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身為皇家子弟,魏安釐王的兄弟,絕對是魏國的核心高層。但是為了打敗侵略趙國的秦國人,反倒巧妙利用自己的人脈和魏安釐王妃子,取得調兵虎符,救援趙國。
或許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一個魏國人要對趙國這麼上心,事實上,早在魏文侯時期魏國就一直注意著和鄰國趙國和韓國的關係,並建立了三晉聯盟,只是後來的魏國君主自己的操作不行,破壞了聯盟。
信陵君意識到,趙國,韓國,魏國是兄弟國,如果其中一個滅亡了,那麼另外兩個就離死也不遠了,可是自己的兄弟魏安釐王可不這麼想。
因為這時候的秦國可是跟戰國初期不一樣了,戰國初期的魏國有魏武卒,有吳起,樂羊,而那時的秦國什麼都沒有,白白地被魏國侵佔了大片領地。
現在的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越來越強,此時的秦國站在統一六國的前夕,軍隊實力自然不必說。而在魏惠王和魏襄王的戰略之下,魏國的軍隊可是輸多贏少,精銳部隊越來越少,基本上已經是二流國家,實力這塊遠遠比不上秦國。
更糟的是,秦昭王威脅魏安釐王說:我拿下趙國只是早晚的事,如果你敢援助趙國,那麼趙國一旦被我拿下,我下一個要拿下的國家就是魏國。
魏安釐王聽到後可害怕了,秦昭王的承諾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秦國如果真打魏國的話,就算不被滅國,秦國的實力也夠讓魏國吃一壺的。
於是魏安釐王慫了,他在早先就派出了晉鄙去支援趙國,這可不得了了,他趕緊命令晉鄙停止進軍趙國,而是在鄴城這個地方駐紮下來。
這雖然明面上還是對趙國的援助,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魏安釐王這是慫了,趙國人肯定也明白,但趙國這時已經被秦國打的太慘了,首都邯鄲都被秦國人包圍了,不得不派人去魏國勸魏國出兵。
趙國是戰國七雄的一員,也算是個大國了,雖然之前也有過邯鄲被攻破的記錄,但是被打的這麼慘,死了四十多萬人的仗還是第一次,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就得說說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中了秦國人的反間計,把廉頗給開除了,任用了趙括,就是那位只會「紙上談兵」的人。
這下秦國人可樂壞了,趕緊調兵猛攻趙括的部隊,趙國的部隊一觸即潰,趙國大敗,被秦國殺掉了四十萬的軍隊,在戰國時期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意味著趙國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守備力量了。
趙國必須向魏國求救,看在曾經做你小弟的份上得幫一下我吧。可惜魏安釐王油鹽不進,就是按兵不動,趙國人不得已只能向魏安釐王的兄弟,信陵君求救。
信陵君很想救援趙國,他十分清楚趙國不論滅不滅亡,秦國都不會放過魏國,與其坐等秦國滅掉趙國後再來打魏國,不如聯合趙國一起打秦國,就算沒法打敗秦國,也得揪掉秦國幾根鬍子下來。
但魏安釐王本來就因為信陵君太有本事而不重用他,又怎麼會聽信陵君的話呢?就算趙國和信陵君再怎麼求,魏安釐王就一直不聽不聽,也就有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在聊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得了解一下「虎符」。虎符這東西並不是像影視劇里那樣,不論何人,只要手持虎符就可派兵。
軍中主帥又不是傻子,雖然說在外面打仗,君王的命令將領可以不用聽從的說法,但這並不代表主帥對國君的想法一概不知。也就是說,持虎符的人能調動軍隊,不僅要看君王給不給,還得看主帥的意思。
這也就是為什麼魏國主帥晉鄙在信陵君拿虎符調兵時讓信陵君暫且留下幾日,待他向國君詢問後再行事。就相當於有個同學告訴你老師讓作為班長的你帶同學們去上體育課,你可不得找老師問問真假。
那這和「竊符救趙」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著呢。
咱就是說,信陵君雖為戰國四公子,但如果說他單純的就是一個名士,他怎麼敢竊取虎符?他能在國君猶豫的情況下調兵救趙嗎?這就得說說信陵君這個人的水平了。
信陵君十分能任用賢能,有幾分自己父輩魏文侯的味道,雖然手下的人才質量不太好說,但人家數量多啊,傳聞信陵君手下的門客有三千多人,這裡面總能出幾個拔尖的吧。
還真有,這個人叫侯嬴,是個看大門的。信陵君聽說了侯嬴的名聲,親自前去接待侯嬴,甚至當了侯嬴的司機,親自開車送他去市場見侯嬴的另一位朋友朱亥。侯嬴被信陵君感動,成了他的門客。
而正是侯嬴為信陵君獻上了這竊符的計劃。
春秋戰國的打架其實就是親戚打架,你跟我是同宗。
而身為魏家的人,信陵君和趙國平原君也有著親戚關係。作為親戚肯定不能坐視不管,更何況還是信陵君這樣急公好義,又對當時政治局勢有著清晰認知的人,自然會選擇拉趙國一把。
信陵君與其他三人共同被稱之為戰國四公子,其自身的能力必然是在線的,所以他看得出來,按照當時的形勢,如果趙國被滅了,魏國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正如曾經的虞國和虢國一樣。
但架不住國君慫啊,魏國雖是曾經的老大哥,但老大哥也走向了沒落,現在的實力畢竟不比以前了,一旦出現了軍事上的失誤,那可就直接宣告滅亡了。信陵君不管這些,他覺得這麼做是正確的,是能幫魏國的,他就這麼幹了。
信陵君最開始是打算老老實實按規矩辦事的,又是上書勸諫,又是派門客遊說,把能用的手段都用了,但魏王就是不幹,說什麼都不幹。
信陵君不樂意了,嘿,我看你是我哥給你點面子,你不搭理我是吧,好,你不管我我自己想辦法。
信陵君有什麼辦法呢,他帶了百十個人,打算去和秦國人拚命了,要知道趙國那邊死人都得是按萬來算的,信陵君這百十個人到那就相當於向太平洋里倒水,不好使啊。
信陵君在出城的過程中遇見了侯嬴,侯嬴對自己的老闆什麼話也沒說,甚至連個告別都沒有。信陵君越想越氣,乾脆轉頭回到城內,生氣地問侯嬴:我幫你做了這麼多事還幫你開車見朋友,而我今天就要上戰場了,你連句話都不說?
但侯嬴回答道:自己是故意把信陵君引回來的,讓魏安釐王出兵這事,自己有妙計。
信陵君說,我沒辦法了,你告訴我這情況怎麼處理吧。侯贏就告訴信陵君說:魏王寵幸美人如姬,你是她的救命恩人,你有什麼要求她不會拒絕。
而魏王就總是把自己的虎符放在卧室里,如果讓如姬進入魏王的卧室,把虎符偷走帶到您手上,就算沒有魏安釐王的命令,您也可以調兵了。
這招可真是刀尖上添血啊,信陵君當然知道被發現了會是什麼後果,但是為了救援趙國也沒有辦法了。
就這樣,一場由王爺、寵妃為主力的救國運動開始了。如姬進入魏王卧室,把虎符偷出來,讓信陵君拿著虎符前去調兵。
這時候智多星又站出來了,侯贏說了,主帥也不是傻子,你拿著虎符也不一定能讓他調兵,萬一他跟魏王通個氣,事情不就露餡了嗎,這樣,我有個朋友叫朱亥,這人天生神力,主帥要是不聽話,你就把他殺了,直接調兵!
信陵君還記得這就是侯嬴在菜市場那位朋友,跟他一起去調兵。主帥晉鄙雖看到了虎符,但他也知道魏王現在還在觀望,不會輕易出兵。就想拖延一番,前去稟報魏王,探明情況再決定是否出兵。
這正應了侯贏的預測,於是朱亥也乾脆利落出手把晉鄙捶死了。要我說這人死的也冤,盡忠職守沒啥毛病,結果就被捶死了。接著就是魏無忌接管軍隊,挑選士兵八萬人,奔赴邯鄲,在秦軍攻下邯鄲之前擊敗了秦軍。
擊敗秦軍後,信陵君偷取虎符這事也早被魏安釐王知道了,不管自己的哥哥態度如何,信陵君最好是留在趙國,這樣既可以避免魏安釐王找麻煩,也可以協助趙國抵禦秦國。
後來信陵君在趙國居住了十幾年,其實在這場戰鬥中秦軍沒有損失特別多,但在這十幾年間,每次秦國想要再次東侵時,就會想起信陵君,然後就只能放棄侵略的想法。
要知道這時的秦國已經站在統一六國的前夕了,此時的秦國絕對已經是戰國中最強大的那批國家之一,卻因為信陵君一個人的存在而放棄東侵。
但信陵君的能力是有限的,雖然一個人壓制了秦國十幾年,但秦國也想到了對付他的辦法,秦國再次使用離間,挑撥信陵君和魏安釐王的關係。
魏安釐王不負眾望地懷疑自己的兄弟,在回到魏國之後,信陵君也不受到重用,最後他每日酗酒,鬱鬱而終,而魏國也失去了這位能一人壓秦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