,黑出車。紅方過河車,黑方屏風馬,紅挺區兵。這裡黑方可以平炮對車,飛象去馬。本局選擇卓瑪盤河,也是一大主流分支變化。·紅馬八進七,黑補
《南唐李後主》全院滿座!粵劇老戲成年輕觀眾追捧的「爆款」 - 天天要聞

《南唐李後主》全院滿座!粵劇老戲成年輕觀眾追捧的「爆款」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5月2日晚,經典粵劇《南唐李後主》在江南大戲院精彩上演,為廣州粵劇院「勞動鑄輝煌 粵韻譜華章——廣州粵劇院2025 年『五一』經典演出專場」拉開序幕。5月3日晚,廣州紅豆粵劇團將繼續在江南大戲院為觀眾獻演《范蠡獻西施》。老戲復排,迎來數度「全院滿座」當晚《南唐李後主》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