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精神 城市豐碑——瀋陽英雄人物檔案史料展」盛大開幕

2022年11月02日16:40:59 歷史 1429

助力塑造英雄城市,打造瀋陽城市名片。2022年11月2日,由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檔案館、瀋陽市檔案局主辦,中共瀋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瀋陽市總工會、中共瀋陽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單位積極協辦的「英雄精神 城市豐碑——瀋陽英雄人物檔案史料展」,在瀋陽市檔案館盛大啟幕。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23年底。

「英雄精神 城市豐碑——瀋陽英雄人物檔案史料展」盛大開幕 - 天天要聞

瀋陽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是遼寧「六地」的重要承載地,是中國現當代歷史上重要的節點城市。厚重的紅色歷史與鮮明的紅色基因,是瀋陽塑造「英雄城市」的根與魂。

此次展覽共擺放160塊展板,展示和可查閱圖片達300幅,展出百餘件實物以及80段視頻、十餘項瀋陽市檔案館編研成果。系統地梳理了百年來瀋陽英雄人物的英雄譜系,深入發掘、展示、活化、利用、傳承、弘揚紅色資源,形成了以實體展覽為主體、電子立屏展示為輔助,集大屏幕動態視頻與珍貴檔案實物展示於一體,二維碼鏈接為延伸平台的多媒體立體展示空間,全面呈現瀋陽各個時期的英雄群體、英雄業績,進而為瀋陽塑造「英雄城市」提供有力支持,為新時代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三個階段,舉全館之力挖掘英雄城市內涵

百餘年來,瀋陽湧現出無數位英雄模範,懷揣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英勇奮鬥的光輝足跡。近年來,瀋陽市檔案館(文史研究館)先後編輯出版了《日本的侵略與沈城的抗爭檔案彙編》(全兩卷)、《黑土地上的紅色記憶——東北抗日義勇軍抗日聯軍親歷者口述檔案彙編》等十項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同時,舉辦了「國難來襲——九一八事變檔案資料展覽」「百年歷程 蘭台印記——瀋陽市慶祝建黨百年檔案史料展覽」等多個有影響力的展覽,連續召開三屆「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深化抗戰文化研究」推進瀋陽打造抗戰歷史文化名城論壇。正是在堅實的編研基礎上,瀋陽市檔案館為「英雄人物」的展覽開展了三個階段的準備工作。

2022年,瀋陽市檔案館(市文史研究館)完成了《瀋陽解放檔案彙編》《抗日將軍檔案史料選編——黃顯聲》《抗日誌士檔案史料選編——張鳳岐》三個國家重點檔案課題成果,成為「瀋陽英雄人物檔案史料展」的醞釀期。其中,《瀋陽解放檔案彙編》以1945年至1949年間的館藏檔案,真實再現中國共產黨在瀋陽地區的奮鬥史實;《抗日將軍檔案史料選編——黃顯聲》《抗日誌士檔案史料選編——張鳳岐》,以1927年至1947年間的檔案和史料,進一步實證了黃顯聲將軍領導的遼瀋警察和遼寧抗日義勇軍對日本軍隊侵略的頑強抵抗。

「英雄精神 城市豐碑——瀋陽英雄人物檔案史料展」盛大開幕 - 天天要聞

2022年3月以來,瀋陽市檔案館組建了館長張春風挂帥、主要領導參與的展覽籌備領導小組,形成了由編研部、利用部、展覽展示部、辦公室等多個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同時聘請了10餘位瀋陽黨史界的知名專家作為顧問,共同參與制作,展覽的準備工作全面展開。從3月14日起,瀋陽市檔案館(瀋陽市文史研究館)面向社會各界徵集「推進英雄城市塑造」的相關檔案資料。

2022年7月以來,在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檔案局的全力支持下,在中共瀋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瀋陽市總工會、中共瀋陽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展覽籌備組優中選優、精中選精,數易其稿,召開了三次大型的專家研討會,最終敲定出本次展覽的內容框架。

四大展區,擦亮「英雄城市」名片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此次展覽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要求,講好黨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革命的故事,精心打造「英雄城市」名片。

「英雄精神 城市豐碑——瀋陽英雄人物檔案史料展」盛大開幕 - 天天要聞

「英雄精神 城市豐碑——瀋陽英雄人物檔案史料展」,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有犧牲多壯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第二部分:敢教日月換新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第三部分:勇立潮頭譜新篇(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四部分:踔厲奮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四個部分內容沿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1—1949)、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2022)的時間線索,圖文並茂地展示瀋陽幹部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懈奮鬥的光榮歷史,進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更加自覺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讓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

三大特色,成就瀋陽黨建文化「打卡地」

涵養英雄氣概,汲取不竭力量。百餘年來,在瀋陽這片熱土上,中國共產黨帶領瀋陽人民歷經了血與火的考驗,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使瀋陽成為一座英雄的城市。此次展覽以檔案資料、實物、圖片、影像等多元的方式,將紀實性與創新性相結合,成就瀋陽黨建文化「打卡地」,讓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據介紹,此次展覽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第一,300餘幅珍貴圖片亮相,為瀋陽塑造「英雄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在此次布展期間,瀋陽市檔案館廣泛向社會徵集了歷史資料。同時,檔案人員從數十年的館藏中細緻搜索,展示和可查閱圖片300幅(如1959年的英雄母親老照片,有劉胡蘭的母親胡文秀、黃繼光母親的鄧芳芝、「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等革命先烈的家屬合影),同時展出百餘件實物(如畫家王希奇專門創作的大型畫作《抗戰義勇 國之干城——黃顯聲將軍領導下的遼瀋警察抗戰組圖》還原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浴血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場景),引導觀眾「重回」歷史現場。為了辦好此次展覽,瀋陽市檔案館在數百份珍藏的檔案資料中,篩選出數十項瀋陽市檔案館編研成果,以原始資料、原始面貌的方式,展現瀋陽英雄城市的光榮歷史。其中包括《黑土地上的紅色記憶——東北抗日義勇軍抗日聯軍親歷者口述檔案彙編》等抗戰三部曲、《瀋陽解放檔案彙編》等英雄之城系列叢書等。

「英雄精神 城市豐碑——瀋陽英雄人物檔案史料展」盛大開幕 - 天天要聞

第二,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瀋陽注入了「英雄魂」。

在英雄城市的深刻內涵中,瀋陽人民始終與黨創造的偉大事業同頻共振,與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緊緊相連。

此次展覽中,表現了百年征途上,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例如以早期黨組織主要創建人任國楨、滿洲省委主要創建人陳為人等為代表的建黨精神;以《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九一八夜抗日將軍黃顯聲領導的工業區三十餘遼瀋警察全部戰死等為代表的抗日精神;以楊靖宇、趙一曼為代表的東北抗聯精神;以特級英雄楊根思、全國勞動模範馬德有等為代表的抗美援朝精神;以雷鋒為代表的雷鋒精神;以趙國有、馬恆昌、尉鳳英為代表的勞模精神;以中國機器人事業的奠基人蔣新松、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師昌緒顧誦芬,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羅陽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以杏花村「小娃娃」書記陳浩南為代表的脫貧攻堅精神;以瀋陽支援武漢醫療隊為代表的抗疫精神……

這些精神構建起瀋陽作為「英雄城市」的集體記憶、情感空間與心理支撐,為這座城市注入了「英雄魂」。

「英雄精神 城市豐碑——瀋陽英雄人物檔案史料展」盛大開幕 - 天天要聞

第三,重磅推出80餘部紀錄片,全面呈現英雄城市的紅色足跡。

為了全面呈現英雄城市的紅色足跡,讓觀眾直觀、迅速、深入地了解我黨在瀋陽留下的足跡,館內集中推出了80餘部紀錄片。其中包括:中共滿洲省委第一任書記陳為人,中共奉天支部第一任書記任國楨,產業報國追夢人——姜妍,新時代的「大國工匠」——洪家光等專題人物紀錄片。

這些紀錄片旨在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在瀋陽的故事,深入把握英雄人物的時代意義、精神本質;以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政治自覺的責任感,推動形成爭當英雄、崇尚英雄的氛圍。

同時,結合信息技術,觀眾可直接用手機微信掃描展板上英雄人物的二維碼直接觀看英雄人物視頻片。


來源:瀋陽發布

編輯:王沛霆

責任編輯:張紅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像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著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 天天要聞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文/王丹&秋秋現在聊《無盡冬日》有多成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單中,《無盡冬日》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王者榮耀》;點點互動(下稱點點)因此實現了約15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全球收入前十的遊戲廠商——放眼整個北京圈來看,2024年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估計也就點點一家。不止如此...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