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年年吃飽飯,不挨餓

2022年10月12日05:45:43 歷史 1349


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年年吃飽飯,不挨餓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說:「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毛主席《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470至1471頁

品讀毛主席文章:偉人的「字典」里沒有「韜光養晦」,為什麼?因為他心懷天下的蒼生,見不得弱勢群體受苦受難,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拋頭露面,一心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所以,在中華大地,毛澤東主席不顧勢單力薄、毅然決然、堅韌執著、大聲呼喚,「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

在國際舞台上,毛澤東主席不懼貧窮落後、大聲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年年吃飽飯,不挨餓 - 天天要聞

這就是毛主席!一生不怕鬼,不信邪,一身正氣,大義凜然,鐵肩擔道義,巨筆著文章!

全社會都必須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幾乎所有的的城裡人都是從農村出來的,自己的父親不是農民,那爺爺或太爺爺也會是農民的,所以,尊重農民就是尊重自己的祖先。

就目前的現實來說,還不僅僅就是尊重農民的問題,需要做到位的是必須尊重農民的勞動。這也不是不掉飯粒不浪費糧食的問題,而是必須將糧價提起來。

現在,城裡的孩子吃一個雪糕可能花20塊錢,而農民賣一斤稻穀國家才給1塊多錢,而且還要繼續穩定糧價。

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年年吃飽飯,不挨餓 - 天天要聞

1964年大豐收,我家7口人分得糧食約7400斤,其中上報約4000斤,沒有被"掐高線"。

​當時我們戶結山生產隊約124口人,糧食總產量約15萬斤,因隊長李俊義膽子大,其中上報約10萬斤,瞞產約5萬斤。交售公糧約3000斤,購糧約6000斤,提留儲備糧約16000斤,種子和飼料約17000斤,社員分配約58000斤,瞞產分配約50000斤,合計社員分配約108000斤,全隊總工分約20萬個,即2萬斤勞動日。全部按勞分配,每個勞動日工值約5.4斤。

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年年吃飽飯,不挨餓 - 天天要聞

​我家7口人,4個勞力,飼養生產隊1頭牛2條毛驢,每天記工分4.5個,全年約1600個;上交農家肥(豬糞和灰糞)25000,記工分約400個;我們4人參加生產隊勞動掙工分約12000個,合計14000個,即1400個勞動日,分得各種糧食約7400斤。

​因在上報分配方案中,每個勞動日值2.9斤,我家分配約4000斤,平均口糧460多斤,我家7口人分得3300斤,為全隊平均線121%,沒有在"掐高線"範圍之內。

​這一年是生產隊時期,我家分得糧食最多的一年,盛滿了大窯洞中的三個大站子——用土基子砌成的方形大坑。

方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年年吃飽飯,不挨餓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