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總後勤部部長洪學智將軍向高層遞交退休請求,同時任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的趙南起將被推薦為下一任部長。
可誰也沒想到,在趙南起即將升職的時候,鄧小平同志的辦公桌上就出現了一封舉報信:
「趙南起的弟弟趙南元久居韓國,與其有書信往來。」
也就是說,趙南起有「間諜」之嫌疑,不宜在黨和軍隊中擔任要職。
在接到舉報信後,中央立刻對此事展開調查,然而當結果出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麼趙南起將軍真的和韓國有關係嗎?
事實上,的確也算有關係,但這並不能代表著趙南起將軍做出了有損國家利益的事情。
那這封舉報信背後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十三歲初到「故鄉」,十八歲展露鋒芒
與其說,趙南起將軍和韓國有關係,不如說他和朝鮮半島有關係,畢竟那裡是他第一個故鄉。
1910-1945年,日本對朝鮮進行了長達三十多年的殖民統治,祖父趙東植作為當地的抗日勇士組織起義,卻不想家道中落。
打響抗日武裝鬥爭的第二年,祖父對剛出生的他寄予厚望,親自為他起名「南起」,願有一日能夠重現輝煌。
在當時,因受日本軍國主義壓迫,朝鮮百姓苦不堪言,有過抗日事迹的趙家更是被日軍視作眼中釘,為了家人的安全,1940年趙東植便領著家人搬去了和平的樂土。
那一年,趙南起13歲。來到了他人生中意義深重的第二個故鄉:吉林永吉。
結束漂泊半年後,祖父趙東植依舊思念故土,便與趙南起弟弟趙南元一同返回朝鮮。
縱然東北與朝鮮之間只有一江之隔,但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兄弟二人這一別就是三十多年。
左二為趙南起
隨後在中國的這五年,趙南起已經深深愛上這片黑土地上的風土人情。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當年因戰亂來到中國的部分朝鮮人選擇重返家鄉和親人團聚,而趙南起一家則決定繼續留在中國生活,一直到他成年的那天。
他想為這片土地付出自己的力量,於是在這一年九月,他毅然走了一百公里的山路,只為加入吉林民族解放同盟。
可寧靜的生活卻被突如其來的暴亂打亂了。
特務、漢奸以及土匪在吉林的這次暴亂中燒殺搶掠,18歲的趙南起則在其中看見了國民黨軍隊對待老百姓的殘暴。
他也並非等閑之輩,立即組織一支自衛小隊來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
等到東北民主聯軍到達吉林,卻因糧食短缺而犯愁時。他即刻號召朝鮮族百姓捐糧,幾經奔走,將籌集到的25萬噸糧食支援到糧倉中。
聯軍副司令員周保中將軍十分感動,兩人見面後,趙南起立馬錶明自己參軍意向。
見此要求,周保中對他更是看重,便將他送去東北軍政大學。而他也不負眾望,學成而歸。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既會講朝鮮語又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趙南起作為聯絡員站在了第一批當趙南起踏上朝鮮戰場。
在中朝高層會議中,朝鮮副首相對他流利的朝鮮語感到好奇,並多次在彭德懷司令員面前提起要邀請他來朝鮮人民軍隊中工作。
他則回應說自己來自吉林朝鮮族,面對對方拋來的橄欖枝選擇了婉言拒絕。
他熱愛在志願軍的工作,調去朝鮮的話就離開自己親密的戰友和部隊,於是等到戰爭結束後,他還想回到中國。
回到他心中那個真正的故鄉。
「運輸線即為生命線!」戰爭史上運輸奇蹟
在朝鮮戰場上,我軍是沒有制空權的,美軍通過一系列的轟炸,導致在運輸工作開展的前三天,就損失了400輛汽車。
而其中損失的物資對前線作戰的士兵有著不小的影響,無異於削弱了我軍的實力。
趙南起則被調來負責擔任運輸組組長。
為了解決這項難題,他經常深入前線協調物資運輸,了解並熟知各運輸線路。
「如果我安全返回,還請把這封信還給我;如果我沒能回來,請幫我把這封信寄給我的父母,告訴他們我的情況。」
最終,通過「倒短運輸」這一方法,成功將運輸物資的損失率從40%降低為1%,解決了物資供應一大難題。
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打響,而趙南起接到了一個極為艱巨的任務。
在一天半的時間裡,將兩萬枚手榴彈送去前線。
而有限的彈庫完全拿不出這麼多彈藥。如果要從其他地區調運的話,起碼也要三天。
而戰場上可等不起這三天,彈藥晚到的每一分一秒,我軍就會出現更多的傷亡。
思慮再三後,趙南起選擇汽車運輸的方式,僅使用15小時便將3萬枚手榴彈送往了上甘嶺戰場。
1958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作為最後一批回國的志願軍,趙南起等人收到了毛主席的接見,為此他激動的一晚上沒睡。
戰爭結束後的二十年里,趙南起先後任為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總後勤部黨委副書記。
即便他已身居高位,卻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經常來到基層去查看戰士的吃住情況以便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經費去改善生活條件。
一封海外來信,藏不下三十九年思親之情
和平的日子裡時間猶如靜水,一動不動便是數十年。
1979年,距離13歲的那場分別已經過去了39年,而一封海外信件打破了水面的寧靜。
面對這封海外來信,趙南起選擇謹慎行事,找來當地公安和安全部門人員才將信件打開。
信件是一位駐香港的韓國記者所寫,受趙南元所委託來詢問趙南起是否為自己幾十年前失去聯繫的親哥哥。
幾次確認信中並無敏感內容後,大家才松下一口氣。但由於當時中韓關係仍處於僵持狀態,更何況趙南起身任重職。
縱然思親之情深重,也無法趕往韓國與其重逢。於是這封信件和他的思親之情一起都被封藏了起來。
但趙南元始終沒有放棄過尋找他。
時間回到1987年,也就是趙南起即將升為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的這一年。
一些老幹部聽說韓國有人與趙南起有關係,出於嚴謹與責任感便一起聯名寫下了舉報信。
到這裡,對趙南起將軍的誤會也就解開了。
結語
2000年,趙南起終於踏上了他出生的那片土地,不過讓人惋惜的是在這次訪韓之旅中,他並沒有與弟弟趙南元見上最後一面。
2018年6月17日,趙南起同志因病於北京去世,享年91歲。
儘管出身朝鮮,但他為我國所付出的一切都被看在眼裡,正如他自己所說的
「我是中國的朝鮮族人」
讓我們致敬,向那些為國家和民族大愛而犧牲小我的前輩們。
-END-
【文|照雲清】
【編輯|長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