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後,我國當時為何拒絕日本的賠償?

2022年10月12日19:25:28 歷史 1452

戰爭一直存在於人類發展歷史當中,只要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就有戰爭,戰爭的發動不僅僅會影響當時的發展,而且還會對人類的進步構成很大的威脅,現如今為了能夠推動國際秩序,穩定人類發展歷程,各國提倡避免戰爭維護和平。

日本戰敗後,我國當時為何拒絕日本的賠償? - 天天要聞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影響最為深遠且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抗日戰爭的交戰雙方中國和日本早在1931年便爆發了局部戰爭,後來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而中國也組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意在維護國家的主權。

最終在1945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抗日戰爭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日本之所以會投降,雖然離不開中國軍民的團結一致奮勇抗敵,但是也不可否認受到了來自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美國向日本本土投放的兩顆原子彈

日本戰敗後,我國當時為何拒絕日本的賠償? - 天天要聞

使得日本本土的經濟和政治受到了不可避免的打擊,最終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投降之後,如何處理日本就成為了擺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當中,每經歷一次大規模的戰爭。

就都需要對那些發動戰爭以及在戰爭當中屬於邪惡勢力的那一方進行懲罰,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就被歐洲其他國家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加以制約。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作為發起戰爭的國家之一,自然也應該受到中國的制裁。

日本戰敗後,我國當時為何拒絕日本的賠償? - 天天要聞

美國在二戰結束之後向日本政府索要了大筆賠款,因為日本曾經在二戰期間偷襲美軍珍珠港,使得美國海軍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日本政府集全國之力才償還了近1/2的債務,因為日本為了能夠取得侵華戰爭的勝利,可以說把全國所有的壯年全部派到了一線戰場上。

那些十四五歲的日本青少年還沒有從學校畢業就被強制入伍,那些日本軍官將這些未來的希望送到戰場上當炮灰和敢死隊,所以戰爭結束之後,日本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恢復到戰前水平,雖然這期間也得到了其他國家的支持,但是二戰的失敗對於日本的打擊還是非常大的。

日本的一些經濟學家推斷,二戰失敗讓日本經濟倒退了至少有50年的時間,而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日本壓迫和破壞最為嚴重的一個國家,不過當時的領袖卻拒絕了日本向中國政府進行賠償,很多人對於這一提議表示不解。

日本戰敗後,我國當時為何拒絕日本的賠償? - 天天要聞

按道理來說,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使得中國受到了很大的傷害,特別是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推行以戰養戰的政策,實行三光政策,用中國人本土的資源來支持日本軍人的侵華戰爭。所以在戰爭結束之後,中國政府理應向他們索取大量的賠償。

那麼為什麼當時的領袖要做出這樣的一個決定?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這件事在世界各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國家都紛紛向中國拋出了橄欖枝,這其中也包括日本。那個時候日本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已經變得非常密切。

看到美國總統訪華,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也宣布次年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當時的領袖非常熱情地接待了田中角榮,而在此次的國事訪問當中田中角榮也開始正視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在之前所進行的一系列戰爭,並且承認一個中國。

日本戰敗後,我國當時為何拒絕日本的賠償? - 天天要聞

在田中角榮訪華完成之後,中國和日本之間建立友好合作的外交關係,中日建交之後,當時的領袖才決定拒絕日本對中國進行賠償,理由是當時日本的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仍然沒有辦法提供給中國合適理想的賠償金。

當時日本對其他國家進行賠償的時候所採用的方法是以物代財,就是用一些物品來代替賠償款支付給這些國家。當時日本國內能夠支付給中國的也只有一系列軍事裝備,但是這些軍事裝備是已經被淘汰的傳統武器。

就算中國接受了日本的這些武器,對於中國的綜合國力的提高以及國防實力的增長也沒有辦法起到太大的作用。再加上當時中國已經答應和日本建立友好合作的外交關係,所以領袖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日本戰敗後,我國當時為何拒絕日本的賠償? - 天天要聞

總結:消息傳到日本民眾耳中之後,他們都紛紛感慨中國政府的寬宏大量,加強了兩個國家之間的聯繫,雖然後來又因為種種歷史原因產生新的矛盾,但不得不說當時中國政府所決採取的這一決定確實有非常深遠的歷史意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你知道盜墓的祖師爺是三國中的誰嗎? - 天天要聞

你知道盜墓的祖師爺是三國中的誰嗎?

《三國志·魏書》明確記載,曹操為籌措軍餉「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曹操並不是第一個盜墓的,但是他是第一個將盜墓軍事化的。曹操曾組建軍隊專門盜墓,以補充軍餉,因此說曹操是盜墓者的祖師爺。後期的盜墓者都會先拜曹操。
「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國原子城歷史圖片展在煙台舉辦 - 天天要聞

「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國原子城歷史圖片展在煙台舉辦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7日訊 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迎接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16日,在煙台市萊山區圖書館,煙台市科協聯合市委宣傳部、市直機關工委共同舉辦「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國原子城歷史圖片展。記者了解到,「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國原子城歷史圖片展通過百餘張珍貴歷史圖片,輔以翔實...
海上絲路爭霸:托勒密埃及的開拓壯舉 - 天天要聞

海上絲路爭霸:托勒密埃及的開拓壯舉

相比於除傳內陸貿易,今人對海上絲綢之路始終知之甚少。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歷史記載脈絡,往往採用遠離大洋的華北視角。以至於很少有人注意到,紅海-阿拉伯半島-印度西部的眾多港灣,孕育過絲毫不輸農本帝國的天量財富。
時隔3年 持續近2小時 俄烏在土耳其談成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時隔3年 持續近2小時 俄烏在土耳其談成了什麼?

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團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關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會談,當天的雙方直接談判持續近2個小時。此次會談是2022年3月以來,時隔三年,俄烏雙方首次直接會談。 當天,首先舉行了土美烏三方會談,然後在土耳其的主持下舉行了俄烏直接談判。談判以閉門形式展開,地點都在土耳其總統府伊斯坦布爾辦公區,即...
為「小人物」寫史,普通鄉民從歷史塵煙中走來 - 天天要聞

為「小人物」寫史,普通鄉民從歷史塵煙中走來

19年前,如果不是意外邂逅一組「排日賬」,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永華不會想到,之後的近20年,他會一點點勾勒出19世紀徽州一戶農家三代人長達60年的生活,並為這樣的「小人物」寫史。日前出版的《程允亨的十九世紀:一個徽州鄉民的生活世界及其變遷》一書,講述了發生於19世紀徽州一個普通鄉民生活世界的故事。通過鄉民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