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都已經滅亡了111年,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

2022年10月08日11:37:12 歷史 1188

滿清都已經滅亡了111年,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義爆發,正式吹響了清朝覆滅的號角。在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迫於形勢正式發布退位詔書,宣布退位。至此,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結束,進入了民國。

滿清都已經滅亡了111年,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 - 天天要聞

到今天,清朝已經滅亡了111年,但在清朝皇陵附近,竟然還有一些守陵人沒有離開,甚至在留在當地紮根生活下來。

此消息傳出後,國內民眾十分震驚,都在猜測這些守陵人繼續守陵的目的,到底是為了金銀珠寶?還是為了履行祖上守陵的責任?

那麼這些守陵人,到底為何繼續堅守到現在呢?他們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正式宣布退位,至此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清朝,正式滅亡了。

此消息傳出後,對其他人來說或許是件好事,但是對於這些每月領清朝俸祿的守陵人來說,卻是毀天滅地的災難,因為丟掉這個祖傳的鐵飯碗。

滿清都已經滅亡了111年,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 - 天天要聞

雖說當時民國政府答應,即使清朝滅亡後,仍會繼續承擔清朝皇陵守陵人的開支,但是再也不可能回到從前了,不僅薪水低,而且拖欠工資是常有的事。

所以一部分,身居高位的守陵人就選擇了離開,到新的政權中謀求出路,而沒有什麼技能的守陵人,則開始嘗試在附近開荒、做工維持生計。

守陵人都是精挑細選的旗人

清朝皇陵分為清東陵和清西陵,它是埋葬皇帝、皇后以及皇室成員的地方,也是當時清朝最高級的禁地,一般人根本沒有辦法靠近。

不僅如此,就連裡面的守陵人都是經過重重篩查,挑出來忠實可靠的旗人。甚至還在陵區內設置了禮部、兵部、內務府等衙署,專門負責陵區的各種事情。

滿清都已經滅亡了111年,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 - 天天要聞

在當時在皇陵守陵,可謂是一份炙手可熱的肥差,很多旗人打破頭搶著去。因為只要當上守陵人這份世襲的職業,子孫後代都不用愁了,每個人都可以端上國家的鐵飯碗,不用幹什麼活,就有工資拿。

不過清朝對那些守陵人的管理也是非常的嚴格,他們不能隨便離開看守的皇陵。如果私自離開,將會面臨很嚴重的處罰。

那麼清朝滅後,還有人繼續守陵呢?

這是因為這些守陵人祖輩都在皇陵附近生活,再加上長期的養尊處優和各種限制,導致這些守陵人沒有太多的生活技能,一下子出來很難謀生,所以很多守陵人都選擇了繼續留下來,在附近開荒、做工維持生計。

滿清都已經滅亡了111年,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 - 天天要聞

現在我們到清東陵、清西陵附近看到的村子,裡面生活的是以前守陵人的後代。80年代,國內的旅遊業開始發展,清東陵和清西陵便成了景區,隨著大量遊客的到來,附近的守陵人村鎮都富了起來,生活比很多地方的人都還要好。

如今時過境遷,當年守陵人的後代也不再守陵了,而且過起來普通人一樣的生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 天天要聞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劇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鑽進一口大水缸里,她準備從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為前幾天她就是從這水缸來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這口大缸,穿越女高興壞了,畢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難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監住在一起,沒有風扇,沒有蚊香,呼嚕聲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