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2022年10月31日23:07:14 歷史 1919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送心]

1956年11月初,南京的天氣異常寒冷,街邊的梧桐樹葉落了厚厚一層,被疾風吹起又漫天灑落,整個南京城瀰漫著一股清冷而悲傷的氛圍。

一個被六朝古都南京引以為傲的奇女子,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旅程,閉上了雙眼。

這位奇女子去世的消息,從南京市政府傳到江蘇省委,又從江蘇省委傳到了中央,讓很多人聞此噩耗後淚流滿面。

在靈柩前往墓地的路上,唐亮、宋時輪、鍾期光三人親自為她扶靈,而參與送行的開國將軍,竟多達數十位。

隨著靈柩的前行,後面緊跟著上千人自發悼念的各界群眾,有幹部、有軍人、有工人、有農民,在肅穆的氣氛中,悲傷的哭泣聲充耳可聞。

但也有更多的人對這位傳奇女子的身份充滿好奇,是誰有這樣的資格與影響,可以令數十名將軍為她扶靈送行,讓上千群眾泣不成聲音?

她沒有很大的知名度,沒有很高的職位,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迹,但是,她卻是有著傳奇色彩的邱一涵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她是首批參加長征中央紅軍29名女紅軍之一

「我要參加革命!」

正在湖南嶽陽平江縣中學讀書的邱一涵,已經不止一次向他的父親與哥哥提出這樣的要求。

「你還小,先安心讀書,你學習的知識也是革命的力量。」

這是已經加入革命陣營的父兄給她的中肯建議與回答。

1926年,19歲剛畢業的邱一涵,終於在哥哥的介紹下,如願地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從那一刻起,她一步踏入血與火的革命鬥爭中。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1927年,隨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徹底破裂,國民黨對共產黨員實施了殘酷的抓捕與迫害,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土地革命與武裝鬥爭」的戰略方針。

同年8月與9月,分別在周總理、朱德與毛主席的領導下,先後在南昌與湘贛邊界發起了中國革命歷史上最著名的「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

中國革命正式進入到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軍事鬥爭階段。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以秋收起義為導火索,湘鄂贛閩粵五省的許多國民黨軍事力量薄弱的區域,先後爆發了農民運動與武裝起義,開闢了大片的紅色革命根據地。

也就在這次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大潮中,邱一涵與哥哥一起,共同接受著革命風暴的洗禮,成為一名真正的革命戰士,開始了她傳奇的一生。

1930年,邱一涵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紅色革命根據地及工農紅軍的中堅力量。

隨著革命根據地的不斷發展壯大,國民黨加大了對根據地的「圍剿」,在江西吉安的一次反「圍剿」戰爭中,邱一涵右臂被子彈擊中,落下了終身殘疾。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1934年10月,隨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為了最大化地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也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中共中央決定由南向北進行戰略轉移。

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而首批出發的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也叫中央紅軍。

這支部隊,不僅是紅軍的主力部隊,而且,其中還包括中共中央與中央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與後勤保障等機關部門,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共產黨及紅軍的核心所在。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中央紅軍及隨行機關的總人數高達8.6萬人,但考慮到行軍的機動能力,以及首支部隊所面臨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的戰鬥風險,對隨行女紅軍的數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

女紅軍人數被控制在不超過30人,而其中還有十多名中央領導人的妻子。

這樣一來,真正能夠加編入到中央紅軍長征隊伍的只有十幾個名額

「只有十幾個名額,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爭取到?」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邱一涵得到這一消失後,幾乎一夜無眠,她渴望隨中央紅軍北上,因為,只有這樣,她才有更深入地參與見證中國革命的發展與歷史。

但她知道,自己被選中的可能性極小。

因為,她是根據地女紅軍戰士中少有裹著小腳的

在這麼多年的根據地發展與反「圍剿」戰爭中,為了能夠一直衝到前線,關於小腳一事,她一直隱瞞著,並沒有多少人知道。

而且,除了裹了小腳之外,她的右臂又處於傷殘狀態。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令她內心極為不安的是,這次的選拔,為了確保不影響行軍及頻繁的戰鬥需要,首先必須進行體檢,優先選擇身體最健康的女紅軍戰士。

她知道,自己被選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她不願放棄,也不能放棄。

經歷過各種生死戰鬥的邱一涵,頭一次陷入了緊張狀態。

她一邊給自己加油打氣,一邊想著應對之策。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邱一涵同志,你也知道,這次出發的部隊既是紅軍主力部隊,又是先頭部隊,還有很多中央機關人員隨行,上級要求所有參加的女戰士,能應對遠距離的日夜行軍,還將面對著持續不斷地戰鬥,而你的身體——」

負責選拔的人,說的雖然很委婉,但邱一涵知道,她不符合條件,已經落選了。

當然,他們也看到了邱一涵的身體狀態,右臂嚴重殘疾,自然會影響做事;而被裹的小腳,也不適合長途與快速行軍。

「我雖然右臂傷殘,但我可以左手持槍;我雖然是小腳,但我在行軍與前線戰鬥中,從未掉過隊!如果不相信,你們可以問問跟我身邊的戰友。」

邱一涵在為自己辯解,但她也知道僅憑這兩點,根據沒有說服力,看著選拔人員無動於衷的表情,她拋出了殺手鐧:「即便你們認為我行軍打仗能力弱,但是,我可是咱們紅軍里最有經驗的衛生兵,對於一線傷員的救治,相信沒人能比得過我。」

這句話,倒讓負責選拔的人員動了容。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他們也知道,作髮長征首發的中央紅軍,面臨的戰鬥壓力是最大的,無論是戰爭的傷員,還是長途行軍中的傷病,都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大問題。

整整8萬多人的隊伍,不能沒有負責醫療衛生的。

經過向上級彙報,並全面了解了邱一涵的歷史後,她終於被破格編入準備長征的中央紅軍,不僅加入由29人組成的女兵團,而且還擔任了班長職務。

果然如她自己所說,雖然小腳加右臂傷殘,但她總是以驚人的毅力,讓人刮目相看。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兩萬五千里的漫長征途中,她的行軍速度並不弱於男同志,而她僅憑左臂左手照樣能夠熟練地處理傷病員的護理與救治工作,讓中央紅軍從上到下的一提起邱一涵,都直豎大拇指。

也正是加入中央紅軍長征的決定與機會,讓她成為紅軍第一方面軍中的傳奇女紅軍

她是不願拖累戰友突圍而自殺的新四軍將領妻子

邱一涵,不僅自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紅軍女戰士,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傳奇革命英雄。

1929年5月,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來了一位二十齣頭的年輕人,戴著眼鏡,文質彬彬,一看就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

而此時,正在湘鄂贛根據地從事傷員救治工作的邱一涵,火急火燎地從傷員營房中出來,兩人差點撞到一起。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男青年看到邱一涵滿臉是汗滿身跑進跑出的樣子,便停在一邊仔細地觀察,眼睛裡充滿著好奇。

再仔細一看,不由得「咦」了一聲。

這跑起來如飛一般的女戰士,竟然是裹著小腳。

僅此一事,就足以激發起了他的好奇之心。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當時的女紅軍主要來自根據地的貧苦農民家庭,她們一溜的大腳板。

也有極少一部分,是來自家庭條件較好的進步女青年,也少見有裹著小腳的。

邱一涵這種裹著小腳的女戰士,他還真的是頭一次見。

但是,只看著她跑來跑去的這速度,任誰也不相信,竟是小腳女子。

而邱一涵那種蓬勃的朝氣與革命熱情,更加感染了他。

「她叫什麼名字?」

「邱一涵。」

當他向別人打聽的時候,不僅得到這風風火火的女子的姓名,也得到了更多的其他信息。

他知道,邱一涵與他一樣,都是湖南人,是典型的湘妹子。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年齡只比他小一歲,學生時期便已投身革命,父兄都是早就投奔革命的共產黨員,可以說出身於標準的革命家庭。

或許是邱一涵身上的獨有特質吸引了他,也或許是共同的革命理想與信念的感應力,戴著眼鏡的男青年,隔三差五地便去邱一涵工作的地方。

終於,邱一涵注意到了他。

「你是新來的?」

邱一涵對於湘鄂贛根據地的機關部門的人員,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她的親哥哥此時就是湘鄂贛根據地的核心領導幹部之一。

但對眼前這位男子卻十分陌生。

「我叫袁國平,剛調任過來。」

通過相互介紹之後,兩人算是正式認識了。

這一年,邱一涵23歲,袁國平24歲。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在湘鄂贛根據地,像袁國平這樣周身散發著儒雅氣質的知識青年並不多,而同樣受過良好教育的邱一涵在女戰士中也是十分亮眼,兩人很快便相互吸引,產生了情愫。

但邱一涵對袁國平並不了解,剛開始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還一再叮囑對方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戀愛上,要追求進步。

「邱一涵,你知道他是誰嗎?」

有一天,她的哥哥過來的時候,碰巧看到剛離開的袁國平,笑眯眯地問道。

「知道啊,他叫袁國平,是一位紅軍戰士。」

邱一涵盯著哥哥怪異的表情,一臉的疑惑。

「沒錯,他是叫袁國平,也是一位紅軍戰士,但他可不是普通的紅軍戰士。」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隨著哥哥話題的打開,邱一涵的眼睛是越睜越大,她被袁國平的履歷與身份震驚住了。

這位當時只有24歲的知識青年,16歲便考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是毛主席的師弟,同為徐特立的學生,在師範學校期間,就出任了湖南省學聯執行委員,還是自己哥哥的老上級。

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不僅參加過北伐戰爭,而且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與「廣州起義」的骨幹

而他也是新上任的湘鄂贛根據地特委委員兼宣傳部部長。

「我還經常給他上革命思想教育課呢。」

邱一涵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兩人本來就兩情相悅,再加上哥哥的撮合,邱一涵與袁國平很快就在湘鄂贛根據地舉行了簡樸的婚禮,邱一涵又多了個袁國平妻子的身份。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此後,袁國平升任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在第一到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擔任政治領導的重要職務。

同邱一涵一同參加了紅軍第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的長征,並任紅軍第一方面軍的政治部代主任,是中央紅軍的核心領導人之一。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因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內戰」極為不滿,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蔣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國共開展了第二次合作。

為了共同聯合抗日,中央將工農紅軍改編成了八路軍與新四軍,而袁國平則出任了新四軍的政治部主任一職,是新四軍的重要領導成員之一。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1941年1月,國民黨軍隊對新四軍進行了包圍,發動了令人髮指的「皖南事變」,新四軍的軍長葉挺在談判時被國民黨扣押,副軍長項英被特務暗殺,率領新四軍突圍的重擔便落到了袁國平身上

在周家山,袁國平身中數彈,負傷嚴重,身邊的新四軍戰士守護著他不願離開,他幾番下令讓他們儘快突圍,均被身邊的戰士拒絕了。

「首長,我們不能丟下你。」戰士們哭了,但死活不願離開。

袁國平眼看著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越來越小,再這樣下去,就會有更多的人因為他而錯失突圍的良機,便毫不猶豫地拔出配槍,飲彈自殺。

他知道,此時,只有犧牲自己,才能不拖累部隊,才能讓更多的人活下去。

年僅35歲的袁國平,就這樣,為了革命,為了保全新四軍的戰士,訣別了妻兒,給自己傳奇的革命生涯畫上了句號。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當戰士們清理他的遺物時,在他的上衣口袋中,發現了緊貼胸口的邱一涵的照片。

她是為了革命事業而犧牲家庭的無畏英雄

邱一涵與袁國平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在湘鄂贛根據地時,剛出生不久的大女兒,因為持續不斷地反「圍剿」戰爭,根本沒法照顧,便被送到她的母親那兒。

在國民黨對根據地圍攻的同時,對於共產黨員及紅軍戰士的家人也開始的抓捕與殺害,而邱一涵的家庭是典型的革命家庭,她與父兄都是共產黨員,自然就成為國民黨政府重點迫害的對象。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這一惡劣的環境下,本就行動不更的邱一涵的母親,只能帶著自己的大外孫女到處躲避國民黨政府的追殺。

在顛沛流離中,祖孫倆失散了,失去祖母保護的年僅13歲的大女兒,被人賣給他人做了童養媳,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

而一直處在戰爭與行軍的二女兒,剛出生沒多久,又因為極差的生活與衛生條件,而患了重病,對此,邱一涵與袁國平夫妻二人卻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在懷裡死去

面臨生死都不形於色的革命夫妻,卻忍不住失聲痛哭。

而唯一活下來了兒子,也因為邱一涵與袁國平的革命工作需要,而不能在身邊陪伴與照顧,隨著袁國平的去世,孩子只有母親可以依靠,但為革命事業奔波的邱一涵也只能偶爾與兒子倉促地見一面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新中國成立後,母子倆終於可以一起生活了,但邱一涵仍是一心撲在工作上,巨大的工作壓力佔用了她大量的時間,讓她在和平時期也未能盡到母親的責任。

因過度操勞而英年早逝的邱一涵,又讓唯一的兒子成了孤兒。

可以說,邱一涵的一生,為了革命事業,犧牲的家庭。

丈夫袁國平為了革命犧牲,大女兒離散失聯,二女兒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而死,這些都沒能摧垮邱一涵的革命意志。

她參加過長征,49歲病逝時三位開國上將為其扶靈,數十位將軍送行 - 天天要聞

邱一涵去世後,她與袁國平唯一的兒子,年僅十多歲便成了孤兒。

看著孩子趴在母親的靈柩上哭得死去活來,當時的省委書記江渭清,含著淚對著邱一涵的遺體做了承諾:「一涵同志,你放心,你的兒子由省委來撫養!」

邱一涵與袁國平,夫妻二人一同書寫了既屬於自己,也屬於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革命傳奇人生,正是因為像他們二人這樣為了大家而犧牲小家的革命者,才有了中國的今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只是下了個館子,高洪波的政治風險卻被拉滿了 - 天天要聞

只是下了個館子,高洪波的政治風險卻被拉滿了

重慶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請吃飯這件事,在網上渲染了兩天,仍然熱度不減。吃飯的地方是個正經餐館。高洪波請了兩桌人,一共20人左右。最後把菜單一曬,有青椒魚,有豬腳,有芋兒雞,有蔥香腰花。合計一桌554,兩桌1108。抹了零頭,1100元整。視頻
崔康熙想美事,態度強硬要1000萬違約金走人,濟南文旅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崔康熙想美事,態度強硬要1000萬違約金走人,濟南文旅如何應對

中超聯賽已經是進入到了一段短暫間歇期,對於泰山隊來說,這段間歇期的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球隊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非常多的,其中首要任務無疑就是解決主教練崔康熙的問題了,本賽季球迷要求下課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就在最近,崔康熙則是返回了韓國,而在球迷看來,崔康熙可能是不會回來了。就在近日,資深足球記者陳永爆...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最痛恨三個人:中美蘇三國各有一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最痛恨三個人:中美蘇三國各有一人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細雨中低垂,蔣介石凝視窗外,突然將手杖砸向地圖:「沒有這三個人,我豈會至此!」地圖上大陸山河猶在眼前,而敗退台灣的痛楚灼燒著他——李宗仁的逼宮、馬歇爾的背棄、斯大林的欺騙,如同三把利刃刺入他晚年的沉思。
他是屠殺紅軍的劊子手,攜重金逃亡中東,如今公館成笑談 - 天天要聞

他是屠殺紅軍的劊子手,攜重金逃亡中東,如今公館成笑談

2016年冬,青海西寧的馬步芳公館前,一塊「國家4A級景區」的牌匾被悄然卸下。這座耗資3000萬大洋建造的「馨廬」,曾以精美玉石壘砌的宅院和精心美化的歷史解說詞吸引遊客,將它的主人——民國「青海王」馬步芳塑造成「興辦教育、綠化西北」的聖人。
大漠孤幣:一枚大曆元寶背後的血色堅守 - 天天要聞

大漠孤幣:一枚大曆元寶背後的血色堅守

西域的風沙裹著駝鈴聲,悄然掠過龜茲古城那殘破的城牆。狂風捲起砂礫,如同細針般打在郭元禮的臉上,卻比不上心底泛起的寒意。營寨的角落裡,郭元禮蹲在地上,用他那被兵器磨出層層老繭、布滿傷痕的粗糲手指,反覆摩挲著剛剛領到的軍餉 —— 一枚泛著青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