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受影響最為嚴重的除了兩個當事國家之外,另一個非德國莫屬。由於德國長期依賴俄羅斯能源生存,所以在切斷與俄羅斯往來之後,自然受到不小衝擊。不過這還只是德國經濟衰退的一方面原因。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企圖追隨美國反華政策,計劃與中國經濟進行脫鉤,而這無疑與德國總理朔爾茨的對華政策相反,所以引發德國內部矛盾激化,眼看新格局將要形成,人們這個時候無不想念起德國前總理默克爾。

德國內部矛盾激化
眾所周知,在德國政府系統中,德國總理、總統以及外長各自有著自己的職權管轄,可以說誰也不能夠超越自己職權範圍,其中以德國總理作為內閣領頭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外交部長提出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企圖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也就是說,貝爾伯克不僅想要將外交領域權力握在手裡,而且還想要染指國家經濟以及軍事。這對朔爾茨來說,無疑是一個赤裸裸的挑釁,也是變相的在向其「宣戰」。朔爾茨自然不會答應,可見德國內部矛盾已經徹底激化。
默克爾或東山再起
一旦貝爾伯克的主張通過,無疑德國內部會形成新的格局,那麼將會以德國外長為代表的一派徹底領導德國政壇。這無疑是美國想要看到的結果,畢竟貝爾伯克可是妥妥的「親美派」。然而對於外界來說,不論是朔爾茨還是貝爾伯克,都無法與前總理默克爾相提並論。
據悉,在默克爾執政時期,十分反對歐洲對華立場,並且直言不諱稱,如果德國想要更好的發展本國經濟,那麼必須放棄與中國經濟脫鉤的錯誤思想。在默克爾看來,中國的經濟快速增長,能夠更好的帶動歐洲經濟。而不是以美國利益為坐標,將自己本國利益拋之腦後。

不得不說,如今很多德國民眾都開始希望默克爾能夠東山再起,畢竟現在歐洲已經找不到一位能夠像默克爾一樣掌握大局的領導人。眼下歐洲急需要被帶領著走出困局。
總而言之,現在的歐洲民眾已經開始幡然醒悟,在他們看來,與美同行根本就是自尋死路,在自己危機爆發之後,美國根本無動於衷。這種緊隨美國亦步亦趨的行為,最終倒霉的只會是歐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