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封閉的墓穴中,究竟能存活多久?

2023年09月23日16:10:08 歷史 1742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古代,帝王統治下的後宮如珠寶一般華麗璀璨,然而,在皇帝眼中,這些嬪妃不過是附庸,被視為奇珍異寶一般的存在。為了彰顯皇權,他們在皇帝離世後,常常不得不陪葬於陵墓之中。這些女性被迫踏入墓穴,生前命運註定,他們又會經歷怎樣的境遇?在冥冥之中,她們能夠存活多久呢?

一、活人陪葬

活人陪葬,亦稱為人殉,指的是身份崇高的帝王和貴族,將他們生前親近的人,如侍從、近臣或奴僕,一同葬入墓穴。陪葬人數多寡因死者地位而異,或數百人,或僅數人。

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封閉的墓穴中,究竟能存活多久? - 天天要聞


人殉這一習慣歷史悠久,從商周時期開始,一直延續至秦朝。秦朝時人殉規模達到頂峰,然後在西漢時期急速衰落,直至明朝朱元璋的時代再度興盛。然而,直到清朝結束,這種病態的制度才最終瓦解,葬禮制度逐漸恢復正常。

朱元璋在臨終前發布了一道遺詔,減少國喪時長,將孝三年縮短為三天。這一舉措在當時被視為人性化的改革,因為孝三年制度使百姓的生活受到嚴重干擾。然而,朱元璋最後卻提出了一個更為極端的要求,要求後宮所有嬪妃與他一同陪葬。此外,他規定未生育的嬪妃也必須殉葬,這一舉措導致了40多名嬪妃的殉葬。

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封閉的墓穴中,究竟能存活多久? - 天天要聞


明朝早期,這一制度仍然盛行,直到朱祁鎮廢除人殉制度。雖然朱祁鎮在軍事和政治方面存在爭議,但廢除人殉制度可以被視為他生平最明智的決策之一。

然而,在清朝早期,人殉制度捲土重來,甚至愈發殘酷。順治皇帝去世後,嬪妃陪葬逐漸演變為侍衛也要一同下葬。直到康熙王朝,這一陋習才被完全廢除,不再復興。

二、人殉的類型

人殉分為兩種類型:死後殉葬和活人陪葬。死後殉葬在明朝時期較為常見,通常是賜死後將陪葬者葬入陵墓,這種方式相對較為人道,不讓陪葬者經歷太多痛苦。

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封閉的墓穴中,究竟能存活多久? - 天天要聞


然而,活人陪葬的方式卻殘忍無比,因為這些人在活著的時候就被關進墓穴,飽受痛苦,活活折磨致死。這不僅是身體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摧殘。這些陪葬者明明知道自己註定要死去,卻無法改變命運,這種無奈感和絕望是難以言表的。

古代人之所以採用人殉的方式,與他們的封建思想有關。他們深信靈魂存在,即使身體消逝,靈魂仍然存活,保留了生前的思想和習慣。因此,他們希望在死後,陪葬者可以繼續侍奉他們。

這也讓人聯想到秦始皇,儘管他在後人眼中是暴君,但他為了不採用人殉,創造了兵馬俑,用陶制的小兵替代活人。

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封閉的墓穴中,究竟能存活多久? - 天天要聞


三、人殉的痛苦

活人陪葬者要忍受無法想像的痛苦。在第一天,他們或許會被供應最後一頓豐盛的食物,以送別。然而,在面臨死亡的陰影下,他們不可能有胃口享受這頓最後的晚餐。

第一天晚上,年輕的婦女蜷縮在角落,試圖取暖,寒意侵襲。在這漆黑陰冷的墓穴中,她們經歷著無盡的黑暗和恐懼,沒有晝夜之分。她們哭泣,等待著氧氣慢慢消耗殆盡,窒息而亡。

第二天,飢餓和絕望已經使她們心靈和肉體受到雙重摺磨。沒有食物,沒有水源,連氧氣也在

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封閉的墓穴中,究竟能存活多久? - 天天要聞


一點點減少。第三天,一些人已經不堪忍受,開始對其他陪葬者的屍體虎視眈眈,同類相食,這場景可謂是人性的淪喪,對於仍保持人性的人來說,看到這一切是何等的崩潰,他們的道德和良知在這絕望之境中逐漸崩潰。

她們最多也只能撐過三天,眼睜睜看著蠟燭的火苗逐漸搖曳消散,黃色的光芒漸漸熄滅,沒有一絲溫暖,就像她們此刻看不到生存的希望一樣。終於,她們將在氧氣耗盡、窒息而死的恐懼之中,結束這殘酷的人生。

四、總結

人殉制度是古代下葬的醜陋習俗,在那個時代,人命看似微不足道,草菅人命的情形屢見不鮮。人殉制度所需經歷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摧殘。然而,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法治平等的社會,應該感到慶幸,不再有封建制度和濫舉封建習俗,我們通過代代努力建立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這段歷史提醒我們珍惜現代社會的進步和文明,讓我們不再經歷古代那種殘酷的命運。人殉制度的廢除代表著文明的進步,讓我們更加重視人的尊嚴和生命的可貴。今天,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等的社會環境,不再忍受過去的痛苦和不公。

在我們的社會中,法律與倫理原則保護著每個人的生命和尊嚴。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前進離不開對人性的尊重和對道德的堅守。我們應該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為一個更加文明和人道的未來努力前行。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