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通俗演義04:華夏農神 神農皇

2022年10月16日09:01:09 歷史 1340

【文史啟蒙】國史通俗演義04:華夏農神 神農皇

曾一平

國史通俗演義04:華夏農神 神農皇 - 天天要聞

華夏農神 神農皇

在距今6000多年前,在現今湖北隨州市境內,一位被後世尊奉為太陽神的神奇人物在這裡降生了,他就是「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傑出人物神農皇

國史通俗演義04:華夏農神 神農皇 - 天天要聞

「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傑出人物神農皇

根據歷史傳說,神農皇的母親有蟜氏安登在一次登山勞作的時候,看到一條巨大的石龍,那石龍全長九十多米,高九米多,龍頭朝著西面,龍尾藏在山中(這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由來)。石龍的頭頂生有雙角,龍背生有兩隻巨大的翅膀,龍爪從石龍的胸部向前伸出。龍爪著地,通體連貫,三波九折,宛若騰雲駕霧。

有蟜氏安登見到如此奇特的石龍,激動萬分,欣喜不已。回家之後就懷孕了,過了一段時間,就生下了一個兒子,就給他取名為「神龍」。這便是華夏子孫號稱「龍的傳人」的歷史淵源

神龍天性聰穎。幼小時好奇心特彆強烈,對什麼都非常感興趣,還特別喜歡到處遊玩。三歲左右,就帶著一幫小夥伴,經常跑到山野之中,採集各種花草,做一些突發奇想的遊戲。

有一天,他們在一個地方發現一些長有草籽的野草。他們便採集了許多草籽帶回住地,放到陶罐中加水煮熟之後,發覺這些東西不但可以充饑,而且味道還相當不錯。

從此之後,他們便經常到很多地方去採集草籽,帶回住地煮熟之後當作飯食。

消息傳開之後,不僅小孩子採集種子,連大人們也開始這麼幹了。沒有過多久,他們住地附近的草籽都被採集一空,這就只好到很遠的地方去採集。由於路途遙遠,他們常常累得筋疲力盡。

一天上午,神龍就同小夥伴們商量:「我們的住地周圍有很多空地,為什麼不可以把那些遠地方長有草籽的野草連根拔起,帶回來種在我們住地附近的一大片空地上呢?」

小夥伴們便異口同聲地說道:「就這麼干!」

他們說干就干。一群小夥伴就去遠地方拔了很多的草苗,帶回來種在附近的空地上。雖然存活率不算很高,但那些活下來的,過一段時間就結籽了——這一個偉大的創舉,就是華夏農耕文明的源頭

後來,神龍在無意中發現,那些灑落在地上的草籽也能夠生根發芽,也同樣能夠結出草籽來。

其後,他便經常進行播種的實驗,經過長期反覆的實驗,他便總結出了播種的相關要領,適合的季節,以及育苗和 管理的一些方法,並且廣為傳授。他的這些舉動,使人們從食用天然食物逐漸過度到食用人工種植的糧食和蔬菜了。華夏農耕文明由此便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就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國史通俗演義04:華夏農神 神農皇 - 天天要聞

農業之神 神農皇

由於神龍開創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華夏農耕文明,於是,人們便推舉神龍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神龍也因此獲得了「神農」的尊號。並且被後世尊奉為「農業之神」。

我國之所以能夠成為舉世聞名的農業大國,並且逐步發展成為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與神農皇的偉大創舉密不可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 天天要聞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1、宋希濂的十四兵團在48年8月正式成立,與其同時成立的還有杜聿明的二兵團和黃維的十二兵團,二兵團十二兵團是基於5軍和18軍為基礎組建的,且作為國軍在南線的兩大主力,一直到處馳援,十四兵團的組建則有點意外,一是缺乏一支核心隊伍,二是連兵團司
灞上風云:劉邦入關的權謀之路 - 天天要聞

灞上風云:劉邦入關的權謀之路

公元前207年11月,當項羽在巨鹿與秦軍主力展開生死搏殺時,劉邦正率軍悄然逼近關中平原。這場看似輕鬆的西征之旅,實則充滿了政治智慧與戰略考量,為這位泗水亭長最終登上九五之尊埋下了關鍵伏筆。一、戰略棋盤上的布局 楚義帝熊心在分封諸侯時,精心設
這種劇毒蛇15年後再次現身安徽! - 天天要聞

這種劇毒蛇15年後再次現身安徽!

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了解到,受黃山市徽州區生態環境分局委託,安徽大學陳眾調查團隊在黃山市徽州區開展縣域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時,記錄到極罕見的毒蛇——福建華珊瑚蛇。這是自2010年以來,時隔15年安徽再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省內目前僅有的兩筆確鑿分布記錄,具有重要的科研與保護價值。劇毒「美貌殺手」福建華珊瑚蛇屬有...
光宗耀祖的方式有很多種,希特勒卻選擇了違背母親遺願的方式 - 天天要聞

光宗耀祖的方式有很多種,希特勒卻選擇了違背母親遺願的方式

光宗耀祖似乎怎麼著都不能夠與希特勒牽扯到一起,可當1938年3月13日,希特勒站在母親的墓前禱告的時候,他的確做到了。這一天希特勒剛剛完成了吞併奧地利,實現了德國與奧地利人萬年不變的夢想。此時希特勒是兩國的英雄,可站在母親面前,他卻食言了。
碧血丹心:文天祥的千年絕唱 - 天天要聞

碧血丹心:文天祥的千年絕唱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的伶仃洋上,一葉孤舟載著南宋最後的宰相文天祥,在元軍戰船的包圍中起伏。這位四十四歲的文士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長江以南的天空正飄著血色的殘陽。八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翻開《正氣歌》泛黃的紙頁,依然
少林寺監院釋延琳逝世 - 天天要聞

少林寺監院釋延琳逝世

據悉,中國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少林寺監院,原少林書局、少林藥局負責人,少林禪醫文化傳承人釋延琳法師,因病於2025年5月27日上午在杭州逝世,享年63歲。公開資料顯示,釋延琳法師,俗名錢三吉,1962年1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88年皈依少林寺釋永信方丈。2002年創設「少林書局」,編輯整理出版了《少林武功醫宗秘笈》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