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5歲入宮,21歲守寡,某日,一太監忽然溜進她的寢宮說:「皇后你孤苦無依,不如與我結成對食?」她一臉嬌笑:「莫急」。
張嫣原本是個普通農家少女,生長在山東萊州府的一個小村裡。
她從小家境貧寒,但聰明好學,經常去村裡的私塾聽課識字。
15歲那年,王朝進行全國選美,張嫣因相貌出眾被選入京城的後宮,成為明神宗朱由校的妃子。
入宮後,張嫣勤於讀書習字,還向宮中教習她的老師學習文史典籍。
漸漸地,她的言談舉止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涵養氣質,得到了皇帝的寵幸,最終被冊封為皇后。
明神宗是一個手藝人,整天沉迷於製作各種木工器具,對政事漠不關心。
太監魏忠賢趁機把持朝政,任用自己的心腹,排斥異己,結黨營私,殘害許多忠良官員。
張皇后在後宮得知這些動向,多次進諫皇帝,勸他要警惕魏忠賢,重新親政。
但皇帝只是應允,並未採取實際行動改變現狀。
後來,張皇后終於有了身孕。
據說當時皇后的肚子已經十分鼓起,魏忠賢一直無子,擔心皇后生下皇子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就暗示自己的心腹太監混進皇宮,在張皇后服食補品時下毒,造成她流產傷身。
張皇后失去心愛的孩子,悲痛欲絕,此後再也無子。
不久,明神宗病重,已經無子嗣可傳位。
在張皇后的建議下,他傳位給了弟弟朱由檢,朱由檢即位後,是為崇禎帝。
崇禎帝繼位後,儘管禮遇張皇后,但為政繁忙,鮮少親自到仁壽宮看望皇貴妃。
宮中太監陳德潤趁機在張皇后跟前歪曲事實,說皇上已經不喜她了,意圖挑撥兩人的關係。
一日,陳德潤拿著皇帝的幌子,前來仁壽宮見皇貴妃,居然毫無顧忌地向她提出「對食」,意思是男女之間私通。
張皇后聽後勃然大怒,她平生最恨宮廷中這種齷齪事。
但為維護皇室聲譽,她還是以「莫急」兩字溫言回絕,並將此事稟告崇禎帝。
崇禎帝聽後大怒,立即嚴懲陳德潤,還親自前來向張皇后道歉。
表示會加強宮中保衛,不讓類似勾當再次發生,並更頻繁地來看望皇貴妃。
從此之後,張皇后終於安心在仁壽宮中度過了晚年。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殉國煤山。
張皇后得知噩耗,也服毒自盡,以死節烈,結束了不幸的一生。
她本可以過上平靜的生活,可命運弄人,讓她經歷了這場宮廷風波,但張皇后始終不改本性,至死保持端莊儀態和正直品格,是明末亂世中少有的正氣楷模。
#人物##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