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懇邀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
「瀘定橋邊萬重山,高峰入雲千里長。」這是矗立在瀘定橋西岸石碑上古人撰寫的話,刻畫出了瀘定橋磅礴氣勢和險峻地貌。
瀘定橋自清康熙年間建立起來,見證了很多重要的歷史時刻。紅軍長征時期,人民子弟兵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並沒有選擇退縮。他們四渡赤水,轉戰川南,跨過金沙江後擺脫重圍,一路北上。
他們來到大渡河前,這條河流如同天然屏障一般橫亘在紅軍面前,河水湍流不息,兩邊山巒疊起,中間只有一個鐵索橋可以通過。
瀘定橋
蔣介石敏銳察覺到紅軍的行軍走向,於是提前到達大渡河一帶進行戰事部署。他下令讓劉文輝的二十四軍守著瀘定橋這個鐵索橋,攔截紅軍渡河。
接到命令後的劉文輝只是配合國民黨主力部隊,抽掉了橋上的木板,將瀘定橋變成了一個鐵索橋。
那麼劉文輝為何不炸了瀘定橋,直接不讓紅軍渡河?他自己有什麼樣的考慮,為什麼選擇放紅軍一條生路?
劉文輝「抗命」,瀘定橋失守
1935年5月9日,紅軍在跨過金沙江後在會理同國民黨對峙長達6天,未獲得任何戰果。而後,他們決定放棄對會理的爭奪,繼續北上。
這段時間,對國民黨來說是極為有利的時機,他們大可以趁此機會對行進中的紅軍予以殲滅。
蔣介石抓住機會,貪得無厭的他既想消滅紅軍,又不想讓自己的主力部隊有所損失。於是他把目光投向四川當地的軍閥,劉湘和劉文輝的地方武裝上。
蔣介石
在蔣介石看來,像劉湘和劉文輝這樣的「雜牌軍」在「剿共」上最適合做先鋒隊。若地方部隊打不過紅軍,可以借紅軍之手把他們消滅。反之他們打得過紅軍,可以借其手削弱共產黨的力量。
他這一招,可謂是一舉兩得。
蔣介石命劉文輝的24軍在大渡河沿岸攔截紅軍,後來為了加一重保障,又讓以薛岳為首的正規軍緊隨其後,同劉文輝的部隊一起攻打紅軍。由此可見,他下了血本。
劉文輝接到命令後,心裡非常矛盾。他既害怕蔣介石以此為由吃掉自己辛辛苦苦積累的家業,又害怕紅軍佔領自己的地盤。但作為軍人,他只好奉命趕赴漢源親自監督軍隊作戰。
晚年劉文輝
說起劉文輝,離不開他和劉湘之間的恩怨。
劉文輝在四川的軍閥中是反蔣的,如此一來,他在蔣介石面前很難有話語權。而那時候同樣盤踞在四川的劉湘,則是蔣介石的忠實擁躉,他自然比劉文輝更得寵。
政治理念不一樣,加上一山不容二虎,二劉之間註定有一場大戰。
1932年,劉湘準備一統四川。他第一個想剷除的對象就是堂叔劉文輝,這一計劃也正和蔣介石的心意。他秘密聯繫川內各地軍事力量,和他們結盟,然後孤立劉文輝,使其腹背受敵。
隨後,劉湘主動挑起戰爭。勢單力薄的劉文輝屢遭敗績,兵力銳減,地盤被占,元氣大傷。到了1933年,劉文輝不得不撤退至西康地區,劉湘正式成為了四川王。
西康是進藏的必經之地,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以金沙江為分界線,東西兩邊是四川和西藏。而瀘定橋作為連通西康的必經之路,只有守護好瀘定橋,劉文輝才能更好管控西康。
剛來到西康,劉文輝就號召當地民眾種植鴉片,大發國難財。最恐怖的時候,該地鴉片年產量多達六、七萬噸。
劉文輝
劉文輝用賣鴉片的錢招兵買馬,很快恢復了元氣,還組建了一直新的軍隊,勢力逐漸龐大。這讓蔣介石不得不高看他一眼,下令讓其擔任西康省主席一職。
因此,紅軍經過西康附近準備橫渡大渡河時,蔣介石很自然地想到了劉文輝。他下令讓劉湘與劉文輝打配合,在大渡河沿岸狙擊紅軍,必要時可炸橋以阻斷紅軍過河計劃。
就瀘定橋本身的建築特點來說,橋上有大量鐵鏈子,初步估算要40多噸的炸藥。他到哪裡弄這麼多炸藥來炸橋,買炸藥的開支也不小。
因此,劉文輝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裝模作樣地向下屬傳達,讓手下帶人準備炸瀘定橋。
當下屬的其實也明白劉文輝醉翁之意不在酒,都沒有把這個命令當回事兒,只是派了少部分兵力應付了事。
此時的紅軍,正往瀘定橋疾行,蔣介石密切關注著他們的動向。沒過多久,紅軍到達瀘定橋附近,他開始詢問劉文輝是否按照既定計划進行炸橋。
蔣介石
劉文輝知道再也瞞不過去了,為了使蔣介石打消炸橋念頭,以節省部隊炸藥為由向蔣介石提出了兩個迂迴之計:
其一,可以把瀘定橋上的木板撤掉,然後在河對岸架上重機槍,這樣紅軍就過不了河。
其二,可以在鐵鏈上澆油,若紅軍經瀘定橋過河便放火,讓橋變成火海,燒死他們。
蔣介石轉念一想,劉文輝此計可行。就這樣,他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蔣介石。
得到蔣介石的許可後,他下令撤掉瀘定橋上的木板,而負責執行任務的還是當初那個準備炸橋的排。
蔣介石和劉文輝認為瀘定橋一定是紅軍的葬身之地,沒想到事與願違,二人悔不當初。
右一為劉文輝
紅軍用頑強的意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成功衝垮了他們布置的嚴密防線,順利通過西康,在川西順利與紅四軍會師。
而劉文輝在此戰中嚴重受挫,不僅心中的小算盤沒有打成,部隊遭受了巨大損失。
戰後,他總結出了一個教訓:聽蔣反共必敗。
瀘定橋失守,國民黨內部很是憤怒和意外,並處罰了劉文輝。駐守在四川的步兵第二旅和西康專員公署對此還做出了專門批示:「各部門不可對外公布瀘定縣城失敗的細節。劉文輝因在執行構築金沙江防禦工事、大渡河封鎖線問題上沒有按照上級指示完成既定任務,其一味的敷衍塞責是直接導致瀘定縣失敗的直接原因。現令劉文輝記大過一次,後可戴罪立功。他所領導的軍隊要進行內部檢討,然後進行逐一追責。」
面對國民黨布下的天羅地網,中央紅軍是怎麼攻破重重阻礙,順利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彝海結盟,紅軍開啟新征程
1935年紅軍渡過金沙江後,國軍仍然窮追不捨。5月初,中央紅軍在會理召開擴大會議,制定了部隊繼續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的目標。
會議決定任命劉伯承為先遣隊的司令員,給他分配一個團的兵力,讓他帶隊北上為後續部隊開路。
劉伯承
劉伯承立即率隊先行北上探路,經過縝密偵察,發現駐守在川康地區軍閥的兵力主要部署在西康至富林的主幹道路上。我軍若想順利通過,需要經過彝族區,再經冕寧縣到達安順場,才能靠近大渡河邊。
了解到具體情況後,劉伯承第一時間向中央軍委彙報。他的提議,得到了上級的批准。
劉伯承是地道的四川人,早期曾為四川軍閥效力,對川西地貌、風土人情、彝族幫派情況瞭若指掌。
他深知川西各幫派都有自己的武裝,各幫派之間雖然會經常發生爭鬥,但他們在遇到外敵侵犯時,又能馬上團結到一起一致對外。
因為當地國軍的剝削和壓迫,令彝族人對漢族的武裝總是帶有一定成見。以往漢族軍隊通過彝族區都會遭到嚴重打擊,順利通過的可能性近乎為零。
1862年,翼王石達開率領軍隊通過彝族地區時候,部隊在前有清軍、後有彝族武裝的情況下,全軍覆沒。
石達開
為了緩和與彝族人之間的關係,中央紅軍攻下冕寧縣城後,劉伯承下令把關押在監牢里的彝族片區首領放出來,還專門請他們喝酒。
有些彝族首領懂一些漢語,能簡單地同劉伯承進行交流,他藉此機會宣傳了共產黨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一部分彝族人,改變了對紅軍和共產黨的看法。
1935年5月21日,劉伯承率領中央紅軍先遣隊在經過沽基家管轄的彝族區時,當地武裝與紅軍一直僵持不下。
不過他下令不管他們如何對待紅軍,我方始終不能開一槍,或者動手,得讓對方看到紅軍的誠意。
恰好沽基家的掌舵人小葉丹派懂漢語的下屬沙馬爾各來了解情況,得知紅軍只是想借路,沒有想攻打彝族人的意思,沙馬爾各提出讓雙方首領結拜。
5月22日,劉伯承與小葉丹見面。他告訴小葉丹,紅軍是為全中國受壓迫的人民打天下的,共產黨向來尊崇各民族平等,各民族是一家人。
他還說:「我們承諾不會和一家人之間互相殘殺,也希望大家能團結到一起,共同去打擊國民黨軍閥。等紅軍凱旋而歸,將會帶大家一起追求幸福生活。」
小葉丹聽完後很受鼓舞,表示:「紅軍若是從我這裡經過,我可以全權負責,保證你們完好無損地通過。」會談結束後,相談甚歡的兩人在彝海邊歃血為盟,結為兄弟。
當晚,劉伯承在駐地設宴招待了小葉丹一行人,幫助小葉丹建立了紅軍支隊,還給他安排了政委,並授予他軍旗。
而後小葉丹幫助中央紅軍通過兇險的彝族區,為我軍成功渡河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
紅軍飛奪瀘定橋,蔣介石陰謀破碎
1935年5月24日深夜,劉伯承率領的先遣隊猶如神兵天降,出現在安順場。
此時安順場的守敵還在酣睡,紅軍只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就將敵人全部殲滅,還繳獲了一個渡河的船。
次日上午,紅1團2連連長率領17勇士登上了這條渡船,在響亮的號角聲中,披荊斬棘向對岸划去。
面對敵軍密集的炮火,船上的戰士臨危不懼,精準炸掉了河對岸敵人的碉堡,趁此機會在密集的彈雨中加快了滑行速度,順利到達對岸。
17名勇士英勇奮戰,敵人潰不成軍,瘋狂逃竄。隨後,他們用渡船將10多名戰士順利送到了對岸,控制了大渡河的渡口。
後來,我軍在下游找到了兩艘船,不停向對岸運送戰士。但是大渡河水流湍急,對岸的守敵還有殘餘勢力,這樣渡河非常危險。
就在這時,毛主席來到了安順場。想到石達開在這裡被全殲的慘痛歷史,他以史為鑒,馬上召開中央軍委會議,重新擬定作戰計劃。
劉伯承、陳賡等率紅1師沿大渡河北上進攻瀘定,王開湘、楊成武等率領紅2師4團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8日,紅2師4團在行軍路上接到總部的密令,要求在明日之前奪取瀘定橋,這比原定計劃整整提前了一天。
此時的4團距離目的地瀘定橋還有240華里,王開湘和楊成武經過商議決定讓部隊不做休整,於29清晨6點之前疾行到瀘定橋。
在路途險峻且還有敵軍狙擊的情況下,4團創造了歷史,僅用時一天一夜抵達目的地。
接著,他們迅速佔領瀘定橋西邊的陣地。我軍速度之快,以致於劉文輝的下屬根本來不及拆完瀘定橋上的橋板,100多米長的瀘定橋還有20米的橋板。
靠近紅軍陣地的西邊橋面,全部是光溜溜的鐵索。橋下的大渡河,如同惡龍咆哮一般,掀起一陣陣巨浪。敵軍守在東面橋頭,荷槍實彈地瘋狂叫囂著。
敵人的囂張態度,激發了戰士們的鬥志。他們紛紛表態,願意作為先鋒隊參與這場奪橋戰役。王開湘召開全體幹部會議,交待了作戰任務。
2連22名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組成了一個精英衝鋒隊,由廖大珠擔任隊長,吸引和消滅敵人的火力。王友才的3連,負責給瀘定橋橋面鋪上木板。
總攻的時間定在下午4點,王開湘和楊成武親自站在橋頭指揮戰鬥。
22名勇士迎著橋對岸猛烈地炮火,手拿著武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向敵人衝去。3連的戰士則跟隨在他們之後,一邊爬鐵索,一邊鋪橋板。
正當他們馬上要接近東面橋頭時,橋頭的敵人突然瘋狂向橋面放火,一時間火光衝天。楊成武大聲呼喊:「同志們,最後關頭了,拿出你們勇猛的精神,衝過去!」
楊成武
戰士們在楊政委的鼓勵下,瞬間燃起了鬥志。他們不顧一切的衝進火海,成功登上了東面橋頭。
飛奪瀘定橋的戰役中,僅用時兩個多小時就以紅軍完勝的結束,突擊隊員僅傷亡3人,瀘定橋被紅軍控制在手中。
紅軍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又一次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突出重圍,成功扭轉局勢,化險為夷。
毛主席
要知道瀘定橋地勢複雜,敵人在橋邊有遠優於紅軍的兵力,不需要舟車勞頓。而我軍長途奔襲,身心俱疲。即便如此,我軍仍然取得了勝利。
這場戰役的勝利,離不開毛主席審時度勢,為紅軍制定了合理的作戰策略,給紅軍飛奪瀘定橋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更離不開革命烈士的捨生忘死為戰爭勝利的拼殺。
譬如紅軍在通過彝族區時,小葉丹的傾囊相助,為我軍後續獲得戰爭勝利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但遺憾的是,他也因此受到國民黨的報復,被人設下圈套,壯烈犧牲,沒能等到劉伯承兌現諾言的那天。
如果當時劉文輝聽了蔣介石的話,按照命令炸了瀘定橋,也沒有22勇士後來用血肉之軀為紅軍開路的英勇事迹。他的一己之私,間接幫助了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