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出現了很多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優秀幹部。
在這些幹部中,有一位副國級幹部,他謙遜低調,兢兢業業,為了新中國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不僅如此,他還絕對不允許子女享特權,甚至不允許他們進體制內工作。
他,就是田紀雲。
我們今天就來聽一聽田紀雲的故事。
01 革命履歷
1929年,田紀雲出生於山東。
田家在當地是望族,田紀雲的父輩們都受到過良好,系統的教育,在西式學堂念過書。
因此,田紀雲自幼便飽讀詩書,胸有丘壑,有著不同於普通孩子的格局。
如果按照這條路走下去,田紀雲將來很可能會跟自己的父親一樣,成為一名老師,然而,1937年,北京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大舉進犯我中華,田紀雲的命運,也因此走向了另一邊。
盧溝橋事變不久後,山東德州淪陷,這等於山東的大門被日軍打開了。
然後,日軍沿著德州挺近,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到之處,血流成河。
國讎家難面前,田紀雲的父輩們心裡燃起了熊熊烈火。田紀雲的父親更是棄文從武,直接拉著田紀雲的二叔,跑到山裡跟日本兵打起了游擊。
父輩們的愛國熱情極大地影響了田紀雲。12歲那年,他便參加了八路軍。
雖然他當時個頭不高,年紀很小,不可能上陣殺敵,但是他出色地完成了很多後勤工作。兩年後,上級認為田紀雲有文化底子,頭腦聰明,值得培養,就把他送到了學校里,讓他繼續學習。
然而,坐在教室里的田紀雲內心是不平靜的。
他總是能想到在家鄉,在淪陷區,百姓們還在日軍的鐵蹄下掙扎。也因此,他明白,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他必須珍惜,必須努力。
1945年,16歲的田紀雲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中學。此時,他已經充分接受紅色的革命思想。
中學畢業後,19歲的田紀雲主動報名參加了淮海戰役,並被組織安排進行傷兵轉移、救援的工作。他反應快、膽子大,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得到了上級的肯定和表揚。
02 兢兢業業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百廢待興。
年僅20歲的田紀雲因為辦事可靠、思維清晰、縝密,被組織調到了貴州,主要從事財政工作。他工作起來兢兢業業,有時候甚至徹夜不眠,為當地經濟做出了很大貢獻。
然而,就在他積累了很多經驗,準備再接再厲的時候,特殊時期來臨了,他被下放,進行勞動改造,甚至受到了一些侮辱。直到1969年,他才被正名,並調任四川繼續做財政方面的工作。
1981年,因為成績突出,田紀雲被組織調往北京,1983年,他受到鄧公賞識,擔任了國務院的副總理。
在鄧公提改革開放後,面對很多人的保守,田紀雲則選擇完美配合鄧公的決策。鄧公制訂改革的戰略,田紀雲則負責執行具體政策。
在當時,鄧公剛提出改革開放的時候,許多幹部內心並不能完全接受,在具體執行改革措施的時候,也十分猶豫不決,力度也不大。
但是,田紀雲沒有任何質疑,一直非常積極。
03 節儉、廉潔
在工作中,田紀雲不僅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馬虎,而且力求節儉、廉潔。
當時,在國務院開會,如果要求喝茶水,需另外繳費兩毛。田紀雲從來不肯如此「大手筆」,一直喝白開水。
不僅如此,他出門辦事,也總是盡量搭別人的「順風車」,以減少油耗和公務車的使用。
不僅自己節儉、廉潔,田紀雲還嚴格要求孩子們。
他和妻子李英華一共有4個孩子,但是,他從小就教育孩子們謙遜、低調,也從不肯以職權為孩子們搞特權、謀好處。
田紀雲的四個孩子都很普通,沒有在體制內工作,一直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從不靠家裡。
2003年,田紀雲退休,晚年生活十分簡單、平淡。曾經有記者去田老家採訪,只見他穿著半舊的白襯衫和綠褲子,彷彿是鄰家老大爺一般,樸素而親切。
然而,田老雖然樸素低調,但知識上從不肯落伍,一直與時俱進。他不僅堅持每天看書看報,還早早便學會了用電腦,打字速度很快。而且,田老還會用微信,微信頭像就是自己和老伴的照片。
如今,田紀雲已經九十三歲了。子女都在他身邊照顧他。在此,讓我們祝願這位一心為國、毫無私心的老前輩健康平安,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