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與李小龍12年的「愛恨情仇」終於有了新進展

2022年11月03日01:00:10 歷史 1960

真功夫,李小龍,一個快餐品牌,一個武術宗師,二者的淵源似乎錯付。

11月2日,#真功夫20件商標被裁定無效#一話題登上熱搜,小編從國家知識產權局披露的關於第8852153號「真功夫KungfuDelivery4006-927-927及圖」商標無效宣告請求裁定書了解到,該爭議商標與李小龍的肖像及經典動作幾近相同,作為商標使用在核定服務上,易使消費者對服務的來源等特點產生誤認。

真功夫與李小龍12年的「愛恨情仇」終於有了新進展 - 天天要聞

同時,爭議商標自身不含有會對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消極、負面影響的要素。因此,裁定爭議商標予以無效宣告。

根據被裁定無效的商標來看,這些商標圖形部分是酷似李小龍的肖像和經典動作,且均是在商標有效期內。以「真功夫及圖」(註冊號:3999537)為例,該商標為真功夫於2004年申請註冊的第43類「餐廳」等服務商標,專用權期限原為2017年2月21日至2027年2月20日。

不過,天眼查顯示,真功夫所屬的廣州市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擁有340餘個商標申請信息,其中200餘個商標已完成註冊,撤銷/無效宣告申請審查中60餘個,這其中均包含了李小龍功夫造型圖形商標,涉及國際分類中的食品、餐飲住宿、服裝鞋帽、健身器材等。從目前來看,依舊存在有效的李小龍功夫造型圖形商標。

真功夫與李小龍12年的「愛恨情仇」終於有了新進展 - 天天要聞

不僅如此,小編注意到,在真功夫多個社交平台的頭像上依舊是李小龍功夫造型圖形,線下門店的LOGO也並未改變。對此,小編聯繫真功夫,截至目前並未給出回應。

其實,早在2010年李香凝就針對真功夫商標侵權問題進行起訴,當時對媒體表示,「真功夫」使用酷似李小龍形象作為商標會讓公眾誤認為李小龍成了品牌代言人。在2019年12月,被李香凝擔任法人代表的BruceLeeEnterprises,LLC(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起訴索賠2.1億元。當時真功夫回應表示很疑惑,稱已經用了15年沒被判侵權。

品牌使用18年,糾葛12年,但這事,現在還沒敲槌定音。從目前來看,該商標侵權事件仍未給真功夫帶來實質上的影響,品牌仍然在照常使用,並依舊擁有多個有效的李小龍功夫造型圖形商標。雙方似乎都在等待最終法院的判決。今年8月25日,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訴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廣州市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廣州真功夫快餐連鎖管理有限公司一案開庭,案由為一般人格權糾紛,目前該案尚未宣判。

而據相關媒體報道,真功夫相關負責人稱,被宣告無效的20個「老的」真功夫商標是否違反《商標法》及其他爭議,「有待上海法院判」。

關於目前真功夫相關商標的使用權,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秋亮表示,現在擁有的商標還是有效的,但是商標有效並不代表必然不構成侵權,還要看法院最終如何認定。如果產生侵權行為,判決生效之日立即停止侵害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註冊商標被無效宣告後,其註冊商標專用權視為自始不存在。而對註冊商標被宣告無效前的使用行為的侵權認定,應考慮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惡意。

在業內人士看來,真功夫面臨侵權商標無法使用的風險,從企業發展角度,需要做好兩手準備,以備不時之需。雖然該事件會給品牌帶來一定影響,但是餐飲企業的長久發展還是取決於產品品質本身,仍要保證產品口碑。


- END -

文字|郭繽璐

編輯|趙馳

圖片來源|黃欣悅、微博截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心為公的教員 - 天天要聞

一心為公的教員

教員始終秉持著"天下為公"的崇高理想,如同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那般,將拯救黎民百姓視為畢生使命。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以他的才學與家世,本可安享優渥生活,卻毅然選擇了荊棘遍地的革命道路。
太子朱標38歲猝死真正原因,並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氣的 - 天天要聞

太子朱標38歲猝死真正原因,並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氣的

明太祖朱元璋這輩子最得意的,不是打下大明江山,也不是制定《大明律》,而是生下了長子朱標。這個從娘胎里就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幾乎承載了朱元璋對理想治國者的全部想像。可惜命運弄人,38歲突然暴斃,留下一堆未解之謎,也讓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徹底改寫。
房偉:在歷史的褶皺之處發力 呈現戰爭橫截面 - 天天要聞

房偉:在歷史的褶皺之處發力 呈現戰爭橫截面

蘇州大學教授房偉既是一名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高校教授,也是一代批評家中的佼佼者,同時還是一名相當高產的文學創作者,曾獲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等。 談及同事房....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 天天要聞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出現非常明顯的歷史朝代飯圈化現象!這樣的風潮到底是從何而來,有哪些好處和值得警惕的弊病呢?在貼吧和天涯的時代歷史飯圈已初具雛形早在抖音、小紅書和B站出現前,廣大網民主要靠各種論壇和貼吧,維持著社交和日常分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