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滄海事49:征服新疆(四)謀事在人

2023年12月07日08:23:05 歷史 1880

兆惠率領清軍,再次進入伊犁的時候,很快平叛就變成了一場大屠殺


由於前面我跟大家講過的原因,天花破壞了蒙古準噶爾人的社會結構,所以導致蒙古準噶爾人為了爭權奪利,內鬥不斷,進而又引發了不斷的叛亂。


可是無論遠在北京乾隆,還是前線作戰的清軍,都被這種叛了又降,降了又叛給搞煩躁了,於是對叛亂的懲罰,也越來越嚴厲。


剛開始的時候,一般叛亂的部落,如果被清軍包圍的話,只要主動投降,交出叛亂首領,清軍也通常到此為止,不再作進一步的追究。


可是清軍前腳剛走,後腳蒙古準噶爾部落內部,立刻又打成了一團,誘發了新的叛亂,清軍只能再回來平叛。


這樣一來一往的奔波,前線的軍人自然心中有氣,再回來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客氣了,可能就會誅殺一大群上層人士。


但是這種行為,又進一步破壞了蒙古人的統治順序,誘發他們內部,發生更激烈的爭鬥,而越是後面上台的統治者,就越難以服眾,於是就越快再次叛亂。


而面對這種現象,對於乾隆那個時代的人來說,他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蒙古準噶爾人,天性頑劣,無法馴服。


所以乾隆下令,對那些反覆叛亂的蒙古準噶爾部落,絕不留情,一律屠殺殆盡。


而蒙古準噶爾人既然信奉的是達爾文主義,沒有一個嚴格的傳承製度,因此就不可能不內鬥,也就不可能不叛亂,進而也就不可能不招致清軍的報復,於是,一場人間悲劇,就此爆發,蒙古準噶爾部,從此被滅族。


不要以為只有蒙古準噶爾人才有這個問題,其他的游牧民族,都有這個問題,因此他們的強盛,通常也只是曇花一現。


只有解決了繼承問題,游牧民族才能真正的長治久安,建立起大帝國,比如奧斯曼土耳其,他們的解決方法,就是新皇帝剛一繼任,立刻殺光所有的兄弟和他們的子女,防止發生內戰


他們不僅僅這麼做,而且還把這種做法寫成了法律,雖然看起來殘酷無比,但卻行之有效,終於擺脫了游牧民族必須內鬥的夢魘,迅速的強大了起來,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傳承了幾百年。


所以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其實是很複雜的,絕不能簡單的歸咎任何一方,給他們戴上一個種族大屠殺的帽子。


這個問題我們就不深究了,估計可以寫上幾萬字,如果再引經據典一下,基本上,就快成為歷史系的博士碩士論文了。


如果有哪位朋友想借用一下,記得,我可是第一個提出這個觀點的。


當然,我們說起來是寥寥數語,實際上戰爭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先把這邊放一放,回過頭來,再說說庫車那邊。


從庫車跑回清軍的佔領地烏魯木齊吐魯番一帶,相距700多公里,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兆惠那樣的本事,能夠全身而退,阿敏道和他手下的人,在半路上,被小和卓霍集占派來的人追上,全體殉國。


消息迅速傳到了兆惠這裡,又傳到了北京,大小和卓忘恩負義,首先挑起了叛亂,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兆惠再次請求率兵南下,但是乾隆不同意,他始終認為,蒙古準噶爾貴族,阿睦爾薩那才是最大的敵人,所以他堅持要兆惠留在伊犁,一刻都不要放鬆對他的追捕。


不過說個實話,第一次叛亂確實是阿睦爾薩那挑起,第二次和他有一定的關係,第三次和他基本上沒什麼聯繫。


這個時候他早就逃到了俄羅斯,手下的人幾乎全都死於天花,他自己也沒能逃脫病魔的陰影,雖然俄羅斯人收留了他,但是他這個時候,已經渾身都起了水痘,病得奄奄一息,根本談不上什麼策劃叛亂了。


因此,乾隆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從清朝建國以來,蒙古準噶爾人,多次重創了清軍,給清廷留下了心理陰影面積,實在太大,所以乾隆近乎固執的,非要抓住阿睦爾薩那,認為這是解決蒙古準噶爾問題的關鍵,也就可以理解了。


可是南疆的叛亂,也不能不處理,於是,乾隆又想起了雅爾哈善,本來,乾隆準備把他調回北京,擔任戶部尚書,也就是財政部部長,現在,他又臨時改了主意,讓他從巴里坤,率領一萬多名滿漢士兵,南下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


可惜的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跨界的,雖然對於兆惠來說,無論搞後勤搞軍事,都是牛人一個,但是對於雅爾哈善來說,也許做做內政,才是他最合適的工作。


不過,乾隆似乎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派了一大堆「能人」,來給他當幫手,他相信,只要有這些人輔助,雅爾哈善就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


這些人確實都不簡單,首先要說的是,維吾爾貴族額敏和卓,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個在康熙年間,就歸順了朝廷的吐魯番部落首領。


後來在雍正年間,清軍在新疆堅持不下去以後,他帶領全族,隨同清軍一起退回了內地,所以政治上極為可靠。


因此,乾隆把他任命為了這支軍隊的第二把手,讓額敏和卓擔任參贊大臣,乾隆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派人去南疆繪製地圖,同時秘密的聯絡其他的維吾爾世俗貴族,勸說他們拋棄大小和卓,投靠大清王朝。


額敏和卓這個時候,已經60多歲了,辦事可靠,馬上秘密派人前往了南疆,繪製了詳細的地圖,迅速送到了乾隆的案頭。

晚清滄海事49:征服新疆(四)謀事在人 - 天天要聞


而且,他還和前面我們提到的,南疆勢力最大的世俗貴族,霍集斯搭上了關係,霍集斯一口答應,願意做內應。


但是霍集斯提出,他控制的烏什地區,和清軍之間的聯繫,被庫車隔開,而且他本人,也被小和卓霍集占盯的很緊,手下的人,也被小和卓分散到各個城市去了。


所以,他現在不敢輕舉妄動,必須等清軍攻下庫車以後,他再設法招集人馬,抓住小和卓。


額敏和卓把這個情況,彙報給了乾隆,乾隆覺得辦的不錯,雖然他知道,霍集斯不敢馬上站出來,一方面,確實是時機不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在藉機觀望,腳踩兩隻船。


但是不管怎麼說,還沒有開仗,就已經把敵人內部動搖了,總是很好的,而且只要攻下庫車,很多維吾爾世俗貴族,應該就會望風而降。


所以,攻下庫車是一個關鍵問題,畢竟從巴里坤出發,爬涉1200多公里,大致相當於北京到杭州的距離,途中還要穿越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去攻擊一座堅城,這可不是一件鬧著玩的事情。

晚清滄海事49:征服新疆(四)謀事在人 - 天天要聞

庫車大峽谷


不過,乾隆對此有十足的把握,因為他手裡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庫車城主鄂對,他現在被乾隆授予了一個挺高的職位,從二品的散佚大臣,負責帶路。


不久之前,鄂對剛剛逃出了小和卓的追捕,來到了巴里坤以後,就立刻寫信,向乾隆舉報,大小和卓即將發動叛亂。


不過,乾隆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反而認為,鄂對這麼做,不過是因為,在同大小和卓爭權的過程中失敗,所以跑來打小報告,可信度有限。


後來阿敏道南下的時候,鄂對隨軍前往,走到了庫車城外的大道邊,看見了很多的屍體,被拋棄在路的兩邊,鄂對發現,其中有好多是他的親屬和部下。


鄂對在悲傷之餘,反覆勸說阿敏道,千萬不要相信大小和卓,一定要武力進攻,他們一定會反叛清朝的。


不過,在阿敏道的眼裡,鄂對和他手下的人,確實是遭到了迫害,但是,他的想法和乾隆差不多,認為這些,不過是維吾爾人內部的勾心鬥角,和清廷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他也沒把鄂對的勸說,放在心上,為了避免雙方見面後尷尬,甚至有可能發生的火併,他反而命令,鄂對和隨行的三千名蒙古準噶爾騎兵,先退回烏魯木齊方向。


回來以後,鄂對繼續到處遊說,檢舉大小和卓,馬上就要叛亂,現在大家終於知道,他說的一點兒沒錯。


由於他本來就是庫車城主,熟悉庫車的風土人情,又和大小和卓,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政治上自然也非常可靠,因此,立刻也被乾隆委以重任。


除了上面的人,哈密的另外一個貴族,維吾爾王公玉素普,也主動請纓,請求南下參加平叛。


哈密王是白山派的傳統保護人,大小和卓的祖輩,都曾經受到他家族的包養。


現在,他站出來反對大小和卓,在宣傳上極為有利,可以動搖大小和卓的宗教基礎,影響維吾爾信教群眾,讓他們明辨是非,意義也非常重大。


所以,乾隆立刻任命他為領隊大臣,在南下的這支軍隊里,坐第三把交椅。


看了上面的介紹,你就可以知道,乾隆派來輔助雅爾哈善的人,都是非同凡響,一個個都是老江湖,最關鍵的一點,他們全都是維吾爾人,了解當地情況。


乾隆不僅僅在情報,策反,宣傳上做足了功夫,而且在軍事上,也準備得非常認真。


他選派了兩名久經沙場的軍事將領,一個叫做順德訥的頭等侍衛,來自黑龍江達斡爾族


這個人擅長指揮騎兵作戰,尤其擅長長途奔襲,多次深入哈薩克和俄羅斯境內,追擊蒙古準噶爾部叛軍,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他被乾隆安排,做雅爾哈善的軍事參謀。


另一個叫做馬得勝的綠營提督,也是很有幾 把刷子的傢伙,他擅長使用火器,精於攻城戰術,這次不僅僅從內地,帶來了十多門的威 遠將軍炮,路過嘉峪關的時候,還把城牆上四門明代的大口徑紅衣大炮,也帶到了巴里坤前線。


至於錢糧彈藥,騾馬糧草,那就更不在話下,乾隆耗費了數百萬兩白銀,抽調了幾個省的官員,組織了數十萬民工,用了五個多月的時間,運往巴里坤。


所以,乾隆心想,人員如此整齊,準備的如此周密,雅爾哈善肯定能手到擒來,旗開得勝吧?


雅爾哈善自己,其實也是這麼想的,現在看起來是萬事俱備,而且不欠東風,於是,一聲炮響,全軍開拔,浩浩蕩蕩開赴庫車,所有的人都意氣風發,志在必得。


回過頭來,再說小和卓這邊,他在南疆,大力推廣,用教權取代世俗政權,用古蘭經替代世俗的法律,雖然和維吾爾部落貴族,鬧得勢同水火,但是,卻得到了神職人員的一致擁護。


所以,雖然世俗貴族們,把大小和卓恨得牙痒痒,可是,因為阿訇站在他們那一邊,這些人有能力,煽動穆斯林群眾,就像打跑鄂對那樣,打跑其他世俗貴族,所以,大家都只能表面恭順,隱忍不發。


現在,這幫世俗貴族,聽到清軍南下的消息以後,心裡都樂開了花,巴不得清軍來得越快越好,早點把大小和卓幹掉。


於是,他們都私下裡紛紛派人,秘密前往清軍大營,向乾隆皇帝表忠心。


雅爾哈善在進軍途中,不斷的收到這些消息,心中大喜,於是上報給乾隆。


乾隆聽到以後,覺得目前的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好的一塌糊塗,於是,他對雅爾哈善的期待,也變得越來越高。


再說雅爾哈善的大軍,到達庫車城下以後,召開了第一次戰前會議。


雅爾哈善覺得,既然其他地方的世俗貴族,紛紛暗地裡派人向清軍效忠,那麼庫車城裡的守軍,也應該人心不穩才對,不如先派人去招降一下,還要夠級別的人去,藉此顯示朝廷的誠意。


但是沒有想到,立刻遭到了鄂對的反對,他認為城裡的守軍,都是小和卓霍集占派來的極端分子,絕對不可能投降,派人去和他們談判,只會白白送了性命。


而且他還建議,立刻守住城外的一處戰略要地,阻止小和卓援軍進城,城內的守軍人數有限,堅持不了多少。


同時,他還建議,不要把部隊駐紮在城下,而要宿營在城外一個靠近水邊的林地里,那裡不但可以防止敵人偷襲,而且可以切斷敵人的補給。


如果換做別人,大概會對鄂對的這些建議,認真考慮,畢竟他是這座城市的主人,所以他應該很了解這個城市。


可是前面我們介紹過了,雅爾哈善這個人,是比較喜歡搞辦公室政治,經常參加一些人事內鬥的。


所以,鄂對的這些話,在他聽來,就產生了另外一番想法,他覺得,鄂對大概是害怕,如果招降了城裡的人,清軍很有可能,讓他們繼續掌管庫車,這樣,鄂對就可能無法收回他的領地,所以,他極力反對招降,尤其是派人去現場談判。


所以,雅爾哈善一旦產生了這個看法,鄂對的其他建議,他也就懶得聽了。


不等鄂對說完,他就端起了茶碗,開始喝茶,也不抬頭,臉上表現出,一副早就把鄂對看透了的表情。


鄂對本來在來的路上,早就想出了,一整套最有效的攻城辦法,這畢竟是他的城,他可熟悉得一塌糊塗。


可是一看雅爾哈善這個態度,作為一個世代貴族,他馬上就知道,他該閉嘴了,於是立刻不再說話,向雅爾哈善行了一個禮,灰溜溜的,退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了。


於是,雅爾哈善派出了三名中級官員,前去招降,大概是他對形勢過於樂觀,為了表示誠意,居然也沒有派護衛。


可是,小和卓手下的回應卻是,打開城門後,突然衝出了20多名騎兵,直接把這三個人抓進了城去。


看到了鄂對的預言成真,雅爾哈善有點惱羞成怒,下令立刻攻城,先用重炮轟擊,不行就架雲梯爬城牆。


鄂對忍不住又來建議,庫車的城牆是用土和植物細條編織修成,是軟的,炮彈打上去沒有用,爬雲梯也不是最好的辦法,不如……


不等鄂對說完,雅爾哈善冷冷的嘲諷了一句:「怎麼,怕把你家給打壞嗎?」


這話一出,鄂對只好趕緊閉嘴。


於是清軍開始集中火力,準備轟塌一段城牆,可是就像鄂對說的一樣,這種用植物細條互相編織在一起,然後再加上土夯成的城牆,看起來弱不禁風,可是它卻是軟的,炮彈打上去,一下就被卸力了,扎到土裡去了,沒有什麼傷害。


所以雖然炮聲隆隆,打得塵土飛揚,可是等到煙霧散去以後,城牆卻安然無恙。


雅爾哈善這時,覺得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了,於是立刻叫來了綠營提督馬得勝,讓他用從嘉峪關帶來的四門大口徑紅衣大炮,裝雙倍的火藥猛轟,他就不信轟不垮這土製的城牆。


馬得勝一聽,面露難色,剛想說點什麼,沒想到雅爾哈善這時正惱羞成怒,劈頭蓋臉的就喝斥到:「你想抗命不遵嗎?」


嚇的馬得勝慌忙一抱拳,低頭說道:「不敢!」然後轉過身,去向手下大聲喊道:「給紅衣大炮裝雙份葯,繼續給我猛轟。」


然後他偷偷的瞟了一眼主將雅爾哈善,悄悄的閃到一邊兒去了,開炮的士兵聽到了這個命令,滿臉驚恐,互相對視一眼,裝好了火藥以後,一點火,全都跑得遠遠的去了。


結果四聲轟鳴之後,火光一閃,四門大炮全都從炮身中部冒了煙,還好,這四門大炮質量不錯,只是被炸裂了,沒有破成碎片,不過全都廢了。


一看到自己又捅了婁子,雅爾哈善更加氣急敗壞,下令立刻架雲梯攻城。


可是由於準備不足,雲梯數量有限,就集中在那幾個點,守城的士兵自然很好對付,付出了重大傷亡,卻依然攻不上去。


雅爾哈善徹底火了,沒想到第一仗就搞得這麼丟人現眼,於是他命令將領要帶頭衝鋒,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攻下城牆。


清軍將領閆相師、常保住無奈,只有親自上前,帶頭去爬雲梯,結果都被石頭砸了下來,身負重傷,幸好身穿重甲,僥倖保得性命。


晚清滄海事49:征服新疆(四)謀事在人 - 天天要聞


這個時候參贊大臣額敏和卓,看見硬攻不是辦法,想來勸勸主將雅爾哈善,先暫停攻城,另想主意。


沒想到雅爾哈善這時,正怒火攻心,惱羞成怒,沒有等額敏說話,就劈頭蓋臉的開始抱怨額敏,說他糊弄皇上,盡給一些假情報,什麼這個地方要投降,那個地方又要投降,全是胡扯。


然後他一指城牆,氣急敗壞地對額敏喊道:「你看這是像要投降的樣子嗎?」


額敏一聽,頓時脹紅了臉,羞憤難當,氣得怒髮衝冠,二話不說,就衝到了城牆下,一把拉開了一個正要爬雲梯的士兵,從他手上搶過刀來,就要往上爬,隨後被一顆流彈擊倒。


「參贊大臣中彈了!」一聽到這個消息,嚇得雅爾哈善頓時冷靜了下來,趕緊叫停了進攻,跑去查看額敏的傷勢。


還好沒有擊中要害,不過還是把雅爾哈善嚇得冷汗直流,如果額敏因為他的原因戰死,乾隆絕對不會輕饒了他的。


果然,這事雖然後來經過美化和掩飾,上報給朝廷,但是還是把乾隆氣得跺腳,臭罵了雅爾哈善一頓。


因為如果一個小小的庫車城,居然擊斃了清軍的第二把手,不僅僅讓清廷顏面無存,在政治上也是嚴重失分。


雅爾哈善進入南疆的第一戰,就被當頭挨了一悶棍,開局不利。


按說鄂對都預言正確了,那麼雅爾哈善應該聽取一下他的建議吧?


可是不,雅爾哈善習慣的辦公室政治,不是這個玩法,他反而更不願意聽鄂對的了,他一定要證明,他才是正確的。


不過,現實卻讓他很難堪,由於他沒有按照鄂對說的地方紮營,不僅僅生活不方便,而且經常遭到敵人偷襲,也不能有效的阻斷敵人的補給。


因為新疆晝夜溫差大,不在鄂對說的地方,靠近河邊的樹林裡頭紮營的話,露宿在戈壁上,白天曬得個賊死,晚上又凍成了狗,而且人馬飲水也不方便,來回要跑很遠的路。


於是底下的人,漸漸開始抱怨起來了,雖然不敢明說,但私下裡議論紛紛。


可是,雅爾哈善就是不願意低頭,非要把這個面子撐住,於是他苦思冥想,想出了個花招,要扭轉頹勢。


他讓哈密王玉素普手下的人,裝成小和卓的援軍,假裝前來救援,然後讓綠營士兵,裝作攔截,雙方在離城不遠的地方假打,企圖引誘城裡的守軍,出城支援。


這也太小兒科了,再加上那些群眾演員,大概都沒有表演天才,戲演的太爛,讓庫車的守軍一眼就識破了,在城上發出了一陣陣噓聲和鬨笑聲,搞得大家全都異常尷尬,灰頭土臉,白忙活了一陣。


就在這個時候,小和卓也沒有閑著,他率領了1萬多大軍,其中8000多名火繩槍兵,2000多名騎兵,已經逼近了庫車。

晚清滄海事49:征服新疆(四)謀事在人 - 天天要聞

消息傳到了清軍大營,讓雅爾哈善緊張的不得了,一時間手忙腳亂,卻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頭等侍衛順德訥,這時實在是忍不住了,他感到眼前的形勢,已經是萬分嚴峻,千萬不能再讓雅爾哈善繼續胡搞了,不然,大家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於是他就對雅爾哈善說:「大人,你作為主將,總統全局,日理萬機,實在是太忙,這種小事,不足掛齒,讓末將來替你處理,你看如何?」


雅爾哈善一聽,說話得體,給他留足了面子,急忙順水推舟:「說的也是,我作為主將,奉命收復南疆,要處理的大事確實太多,實在是忙不過來,以後這些小事,都由你決定吧。」


這下雅爾哈善終於鬆了一口氣,順德訥也鬆了一口氣,所有的人全都鬆了一口氣。


由於之前,雅爾哈善沒有聽鄂對的建議,守住一個險要的隘口,導致清軍錯過了最好的機會,讓小和卓的援軍,已經快速逼近,所以雙方必須決戰了。


於是雅爾哈善留在中軍大帳,繼續研究重要問題,順德訥率領全軍,迎擊小和卓的援軍。


雙方在戈壁上相遇了,人數相當,旗鼓相當,雙方也擺出了相同的陣型,步兵居中,騎兵排在兩翼。


唯一的一點區別,就是小和卓軍的火繩槍更多,而且質量更好,但是清軍擁有大炮,兩翼的騎兵,是由外蒙古人組成的。


雙方勢均力敵,勝負全看臨場指揮,一場大戰就要開始了……


說起來,乾隆選派的人,除了雅爾哈善以外,其他的人,都還真有幾 把刷子。


順德訥也是久經沙場的名將,他根據偵察兵的報告,猜到了小和卓今天會用的戰術。


於是他就決定,耍個小花招,欺騙一下小和卓,他把大軍分成前後兩陣,前陣排成了一條直線,後陣排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弧形,他把大炮全都藏在後陣兩翼。


他命令侍衛達克它那率先發動進攻,然後裝作不支,邊戰邊退,引誘小和卓發動全線進攻。


小和卓雖然玩政治是一位高手,但是打仗他也沒有什麼經驗,果然中計,看見清軍節節敗退,他命令中軍全線壓上。


清軍邊打邊退,慢慢的就把小和卓的軍隊誘入了弧形陣地,但是清軍堅決守住兩翼,在大炮的掩護下,讓對方無法突破。


清軍只是在中線,不斷的向後撤退,兩翼穩如泰山,把小和卓的軍隊,漸漸的都擠到了中間,施展不開火力。


如果熟悉軍事史的人都知道,這就是漢尼拔坎尼戰役中用的戰術,不過後果稍微有點區別。


因為小和卓這個人非常聰明,雖然他沒有打過仗,但是他學習得非常快,沒有多久,他就發現不對勁了,還沒有進到袋底,他就命令中軍停住。


不過這還是晚了一點,順德訥發現,敵人已經識破了他的計謀以後,立刻在兩翼發動了全線進攻,小和卓全軍崩潰,大敗而逃。


追擊中,小和卓身中數箭,幸好他穿的盔甲厚,只有一箭穿透了他的盔甲,讓他僥倖逃過了一死。


這一仗清軍大勝,斬殺無數,唯一可惜的是,計謀被小和卓看穿,沒有全殲敵人。


倉皇中,一部分敵人逃往了葉爾羌,另外一部分,在小和卓的帶領下,慌慌張張的逃進了庫車城。


清軍順勢包圍了庫車,然後順德訥按照鄂對的指點,重新布置了紮營地,把庫車圍得水泄不通。


接著順德訥採納了鄂對的計謀,派攻城專家馬得勝,在一個鄂對選的地方,開始刨地道,準備炸毀城牆,進展非常的順利。


事情到了這裡,本來可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可是雅爾哈善不甘寂寞,又跑出來搞幺蛾子了。


第一件事,他要搶功,這樣一塊大肥肉,他可不願意落到別人口中。


可是你搶就搶吧,你吃肉,讓別人喝湯也可以。但是他不,他不光是要吃肉,湯也不想讓別人喝。


報捷的奏章上,全是他如何英明決策,用兵如神,其他人只是綠葉陪襯,不僅僅如此,他看順德訥的眼神,從此以後也變得怪怪的,開始橫挑鼻子豎挑眼,找他的不是。


順德訥打了一個大勝仗,本來興高采烈,以為可以連升幾級,沒想到雅爾哈善,居然只是把他的功勞,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結果別說吃肉了,湯都沒有喝到。


更氣人的是,雅爾哈善這個人還妒才,現在把他看成了眼中釘,肉中刺。


所以一氣之下,他決定撂挑子,你不是牛嗎?你不是能幹嗎?以後有事你自己搞,我不摻和總行吧,從此開始消極怠工。


俗話說,不作不死,雅爾哈善如果這個時候,不要再干蠢事,說不定他還可以上紫光閣的功臣榜,從此飛黃騰達了。


但是,蠢人怎麼可能不幹蠢事呢?再說馬得勝這邊,由於按照鄂對給他說的地方,開始刨挖地道,進展非常神速,因為這是鄂對的家,他選的地方肯定是沒有錯的。


馬得勝本來就是攻城高手,再加上鄂對指點的地方又好,所以只用了十來天的時間,地道就要完工了,到時候把炸藥一埋,炸開城牆,一切就圓滿了。


雅爾哈善聽說了以後,立刻又想來搶功,他覺得上次我沒在現場,你們不服,這次我親臨指導,你們以後就沒話說了吧?!


指導就指導吧,他還要擺個排場,標題他都想好了,叫做《靖逆將軍雅爾哈善,身先士卒,連夜帶領官兵趕挖地道的感人事迹》


然後當天晚上,他就帶領著一大群幕僚,跑到了馬得勝挖的地道那裡,裝模作樣地下去,挖了兩鐵鍬,然後在眾人集體鼓掌,阿諛奉承的吹捧他一陣以後,拍拍屁股,回去睡覺了。


他的這一表演,動靜可真不小,火燭通明,掌聲雷動,早就驚動了守城的士兵,急忙看看這邊在搞什麼鬼名堂,然後他們馬上就反應過來了,敵人在挖地道。


小和卓霍集占聽到以後,立刻根據地道的方向,派人連夜挖了一條溝,和城裡的一個水塘相連。


第二天一早,當他們看見馬得勝帶著手下的人,又消失在地平線的時候,他們掘開了地道,大水涌了進來,600多名清軍被淹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