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外交關係,是國家之間友好往來的基礎。我國奉行和平共處、友好往來的外交策略,和很多國家的關係不錯,且建立了外交關係。美國喜歡以「世界警察」的身份,干涉他國內政,這導致不少國家討厭美國,其中這5個國家,和我國建交了,但因為討厭美國,不願和美國建交。
一、朝鮮
朝鮮是這個世界上最討厭美國的國家之一。
二戰期間,朝鮮在美國、蘇聯的幫助下,趕走了侵略者日本,但是隨後,美蘇為了自身的利益,將朝鮮一分為二,組建了韓國和朝鮮兩個國家。1950年,朝鮮為了統一祖國,發動了內戰。
戰爭爆發後,韓國軍隊潰不成軍,美國扶持建立的韓國李承晚政府,即將要被朝鮮軍隊推翻時,美國卻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入侵朝鮮,介入了朝鮮內戰。美國的參與,瞬間扭轉了戰場局勢,朝鮮軍隊開始潰不成軍,美軍甚至飲馬鴨綠江了。1950年,我國為了自身的戰略安全,派出志願軍,幫助朝鮮人民抵禦美國侵略者,最終擊敗了美軍,但是朝鮮半島未能實現統一。
朝鮮戰爭結束後,美軍並沒有撤軍朝鮮半島,而是留在了韓國,幫助韓國防禦朝鮮。與此同時,美國還一直經濟制裁、打壓朝鮮,這讓朝鮮人非常痛恨美國,至今沒有和美國建立外交關係。
二、敘利亞
1946年,美國就和敘利亞建立了外交關係,我國1956年才和敘利亞建交,但美國卻將敘利亞巴沙爾政府,視為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一直在支持敘利亞的反對派,想要推翻巴沙爾政權。
巴沙爾是什葉派,和同為什葉派的伊朗關係密切。伊朗是中東地區堅定的反美國家。2003年,薩達姆倒台後,伊朗乘機扶持伊拉克的什葉派勢力壯大。至此,中東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反美的什葉派之弧。美國想推翻巴沙爾政府,是為了打破什葉派之弧。
同時,巴沙爾政府是俄羅斯在中東的最後一個盟友。推翻巴沙爾政府,在敘利亞建立一個親美政府,可以削弱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存在,並增強自身對中東的控制。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2012年,美國開始支持敘利亞的反對派,讓他們去反抗、推翻巴沙爾政權。對此,巴沙爾政府非常氣憤,選擇和美國斷交了,但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美國並沒有推翻巴沙爾政權。
三、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是個位於美國的「後院」拉丁美洲地區的國家,和古巴一樣,是拉美地區著名的反美國家。
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多達3038億桶,世界第一。委內瑞拉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每天的石油消耗量驚人,因此美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進口國。
1998年,查韋斯當選委內瑞拉總統後,實行了新石油法,提高了外國公司在委內瑞拉的經營成本。查韋斯想通過限制外國資本來振興委內瑞拉的經濟,但此舉損害了在委內瑞拉有著大量投資的美國的利益。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為了鞏固「後院」,提出了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
小布希的目的,是想讓拉美地區的國家對美國資本開放市場,而且如果發生了糾紛,只能由國際仲裁機構解決,有關國家不得過問,這損害了拉美地區國家的主權,也和查韋斯抑制外國資本,發展本國民族產業的政策所衝突,所以他站出來公開抵制美國的計劃,成了反美人士。
美國離不開委內瑞拉的石油,而委內瑞拉人依靠石油,就過上了土豪生活,美國奈何不了委內瑞拉。
2013年,馬杜羅成為委內瑞拉總統後,延續了查韋斯的反美路線,但此時局勢發生了變化。美國國內發生了頁岩油革命,石油開採成本下降,讓美國擺脫了對委內瑞拉石油的依賴。與此同時,美國進口石油的減少,導致國家石油供大於求,價格暴跌。石油是委內瑞拉的支柱產業,價格暴跌後,委內瑞拉的收入銳減,高福利無法維持,百姓對馬杜羅政府的不滿日益增加。
委內瑞拉國內爆發矛盾後,美國開始從中挑撥、支持委內瑞拉反對派推翻馬杜羅政府,還公開承認反對派領導人瓜伊多是委內瑞拉「臨時總統」,這讓馬杜羅政府非常氣憤,和美國斷交了。
四、伊朗
伊朗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依靠出售石油,賺取了不少錢財,但是這些錢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中。伊朗上流社會的奢靡生活可以用「荷蘭買鮮花,法國買礦泉水,東地中海買野味,非洲買水果」來形容,但底層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非常悲慘。伊朗普通民眾的不滿越演越烈,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抗議活動。國王禮薩·巴列維選擇了血腥鎮壓,導致大量民眾死亡。
這激起了伊朗人民更大的怒火,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入到了反抗國王的示威活動中。大勢已去之後,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國王離開後,霍梅尼帶領伊朗人民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巴列維王朝是個親美政府,被推翻之後,美國和伊朗的關係急轉直下。1979年,禮薩·巴列維從埃及前往美國治病,獲得了美國的庇護,這激起了伊朗人民的不滿,他們衝進美國大使館,扣押了66名美國使館人員,這導致美國和伊朗斷交。
現如今,美國依舊將伊朗視為自己的敵人,不斷打壓、制裁伊朗,而我國和伊朗的關係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