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最強兵——秦銳士,其實是魏武卒的升級,戰國特種部隊粉碎機

2022年11月03日19:18:19 歷史 1044

戰國時期列國爭雄,強國須強兵,列國悍將強兵也層出不窮。

最著名有四大部隊:趙邊騎、齊技擊、魏武卒和秦銳士。

齊技擊是戰國時代最早的特種部隊,號稱單兵最強,因為招募的個個都是武林高手。

之後是魏武卒,魏武卒是流水線生產的特種部隊,主要依賴先進裝備和嚴苛訓練——重裝、重甲,刀槍不入、無堅不摧。

趙邊騎則是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基礎上,吸收少數民族騎兵戰法而組成的精銳,也是戰國中後期唯一能跟秦銳士抗衡的特種部隊。

以上三支部隊都隨著一代雄主的逝去而落下帷幕 ,唯獨秦銳士則一直強悍,直到囊括宇內、一統天下。

秦銳士,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戰國最強兵——秦銳士,其實是魏武卒的升級,戰國特種部隊粉碎機 - 天天要聞

一、秦銳士建於商鞅變法

秦銳士組建在秦孝公時期,實際上是商鞅變法的產物。

秦孝公時期,魏國是無可爭議的霸主,秦國在魏國壓制下幾乎喘不過氣來。作為一個有抱負的君王,秦孝公當然不想坐以待斃,而要強國最重要的是招徠人才。於是,他發布了招賢令。

恰好,當時有一個人正苦於在魏國不受重用,到處尋找出路,他就是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招賢令,滿腹才華的商鞅立刻投奔秦國。

商鞅,魏國屬國衛國人,姓公孫,戰國時代有以地為姓的傳統,因此也叫衛鞅。

商鞅來到秦國,與秦孝公大談王霸之道,與秦孝公一拍即合,商鞅變法由此開始。

戰國最強兵——秦銳士,其實是魏武卒的升級,戰國特種部隊粉碎機 - 天天要聞

二、仿魏武卒而組建的特種部隊

作為魏人,商鞅對魏國變法了如指掌,對主持打造魏武卒的吳起是萬分崇拜。

於是,參照魏武卒的標準,商鞅開始組建秦銳士,他要組建一支比魏武卒更強大的兵團。

也就是說,秦銳士一開始就被定位為魏武卒的升級版本。

首先是體能。

我們知道,魏武卒「手執一支長矛、身背二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同時攜帶三天軍糧,連續疾行一百里,能立即投入激戰」。

秦銳士在這個基礎上,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面牛皮盾牌,總負重約在八十餘斤。體能上比魏武卒的要求更高。

此次訓練。

秦銳士通過體能關後,就是各種武功、技能比拼,步戰、騎戰等各種武功都要會,十八般武器樣樣要精通。

如此高要求,史載「十萬秦卒出三千銳士」,可見,秦銳士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

再是激勵制度。

秦銳士的待遇也比魏武卒要高。秦銳士設置軍功爵二十等,獎勵軍功,獎勵墾荒,獎勵爵位,只要戰場立功立功就可以獲得幾乎所有東西。

給錢、給土地、給房子、給爵位,要什麼給什麼,這比魏武卒要高很多。

秦銳士這台戰車由此發動,開始了橫掃六國的征程。

戰國最強兵——秦銳士,其實是魏武卒的升級,戰國特種部隊粉碎機 - 天天要聞

三、戰國特種部隊剋星,秦銳士戰績

對於秦銳士戰績,《荀子·議兵》載: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評價如此之高,戰績也相當輝煌——

最有名的就是反殺魏武卒。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爆發。名將白起帶領秦銳士斬殺魏軍20萬,俘虜了魏軍主帥公孫喜。魏軍最高戰力魏武卒也在此戰中被秦國名將白起幾乎全殲,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其次是對陣趙國騎兵,著名的長平之戰,白起率軍破長平,坑殺40萬趙軍,除李牧麾下邊軍,趙國主力全軍覆沒。

至於齊技擊軍,則根本沒有機會與秦銳士對陣。

戰國最強兵——秦銳士,其實是魏武卒的升級,戰國特種部隊粉碎機 - 天天要聞

到了戰國後期,秦銳士幾乎是列國無敵的存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