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2022年10月15日08:05:14 歷史 1687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內容提要:賀老總親自講話動員後,過了三天西北南下工作團各梯隊16204人,編入十八兵團隨軍行動。西北南下工作團李井泉為團長,各梯隊負責人前面章節己經敘述。成員之一的陳彬與大家一道,積極做好了南下的物資準備。)

為了解決西北南下工作團的交通工具,和所帶資料、物資等的託運問題。晉綏邊區原有的馬匹遠遠不夠,分局決定買一批馬匹,配給各梯隊使用。1949年5 月晉綏行署民教處,派出宋威同志到內蒙購馬。宋威不僅騎馬技術高超,還是識馬選馬的「伯樂」。因此他沒有到黨校學習,而是從晉西北直接去了內蒙購馬。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 天天要聞

馬匹的圖片,李白曾寫詩,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因所購馬匹有限,只能給縣級以上領導,每人配備了一匹馬。其他的馬用於託運資料、物資、糧食等。根據上級命令,每人只准攜帶23斤行李,統統當場過稱。

(柴景山同志和陳彬同期的晉綏幹部,1971年整黨建黨後,由邛崍縣調動來灌縣擔任縣委書記。灌縣派了一輛帶拖掛的解放牌汽車,幫助搬運柴書記一家的東西。柴家夫婦倆、4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媳婦、兩個孫子,全家11口人的東西。傢具、生活用具等,就那麼一架汽車箱,外加一拖掛就運輸完成。但柴書記曾說過,他的東西超標了。剛解放南下的時候,他已經是縣級幹部,但是按規定只帶了10多公斤的行李。)

普通幹部及士兵嚴禁夾帶便服,(也有防止部分人員,中途逃離部隊的作用)。所以便衣都會撕成碎布條,和稻草混合,編成許多「布草鞋」以備路上用。但有一樣東西許多人都帶上了!不少老人在家包了一塊黃土,叫參加南下的兒子帶上走。老人們說到南方水土不服的話,把黃土化在水裡泡一泡,喝下肚了就沒事了。這當然是老人家們,叮囑兒子勿忘家鄉之意。縣級幹部配手槍、乾糧,馬褡子裝被褥。陳彬的通訊員王培林,配的是美製卡賓槍和兩顆手榴彈。陳彬的馬夫馬金玉同志,由於不在幹部編製,只發軍裝不配武器。

由於是緊隨作戰部隊行動,晉綏黨校的副校長張子意,一再告誡大家。幹部梯隊的裝備,和正規作戰部隊相似。要求大家遵守賀老總宣布的保密制度,決不能暴露幹部團是非正規部隊身份。不能讓國民黨情報機構有機可乘,引導國民黨的土匪武裝干擾我們。大家聽從張子意副校長的,但有人打趣地說:「這叫假貓能嚇死活老鼠。」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 天天要聞

騾子,馬科馬屬哺乳動物,馬和驢的雜交種,力量大耐力很強。

陳彬分到一匹彪悍的雄馬,備好岳父翻修的皮質鞍具後,鞍裝後的馬匹十分漂亮。賀龍中學衛生所長,戴月醫生是長征幹部,分到手的是頭騾子。他看上了陳彬那匹棗紅色的雄馬,想要調換向陳彬說了好幾次。為照顧老同志,陳彬大度地說:「你想要就換,就換給你騎吧。」。其實用馬交換騾子後,陳彬他心裡暗暗竊喜。由陝入川長途行軍南下,牲口腳力不好是不行的。騾子雖然沒有馬跑得快,但是比馬的耐力好。幹部隊隨軍南下,跟隨在部隊後面行動;沒有戰鬥任務,不需要像馬那樣跑得快。

陳彬和賀中學校教務主任柳雲,商議好一路『廝跟上』走,互相之間好有個照應。初出時發路好道寬,二人可以並肩行軍之時。教務主任柳雲看不起陳彬的騾子,嘲笑說是「拉車的」。誰知上路後他騎的馬,一高興就來一通小跑。還時常不聽使喚,跑去追逐母馬,用馬鞭抽也不管用。顛得騎馬人屁股生疼,柳雲主任很是惱火,再也不敢笑話陳彬所騎,「拉車的」騾子。熟悉牲口習性的陳彬知道,騾子比馬更溫順、穩當、耐力好。

而戴月醫生因不會騎馬,剛出發不久就發生險情。他所騎來自草原的馬匹,沒見過這麼多人隊列行走。有一次戴醫生的馬驚了,在混亂的人群中狂奔!把戴醫生顛落下鞍,腳套在馬蹬里倒拖著跑。虧得人多及時攔下驚馬,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經此一險戴醫生只得,把馬匹換給了別人。因這馬背上的鞍具是陳彬的,陳彬說過可惜我那套鞍具了。

南下團的隊列沒幾天到了運城地界,柳雲主任便主動要求,又和陳彬調換坐騎。這回輪到陳彬笑話他了1陳彬說:「當初你還笑話我,這騾子不如你的馬。現在咋樣?騾子是拉車的。所以它邁出一步,踏穩後再邁下一步,才能拉動重車。我還是喜歡,這老實的牲口——騾子,當然不換羅!」

陳彬又說:「在臨汾整訓時,我聽說賀老總派人,到內蒙買了一大批騾馬。這些騾馬根本沒時間馴化,在草原上野貫了。馬是這樣沒有馴化,你騎它時會調皮搗蛋!騾子好使喚,不用訓就可騎!」柳主任只好說:「老陳,我那屁股實在疼得受不了,咱們得換著騎一下。」陳彬這才答應,換著騎了兩天。

陳彬全部行李被褥,都裝在馬褡子里搭在騾背上。長時間騎著行軍,人坐在上面既平穩又軟和,人累了還可以坐著打個盹。路上行軍吃飯全聽軍號聲指揮,大家排隊把飯食裝入口缸中,有時為趕路不得不邊走邊吃。

步行的士兵更為辛苦,負重不說休息時,還要布置哨警戒。不幾天有的雙腳磨起水泡,用燒燙的針穿刺水泡,才能繼續行軍避免感染。行軍時常有掉隊的戰士,遇上這種情況?陳彬就讓掉隊的騎上騾子,自己相跟送一程讓其趕上隊伍。

為了利用好行軍的時間,陳彬在臨汾時,想法子找了幾本書。其中有1948年由晉冀魯豫分局,編輯出版的《毛澤東選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篇幅最大的一本選集,其中很多文章並未發表過。為保守黨的機密限量發行,陳彬有幸借到手一本。行軍至較為平坦路面時,他往往手捧著書;在騾背上認真地研讀,一遍又一遍反覆地看。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 天天要聞

1948年由晉冀魯豫分局,編輯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早在1949年5月9日,18兵團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發出了動員令。要求大家實現「革命到底,光榮到底」的決心,做好「四大精神準備」。耀邦主任形象生動地說:

堅決前進不想家,一心一意把敵殺;

出征就要運動戰,長途行軍練到家;

新區條件可能差,吃苦耐勞克服它;

新區群眾未發動,群眾工作都參加。

……。

胡耀邦要求大家,尊守嚴格紀律,提出了「五大要求」。

他說:

動員深入情緒高,奮勇向前減員少。

長途行軍不掉隊,保持體力頂重要。

政策紀律要搞好,八項注意全做到。

開展團結大互助,一切困難克服掉。

幹部黨員做模範,完成任務立功勞。

……。

這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好記,多年後陳彬還記得其中的句子。

1949年11月1日,開始了兩個多月3000多公里的,南下「小長征」。經過襄汾新絳曲沃聞喜、運城、解州、芮縣走了八天到了風陵渡

經過新絳縣時陳彬在日記中寫道:「新絳是一個小工業城市,機器生產即有多處。街道設有崗亭,城附近即有大雁,圪立於河岸。昔有仁貴之子丁山打雁,果有一大河灣圓如盤。三家店望之十分好看,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四日。」

陳彬同志在解放戰爭時期15、入川準備 - 天天要聞

黃河風陵渡圖片

蒲州寫下:「蒲州即同蒲路終點,東南有山是中條山;腳下有一高塔,西廂記張生、鶯鶯葬於此地。綠綠的山坡襯著梯田,景緻生平第一次所見,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在風陵渡又寫下:「小帆船遇風不順即不可渡,每日渡二、三次。對岸即潼關,食品小鋪特多,當地物價不穩。一碗開水百餘元,一隻面鍋魁200元(舊幣)。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探許/山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有人當場哭了?美國白宮國安委裁員「降級」 - 天天要聞

有人當場哭了?美國白宮國安委裁員「降級」

據多名消息人士5月23日透露,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開始裁撤人員,計劃從數百人減少至數十人,且職能重大「降級」。5月23日,在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走向南草坪準備登機。新華社發大裁員路透社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當天數十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人員被裁,場面混亂,一些人甚至當場哭泣。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
守成之主:唐代宗李豫 - 天天要聞

守成之主:唐代宗李豫

唐代宗李豫(727-779年),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17年(762-779年),是安史之亂後力挽狂瀾的守成之主,卻終其一生深陷內憂外患的泥淖,其統治時期堪稱大唐由盛轉衰的縮影。一、李豫之死:積勞成疾的悲劇終局 李豫的去世與長期高壓統治密切相
馬占鰲降清後清政府對甘肅河州兩萬回民的安置 - 天天要聞

馬占鰲降清後清政府對甘肅河州兩萬回民的安置

同治十二年十月,清軍奉命將肅州(今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的老弱婦女回民集結起來,遷徙到蘭州。據左宗棠的《奏稿·安插肅州老弱回民片》記載:「其老弱婦女二千數百名,概行遞解蘭州。俟臣凱旋,擇地安插。現在肅州實無一回羼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