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金融帝國華爾街:殘陽如血,喇叭聲咽】系列——
視頻鏈接在文章末尾,這是文字。以下是正文:
大家好!歡迎您繼續和「一丁」一起觀山海、說風雲。
上回我們說英軍進逼華盛頓,總統麥迪遜逃亡。現在我們接著往下說:
而在華盛頓東北角的布萊登斯堡,一位律師正帶著6000名民兵和18門土炮,為保衛首都進行最後的抵抗。不過,面對英軍重炮和火箭炮的轟炸,民兵的防線還是崩潰了!1814年8月24日,英軍佔領華盛頓。為了報復,英軍縱火焚燒了總統府和國會山莊等眾多建築。這一天被認為是美國軍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華盛頓大火」,美國也記下了加拿大一筆
挽救華盛頓和美國的,是當晚一場罕見的龍捲風。龍捲風不僅吹滅了大火,還摧毀了英軍的軍營和大炮,英軍第二天只好撤退。這場風暴被稱為「拯救美國的風暴」。
出逃的總統和官員隨後返回了華盛頓,然而政府建築幾近焚毀。幸好總統府只是被燒焦,結構沒有破壞;修整之後,麥迪遜讓人把牆面塗成白色,掩飾焚燒的痕迹。
美國的總統府,從此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白宮。
「華盛頓大火」之前的美國總統府,還沒有叫「白宮」
撤退的英軍指揮官考克本並不甘心,他又鎖定下一步的目標:巴爾的摩。這是馬里蘭州最大的城市、聯繫大西洋和美國中西部的交通樞紐,也是當時美國的商貿大本營。佔領巴爾的摩,不僅可以切斷中西部的彈藥供應,還能扼制美國的經濟和交通,讓美國陷入癱瘓。
巴爾的摩:建國之初美國的樞紐重鎮
9月5日,英軍艦隊沿著波多馬克河逆流而上,兵鋒直指盛頓。馬里蘭和弗吉尼亞的民兵迅速布防,以防首都再度淪陷。然而,這又是英軍的一次佯攻,英軍主力沿著海灣北上,直逼巴爾的摩前方屏障:北點要塞。決定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命運的戰役拉開了序幕!
好在上次華盛頓失陷後,巴爾的摩民兵吸取了教訓,積極布防備戰。在北點要塞附近,2000名民兵殊死抵抗,還擊斃了英軍指揮官羅斯。半個月前攻陷華盛頓的英軍指揮官,就是他。美國人總算出了一口惡氣!
巴爾的摩戰役形勢圖
就像前面的華盛頓阻擊戰一樣,在英軍炮火的猛烈轟炸下,民兵最終還是撤出了陣地,北點要塞失守。9月12日,英分水陸兩路,分頭向巴爾的摩逼近。
麥亨利堡,是守衛巴爾的摩的最後一道要塞。在這裡抵抗英軍大部隊的,是喬治·阿米斯蒂德上校和1000民兵。抵達麥亨利堡之後,英軍19艘軍艦一起開炮,開始了輪番無間斷的炮火覆蓋。
麥亨利堡要塞的遺址
第二天傍晚,麥迪遜總統授權代表,律師弗朗西斯登上了英軍的明登號戰艦。他是為了交換戰俘來和英國人談判的。原來在英軍俘虜的美軍戰俘里,有一名軍醫叫威廉·比恩斯。
當年,比恩斯曾經在萊剋星頓戰場救死扶傷,那是北美獨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所以在美軍中,他幾乎是一個象徵和偶像!他的被俘已經嚴重打擊了美軍的士氣,他也是弗朗西斯的朋友。
「明登號」上的弗朗西斯
弗朗西斯打著白旗登艦,說明了來意。英軍軍官冷冷地反問:「你沒看到我們英國人很忙嗎?我們正在進攻巴爾的摩,明天要俘虜更多的美國人,你的事兒等我們打下巴爾的摩再說吧。」
弗朗西斯趕緊表明自己是總統授權的代表。英國軍官指了指船艙外面:「總統?你們只是殖民地而已。你看到那座麥亨利堡了嗎,我們要把它從地球上抹去。」
弗朗西斯連忙說,麥亨利堡不是純軍事設施,不能進行無差別的炮轟。英國軍官回答道:「你看到碉堡上那面星條旗了嗎,我們下過通牒,如果他們想活命,就降下那面旗,可是這面旗幟至今還在那裡,看來我們只能用大炮將它打下來了。」
「星條旗之路」的碉堡遺址
當晚,更多的軍艦加入了炮轟,炮轟持續了整整一夜。軍艦上的弗朗西斯徹夜未眠,目睹紛飛的炮火將天際染成了通紅,他幾乎絕望了!
黎明前,麥亨利堡摩肯定會淪陷!
好了,視頻的篇幅限制,今天先到這裡了。
文字請看【同名】「頭條號」文章。
期待您留言補充!謝謝!
《美元、石油、糧食、戰爭……》專輯鏈接:
各大平台【同名】「大時代人海一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