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塵埃——西夏建國前傳:党項拓跋部從大唐藩鎮崛起

2023年08月30日21:52:02 歷史 1642


原創 趙愷


作為名義上的「大一統」王朝,趙宋的歷史可謂「多災多難」。除了要在北方面對強大的遼之外,西北方面迅速崛起的西夏政權,同樣令宋太宗趙光義及此後歷代趙宋官家不勝其擾。但平心而論,遼國在唐末及五代亂世中已然完成了自游牧向封建的轉化,等到趙宋定鼎之時,足以與之分庭抗禮。而西夏政權的主體——党項族實則更經歷了長達數百年的政治積累。


歷史的塵埃——西夏建國前傳:党項拓跋部從大唐藩鎮崛起 - 天天要聞

西夏。來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党項諸部內遷和分化重組


漢文典籍有關党項的記載首見於唐魏徵等所撰的《隋書》,內容非常簡略,僅稱其為「三苗之後」。直至後晉年間編撰的《舊唐書》才較為詳細地分析了該民族的由來:「党項羌在古析支之地,漢西羌之別種也。魏、晉之後,西羌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昌、鄧至之後,党項始強。」也就是說,在後晉時代的中原人士認知中,党項本是西羌的分支,直至北周年間才逐漸強盛起來。


隋末唐初的党項部落依舊處於「每姓別為部落,大者五千餘騎,小者千餘騎」的部落狀態。而到了《舊唐書》成書時,党項部族內部已經形成以「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為首的八大部族聯盟,雖然「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但也基本達到了「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的規模。


《隋書》《舊唐書》有關党項羌的記載,基本描述了党項初期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組織的情況及其變化,即當時的党項正處於以氏族為基礎的原始社會末期向部落聯盟發展階段。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党項族已然大舉內遷,因此「俗皆土著、居有棟宇」。


党項各部的內附,始於唐貞觀年間。但同一時間,地處青藏高原的吐蕃逐漸強盛起來,不斷出兵攻擊党項諸部,與唐朝爭奪涼、松、茂、嶲(今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甘肅東南部)諸州。到開元年間,在吐蕃勢力愈熾、唐軍屢屢失利的情況下,党項諸部上表請求進一步內遷,在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首肯後,党項人繼續向北遷徙,並最終定居在隴右道的洮、秦、臨等州及關內道的慶、靈、銀、夏、勝等州。


歷史的塵埃——西夏建國前傳:党項拓跋部從大唐藩鎮崛起 - 天天要聞

唐代慶、靈、銀、夏、勝等州。底圖/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內遷的党項諸部也開始不安分起來。他們配合老對手吐蕃,多次襲擾長安及其周邊地區。唐軍派出宿將郭子儀對其展開迎頭痛擊,最終設法將關內道北部的党項、吐谷渾各部與隴右的吐蕃分隔,以免其聯合作亂。


內遷之後的党項諸部逐漸按地域形成幾個大的部落集團。主要有以野利部為主的「六府部落」,以拓跋部為主的居慶州隴山之東的「東山部」和居住在「地惟沙磧,俗稱平夏」之地的「平夏部」等。而由於中唐以來藩鎮割據,党項諸部雖然名義上從屬於大唐,實則卻分屬朔方、振武、夏州、涇原、邠寧、鄜坊、河東等七個節度使管轄。


起初,各地節度使為了長治久安,往往選派良吏,對內徙党項部族進行安撫和管理。隨著大唐中央的不斷衰弱,割據局面愈演愈烈,大唐的邊將、節鎮對党項諸部的態度也由控制和防範逐漸轉為合作和利用,此消彼長之下,党項諸部的首腦開始掌握地方軍政大權,形成了自立門戶的「新藩鎮」。


夏州之主,拓跋部藩鎮化


唐廣明元年(880)底,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唐僖宗李儇倉皇出走至鳳翔、興元,下詔徵集各路兵馬勤王。此時已然「竊據宥州」的党項部貴族拓跋思恭迅速響應,率部趕來支援。此時的黃巢起義軍士氣如虹,拓跋思恭所部接戰不利,甚至連其弟拓跋思忠也戰死沙場,但好歹在李儇面前證明了自己的忠心。


歷史的塵埃——西夏建國前傳:党項拓跋部從大唐藩鎮崛起 - 天天要聞

拓跋思忠與哥哥拓跋思恭一起,加入平定黃巢起義的大軍。來源/紀錄片《中國通史》截圖


唐中和元年(881)四月,唐僖宗李儇加封拓跋思恭為「左武衛將軍,權知夏(州)、綏(州)、銀(州)節度使事」。當年十二月更贈「夏州節度」號為「定難軍節度」。次年,唐僖宗李儇又以拓跋思恭率部收復長安有功,封其為夏國公,賜其李姓。至此,党項平夏部拓跋氏集團,憑藉黃巢起義軍傾覆唐朝的機會,割據夏、綏、銀等州,成為名副其實的唐末藩鎮之一。


成功晉陞為藩鎮之後,「定難軍節度使」李(拓跋)思恭進一步擴充領地。光啟二年(886)初,邠寧節度使朱玫等擁立襄王李熅為帝,李(拓跋)思恭再度響應唐僖宗李儇,出兵討伐朱玫,趁勢奪取了鄜、延二州。兩年後的文德元年(888)李思恭通過與朝廷的討價還價,又為自己的弟弟拓跋思孝求得了統領鄜、延諸州的「保大軍節度使」之位,至此,党項拓跋部形成定難、保大兩鎮掎角之勢。


然而,此時的党項拓跋部相較於其他藩鎮依舊處於後進,因此在大順元年(890)唐昭宗李曄調集諸鎮討伐李克用的戰爭中,李思恭、李思孝兄弟選擇保存實力,裹足不前。乾寧二年(895),靜難軍節度使王行瑜、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聯軍攻入長安,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等諸鎮以勤王討逆為名起兵討伐,定難、保大兩軍仍然觀望,保存實力。


唐朝滅亡後,內徙的党項諸部,則因其分布地域不同,分屬於內地不同的割據政權。《新五代史·党項傳》所載:「部有大姓而無君長,不相統一,散處邠寧、鄜延、靈武、河西,東至麟府之間。自同光以後,大姓之強者各自來朝貢。」這其中的「大姓之強者」指的主要是唐末以來盤踞於夏、綏、銀、宥四州的定難軍節度党項拓跋氏,五代初興起於麟、府二州的党項折氏,以及居於慶、靈二州間的「西路党項」諸部。


由於很早依附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党項拓跋部控制的夏州先後於後梁開平四年(910)後唐長興四年(933)遭到河東軍圍攻。然而,拓跋思恭的子孫們憑藉堅固的城防和外圍的騎兵襲擾,最終熬過了艱難時刻,更使得党項拓跋部成為中原政權再也不敢輕視的勢力。


歷史的塵埃——西夏建國前傳:党項拓跋部從大唐藩鎮崛起 - 天天要聞

党項拓跋部。來源/紀錄片《神秘的西夏》截圖


後晉建立之後,高袓石敬瑭於天福二年(937)正月大封賜諸鎮時,封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並加食邑實封」。後漢建立後,李彝殷又借平定李守貞等三鎮叛亂之機要求將靜州(治所在今陝西米脂)隸屬於定難軍。至此,夏州節度由領屬四州增加為五州。


後漢隱帝三年(950),領兵在外的後漢樞密使、侍中郭威統兵回京奪權,並於次年(951)正月建立周,史稱後周。同年,原後漢河東節度使劉旻(劉知遠弟)在契丹的支持下,在晉陽稱帝,史稱北漢。而李彝殷在接受北周封號、臣屬北周的同時,又暗中奉表於北漢,可謂兩頭得利。


党項拓跋部度過覆滅危機


後周顯德七年(960),後周殿前都點檢,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篡奪後周政權,建立宋朝。得知消息的夏州節度使李彝殷聞立刻遣使奉表稱賀,為避趙匡胤父親趙弘殷的名諱,主動改名為李彝興,以示歸附。此後為了討好宋廷,李彝興不僅主動出兵抵禦北漢對宋的侵擾,並向宋貢奉馬匹與氂牛;趙匡胤也命工匠治玉帶賜彝興,籠絡其感情。


客觀來講,趙匡胤執政時期,党項拓跋部依舊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地位。開寶五年(972)繼承夏州節度使之職的李彝興之子李光睿聽聞宋太祖解除諸將兵權,特意遣使表請入朝,倒是趙匡胤詔令不許。或許,在趙匡胤看來,党項拓跋部久治夏州,貿然將其拔除只會遺禍無窮。


可惜,趙匡胤的這一政治見解,並不為其弟趙光義認同。太平興國七年(982)五月,趙光義借口党項拓跋部內訌,命李光睿之子李繼捧舉族進京,向宋獻出夏州節度使所屬「銀、夏、綏、宥、靜」的五州之地。在趙光義看來,割據夏州百餘年的党項拓跋部已然被自己連根拔起,殊不知,此舉正是日後北宋西北噩夢的開端。


歷史的塵埃——西夏建國前傳:党項拓跋部從大唐藩鎮崛起 - 天天要聞

「銀、夏、綏、宥、靜」的五州之地。來源/紀錄片《中國通史》截圖


就在李繼捧率族人前往汴梁之際,其族弟李繼遷卻堅定了「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聯絡豪右,卷甲重來」的計劃。李繼遷率數十人出奔夏州東北三百餘里的地斤澤(今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東北),以恢復党項拓跋部祖業為口號,開始慢慢積聚勢力。


最初的幾年裡,李繼遷的人馬還掀不起什麼風浪。直至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986)二月,李繼遷派遣心腹謀士張浦持重幣前往遼國,遼聖宗耶律隆緒聽取西南招討使韓德威聯合李繼遷以為遼之右臂的意見,並將宗室耶律襄之女義成公主嫁給李繼遷。党項拓跋部開始成為宋廷西北方面的真正對手。


歷史的塵埃——西夏建國前傳:党項拓跋部從大唐藩鎮崛起 - 天天要聞

李繼遷。來源/紀錄片《中國通史》截圖


雍熙四年(987)二月,得到遼國支持的李繼遷大舉進攻夏州。宋太宗趙光義連番伐遼失敗,早已進退失據,竟然重新起用李繼捧為定難軍節度使及銀、夏、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賜名趙保忠,回鎮夏州。


李繼捧回到夏州後,雖與李繼遷頗有齟齬,但其重返夏州一事已然宣告宋廷對党項拓跋部的無可奈何。至道三年(997)二月,宋太宗趙光義病逝,其子趙恆即位。李繼遷趁勢遣使致哀,並表達自己「意不得夏州不已也」的政治意圖。剛剛登基的宋真宗趙恆不願為此事多做糾纏,便下詔特授李繼遷「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復賜姓名,加食邑千戶,實封三百戶,益功臣號。賜齎甚厚」。至此,被李繼捧丟失了十五年的党項李氏故土又得到恢復。但這時候的李繼遷,已非收復故土而能滿足了。


李元昊的稱王資本


恢復故土之後的李繼遷繼續在宋遼之間左右逢源,宋咸平二年(999)十二月,李繼遷出兵攻延安,不久又率眾掃掠鎮戎軍(今寧夏固原)。而一心想要南下攻宋的遼景宗耶律賢此時遣使冊封李繼遷之子李德明為朔方節度使,以促使李繼遷攻取靈州。


歷史的塵埃——西夏建國前傳:党項拓跋部從大唐藩鎮崛起 - 天天要聞

李繼遷攻北宋之戰。來源/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戰爭史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2007年版


靈州位於夏州西面,倚負賀蘭山,帶引黃河,地理形勢十分重要,為唐宋時代西北邊疆的屏障。靈州以西正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要道——河西走廊,主要散居的皆是互不統屬的回鶻和吐蕃部落。得到遼廷授意之後,李繼遷很快確定了「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然後長驅南牧」的戰略方針。


咸平五年(1002)三月,在所部兵馬攻克靈州後,李繼遷隨即以當地「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若繕城浚濠,練兵積粟,一旦縱橫四齣,關中將莫知所備」為由,將自己的統治中心設立於此,並以自己受遼冊封為西平王,改靈州為「西平府」。


遷建都西平府後,李繼遷立刻向河西走廊擴張。咸平三年(1000)十月,李繼遷以聲東擊西的戰術,揚言出攻環、慶,而暗中移兵輕取河西重鎮西涼府(治所在今甘肅武威)。一個以「綏州為首,靈州為腹、西涼為尾」的龐然大物,初次出現在宋西北疆域的平沙瀚海之中。


正當李繼遷新取涼州,自覺大勢已定、躊踏滿志之時,他不聽張浦勸告,輕信新任宋朔方節度使吐蕃首領潘羅支的偽降。潘羅支乘其不備,秘密集結歸附宋朝的數萬吐蕃兵馬,在繼遷受降回西平府途中的三十九井地進行伏擊,李繼遷中流箭,逃回西平,最終因傷重死去。其子李德明繼位。


李德明繼位時,宋遼正式訂立「澶淵之盟」,眼見宋廷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自己,李德明巧妙地利用宋遼矛盾,於景德二年(1005)正月,派出專使向遼請求冊封,「假北朝威令懾之」。第二年四月,李德明又派遣使臣到宋朝進貢,請求和好。


宋真宗趙恆本就希望通過緩解外部矛盾以鞏固內部統治,當即接受了李德明的求和,甚至還復授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封西平王,頒賜銀萬兩、絹萬匹、錢三萬貫、茶二萬斤;給予內地節度使薪俸,許党項人進入內地貿易往來;撤銷青鹽內輸的禁令。


李德明和宋締結的和約,解除了西夏的東顧之憂,可以專心向西擴張,以完成李繼遷制定的「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的方針。從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到天聖四年(1026),李德明同河西走廊地區的甘州回鶻(河西回鶻)進行了六次爭奪甘州的戰爭,每次都失敗。直到天聖六年(1028),其子李元昊領兵攻打甘州,一戰告捷,攻破甘州城,甘州可汗夜落隔通順王倉皇出逃。李元昊也以攻陷甘州之功,被立為「太子」。


宋明道元年(1032)九月,李德明又令李元昊率兵攻打涼州。李元昊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吸引宋兵到環慶一帶,使回鶻失去戒備,然後出奇兵突襲涼州。李元昊佔領甘、涼二州之後,河西走廊西部的肅、沙二州失去了屏蔽。最終,回鶻瓜州王曹賢順不得不主動向李德明請求降附。也是在這一年,51歲的李德明死去,他雖沒有來得及登上皇帝寶座,但他的兒子李元昊,最終完成了建立西夏王朝的最後一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 天天要聞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現代快報訊(記者 白雁 張垚仟)又到7月,一年一度的江蘇書展如約而至。記者獲悉,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馬伯庸將在書展重點活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上開講「歷史中的大與小」。馬伯庸是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得主,其作品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 天天要聞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彙集了75組文物文獻,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啟航、出征」的光榮歷史,並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出席展覽開幕式。展覽聚焦中共中央在...
《度華年》:前世政敵再為夫妻,彼此猜忌的背後情深幾許? - 天天要聞

《度華年》:前世政敵再為夫妻,彼此猜忌的背後情深幾許?

由張凌赫、趙今麥主演的古裝電視劇《度華年》接檔《墨雨雲間》播出,這部劇殺青才四個月就已經定檔。張凌赫還是一如既往地帥氣,趙今麥作為新生代演員也出演過《少年派》《在暴雪時分》等熱播劇。劇播前就有許多人說兩人沒有CP感。女主趙今麥本身是00後,長著一張幼態臉,劇中的深色系古裝顯得故作老成,而張凌赫出演過的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