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傳說中,我們時常能夠聽到一些匪夷所思的傳說故事,乍一聽感覺完全是無稽之談,但聽完之後又感覺「這說不定還真有可能」。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關於元明清三朝皇帝都姓趙的傳說。
一、元順帝是宋恭帝私生子的傳說
元順帝是元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位期間被朱元璋趕出中原,逃回了草原,徹底結束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統治。正史記載他是忽必烈的五世孫,關於元順帝的身世疑雲,主要來自於其母親的身份。
宋恭帝
公元1276年,蒙古大軍兵臨臨安城下,求和不成的南宋朝廷在謝太后和宋恭帝趙顯的帶領下向蒙古人投降。投降後,趙顯被蒙古人封為瀛國公,還去了蒙古公主成了元朝的駙馬爺。蒙古人為了安撫南方漢人之心,所以優待趙顯,但是又擔心其在舊臣擁護下進行反抗,在這種情況下趙顯的處境可想而知,看似尊貴卻又危如累卵。趙顯就在這樣戰戰兢兢的情況下成年,成年之後為了蒙古人之心就出家當了和尚成了方外之人,在西北一帶學佛,並且最終成為藏傳佛教一代高僧。然而,這時候的元朝皇室開始內訌,元武宗將皇位傳給了弟弟也就是元仁宗,但是元仁宗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卻不再從武宗後人中選擇,將武宗之子封為周王趕出了大都,周王在趕往封地途中越想越不甘,於是在途中直接豎起了造反大旗,但是失敗了,最後逃到了西北地區,自稱為王,元順帝身世疑雲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這個周王在西北的時候搶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呢又是趙顯的妾侍,在被周王搶走不久後生下了一個孩子就是元順帝。因為這個孩子出生的時間與周王搶走的時間不符,所以有了元順帝是趙顯兒子的說法,也就是說在被周王搶走的時候,這個女人是已經懷有身孕的。因此,民間傳說元順帝是趙匡胤的後人趙顯的兒子,所以也就有了元朝皇帝姓趙的說法。
元順帝
元順帝的身份疑雲因此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談論的話題,在元朝的一些野史當中也有關於元順帝身份疑雲的一些記載,但是都缺乏真實可靠的資料證實,因此成為一樁懸案歷史疑雲。
二、朱棣是元順帝遺腹子宋恭帝之孫的傳說
朱棣不論是性格還是統治手段,都是朱元璋眾多兒子中與其最像的,但是歷史上關於朱棣的身世,卻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
關於朱棣親生父母到底是誰,在北方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用蒙古文出版的《蒙古源流》中說朱元璋稱帝後將元順帝的妃子翁氏納入後宮,六個月(一說為三個月)後,誕下了朱棣,因此朱棣的親生父母其實是元順帝和翁氏。接上個傳說所說,朱棣其實是元順帝之子宋恭帝之孫,當然,這種說法有些荒誕了,不過要是沒有上面的傳說,估計也不會有朱棣是元順帝遺腹子的傳說了,畢竟總不能是朱元璋把蒙古人趕跑了接著蒙古人的兒子又從朱元璋的孫子手中把江山奪了吧?那不更扯淡。
永樂大帝
按照這兩個傳說所言,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和明朝朱棣之後的皇帝都是趙匡胤的後人。
三、愛新覺羅家族乃宋徽宗後裔的傳說
根據滿族研究專家金啟肒先生所說,愛新覺羅家族很有可能是靖康之恥中被擄的宋徽宗、欽宗後人。靖康之恥,可以說是漢人最大的國恥,當初,宋徽宗、宋欽宗及其他被俘虜的宗室,被擄入北地之後安置在了五國城,而這五國城恰恰就是建州女真也就是愛新覺羅的老祖宗崛起之地。
宋徽宗
宋徽宗被俘後,被金人圈養起來,無所事事的情況下只能生孩子,據歷史記載,宋徽宗在被俘前後一共有兒子三十八個,女兒四十二個,一共八十個孩子,這些孩子基本流落在了五國城地區。當時的徽欽二帝以及被俘的王公貴族,在金人眼裡就是奴隸一般的存在,所以被金人稱呼為伊爾根也就是賤民的意思。而那個時候的女真人已經大部分遷移到了中原的膏腴之地,所以在北國的冰天雪地里剩下的就是這些伊爾根了。後來歷史變遷,遷入中原的女真人逐漸漢化,而留在北國的這些伊爾根則逐漸融入當地的生活,成為這個地區的主人,而這些伊爾根則都帶有北宋皇室血統也就是趙光義的血脈。由於生活條件不允許這些人接受教育,再加上生活環境變遷,所以這些人後來就以伊爾根為姓,形成了建州女真的祖先。努爾哈赤起事後,大概是覺得伊爾根這個姓氏不好聽,遂按諧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愛新覺羅。後來伊爾根覺羅改漢姓,大部分又都是改成了姓趙。順治年間,伊爾根覺羅的家譜上就出現了「趙」這個姓氏。
努爾哈赤
寫在最後:
這些當然都是傳說,但是若是這些都是真的,那明清戰爭則成了趙匡胤趙光義兄弟戰爭的延續。那趙宋皇室應該可以稱得上歷史最悠久的皇室家族,元、明、清的歷史其實就是趙宋皇室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