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2023年07月16日23:13:09 歷史 1726

一個人觀念陳舊、穿著保守,我們會用「封建」一詞來形容他。

「封建」的本義是「封邦建國」。它是中國古代社會一項長期的社會制度。帝王為了保住自家和功臣的富貴,把王國疆土分割成大大小小的不等塊,根據親疏遠近、功勞大小分給親人和大臣,由他們負責經營和管理,定期向朝廷繳納貢稅。

這種制度始於周朝,在秦朝出現短暫的斷層後,然後逐漸被皇權主導的「郡縣制」所取代。封建制退出歷史舞台並不是一蹴而就,當中曾被三個王朝恢復,分別是西漢西晉明朝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關於以上三個王朝的是非功過,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但顯而易見的是,三個逆歷史潮流而動妄圖恢復封建制的王朝,發生皇室叛亂出事的概率是百分之百。

漢朝的「七國之亂」、晉朝的「八王之亂」、明朝的「靖難之役」都是皇室成員為了爭奪皇位,至親血親之間發生火拚。

吳王劉濞以堂叔的身份發動七國之亂,試圖要將親兒漢景帝推翻。堂爺爺聯合其他叔伯想弄死堂孫皇帝司馬衷。如果說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是關係相對較遠的族人內鬥,那明朝的靖難之役更搞笑了,親叔造反奪了親侄兒的皇位,關鍵還贏麻了。

從三個王朝三件轟動歷史的大事件來看,自秦朝發明並推行郡縣制以後,封建制的弊端已經愈發顯現,這條路完全是與歷史潮流相背而行。為什麼封建制的道路行不通呢?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人性影響社會制度

研究社會制度必須先弄清社會的概念,社會的最小單位是「人」,那麼研究社會與制度必然不能脫離「人」的基本單位。人的心性、智力、認知決定了社會與制度。

分封制在周朝屢試不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周人老實。

不要侃侃而談所謂的「禮樂教化」,那都是周朝或者後朝人糊弄當時人的伎倆。歸根結底是那時的人比較「傻」,權貴和大祭祀說什麼,周人便信什麼,人對權力和財富也沒有那麼多的私慾。

到了春秋戰國,大家逐漸明白周朝那套糊弄人的把戲後,各路諸侯紛紛割據自立,史稱「禮樂崩壞」。筆者認為,歷史學家把周朝落寞的原因歸咎為「禮樂崩壞」十分牽強。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禮樂怎麼會崩壞呢,能夠崩壞的只有人心或者人性。從一定程度上說,禮樂崩壞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周朝數百年後,它的很多弊端已經顯露出來,開始不符合歷史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

憑什麼周王室的人生下來就能夠坐享其成,祖上在八百年前打過天下,那江山就得你們周王室世世代代坐下去。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性之私與人心開化是封建制衰落的主要原因,也是正向積極的原因。

再換個角度看,在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為什麼從崛起直到建立秦帝國,發展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出現衰退,而是呈現曲線上升的態勢,歸根結底是秦國經過多位君王變法,確立了「能者上」的社會晉陞通道,承認了人性的私慾而已。

一面是成天高談闊論「禮樂」的舊周朝及其諸侯國,一面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社會競爭機制的秦國,最終孰勝孰敗一目了然。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分封制的機體缺陷

分封制相對來說是很完美的古代社會制度,但是它從誕生時起,機體就存在無法癒合的缺陷,因為它離不開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分封制的前提下是做皇帝的人輩輩都能生兒子。其次是王爺在自己的封國擁有土地權和鑄幣權。

這個問題在漢朝七國之亂上最明顯。吳王劉濞本身不具備繼承王位的合法性,因為他是漢高祖劉邦哥哥代頃王劉仲的兒子,但是漢文帝與漢景帝也不是完全合法,兩個不合法的皇室成員相遇,裂痕由此產生。

漢高祖劉邦把皇位傳給漢惠帝劉盈,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劉盈沒子嗣,死後的皇位繼承是個問題。後來,由劉盈的四弟代王劉恆繼承。那麼問題來了,老大死了,老四能繼位,老二老三豈不是更符合繼承順序。

逆歷史而動的王朝,全都是「找死」 - 天天要聞

所以,後來的吳王劉濞振臂一呼,六位宗室王爺積極響應參與到造反行列。因為王爺的手裡有兵有錢,時間一長,難免有人看到皇冠後心裡痒痒。

如果說漢朝七國之亂是劉氏皇族沒有經驗,那麼西晉與明朝的奇葩操作實在叫人看不懂。明明有前車之鑒,依然奮不顧身前仆後繼。

在中國歷史上,在解決皇室宗親與功臣待遇問題上,唯一做的最完美的王朝當屬清朝。清朝在封建與郡縣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保留封建的頭銜,削去王爺的實權,史稱「封而不建」。王爺只享有頭銜美稱和富貴無邊的待遇,但手裡沒有兵權和財權。

這一點,與那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王朝相比,清朝做到了極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