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31日,浙江大學的高材生李紅濤,在生命的最後一天,靠發明無刷電機成功改寫命運,把自己從刑場上救了回來。他可以算得上是,用智慧改變命運的典型。無獨有偶,在上世紀50年代,也有這麼一位神人,在被關押期間拚命的研究「永動機」,然而他的這份堅持不但沒能讓他減刑,反而延遲了出獄的時間,還失去了這輩子最愛他的女人。
浙江大學的高材生李紅濤
偏執的軍事天才
黃維1904年出生於江西的一戶農家,父親早早就去世了。黃維從小就明白「唯有知識才能改寫命運」。從鵝湖師範學院畢業後,黃維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員。儘管工作能力非常出色,但多年來生活的艱辛和經濟的拮据,讓他養成了獨斷專行、固執己見的偏執性格,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性格非常容易得罪人。
青年時期的黃維
黃維的字是「悟我」,通俗地說就是「自己悟自己」,而他這一生也把「悟我」兩個字做到了極致。他很少聽從別人的意見,在擔任小學教員期間,他不畏當地鄉紳的強權,執意在學校宣傳共產主義,被迫離職後很快就離開了家鄉。
後來黃維結識了趙醒儂和方誌敏,在兩人的推薦下,決定去報考黃埔軍校,出來以後報效國家。在校期間,黃維仍舊沒能學會為人處世,甚至做事一板一眼,讓很多人敬而遠之。不過這樣的性格也有好處,那就是不會輕易戰隊某一派,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再加上黃維有些才氣,又善於點兵,他很快就吸引了陳誠的注意。1927年國共分裂,黃維選擇追隨蔣介石,並在兩次討伐陳炯明和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表現出色,時任第十八軍軍長的陳誠,提升黃維為第三十一旅旅長。
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黃維沒有辜負陳誠的信任,在之後的幾年內,他在戰場上不斷建功立業,一度做到了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師長的地位,也成了陳誠「土木系」的重要將領之一。在1937年8月的羅店爭奪戰中,黃維忠勇可嘉,帶領手下的三個團死守一周,抵禦住了日軍猛烈的攻擊。
得到蔣介石的重用
原本這一戰能讓黃維讓國民黨軍中站穩腳跟,但最後他還是敗在了自己的執拗上。比如在1942年,杜聿明為了表達對蔣介石的忠心,一意孤行要求10萬遠征軍從野人山撤退,導致6萬多人在惡劣的原始森林中折損。當時蔣介石讓黃維去清點人數,杜聿明明裡暗裡希望黃維通融,少報一些損失,黃維壓根不理會他,把真實數據如實上報。不僅如此,他還耿直地指出,當時國民黨軍吃的糧食裡面摻了沙子,把蔣介石的另一位心腹何應欽氣得夠嗆。眼看自己在國民黨軍中成了眾矢之的,黃維一氣之下辭職不幹。他發揮自己的優勢,去武漢開了一家新制軍官學校,親自擔任校長過起了平靜的日子。
站在李宗仁白崇禧之間的矮個子是陳誠
黃維可以好好過完後半生,可老天偏偏跟他開了個玩笑。1948年8月,蔣介石組建十二兵團,但司令一職待定。黃維退居二線後,胡璉作為「土木系」的大將,理應是十二兵團司令的不二之選。只是當時「剿總」司令白崇禧與胡璉不對付,蔣介石兩方為難,當時的局勢又迫在眉睫,只能拉黃維來墊背。黃維雖然不情願,但總記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決定打完這一仗就回武漢,繼續做他的「黃校長」。
胡璉
淮海戰役的失利
1948年11月25日凌晨,淮海戰役進行到第二階段,黃維及其所在的兵團被包圍在雙堆集。以黃維的軍事能力,突出包圍圈只是時間的問題。可這次他遇到的,偏偏是聰明過人的陳賡。陳賡和黃維都是黃埔一期的學生,1927年國共分裂,陳賡選擇和蔣介石分道揚鑣,對於這位老同學的脾氣和秉性,陳賡非常了解,他略施小計誘敵深入,就讓黃維成為了階下囚。
黃維和老同學陳賡
被擒的黃維十分不甘心,他拒絕交代自己的姓名,還把投降書撕個粉碎。被關進戰犯管理所的他依然擺著一副將軍的架子,還自詡是文天祥和于謙,不願丟掉「風骨」。黃維在裡面油鹽不進,他在外的妻子蔡若曙卻心急如焚。
蔡若曙
富家千金與將軍的戀情
蔡若曙的父親是杭州軍政的一把手蔡仲初,她是名副其實的富家千金。17歲的她在一個舞會上對29歲的黃維一見鍾情,當時黃維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副師長,兩人的戀情曝光後,蔡仲初很快同意了他們的婚事。黃維被俘後,蔡若曙並不知道實情,只得到了「12兵團全軍覆沒」的消息,更有因嫉生恨的胡璉對她冷嘲熱諷,不久後,國民黨還為黃維等人舉行了「追悼會」。得知「真相」的蔡若曙心灰意冷,但此時她身懷六甲,還有兩個女兒嗷嗷待哺,她必須堅強地活下去。時光荏苒,蔡若曙帶著三個孩子艱難地生活了兩年,直到陳誠告訴他黃維被俘虜的真相,蔡若曙才重新振作了起來。
蔡若曙和黃維
第一次的見面並不愉快。8年沒有見面,黃維的心情也是相當激動,但一聽說蔡若曙是來當說客,黃維立馬改變態度,不願再見到妻子。親情沒能打動黃維,回到戰犯所里的他,依然是「拒絕改造」的經典案例。為了躲避學習改造,他還宣布要研究「永動機」。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永動機是不可能被發明出來的。但黃維難得有思想的轉變,戰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員,給了他做研究的機會。為了早日發明成功,黃維甚至願意主動聯繫蔡若曙,請她幫忙將自己研究的圖紙送到中科院。他的長女黃敏南是清華大學的物理老師,她深知父親的研究不可能成功,但為了不讓母親擔心,她只能默默地為父親提供一些物理資料。
「永動機」模型
蔡若曙還是常常找機會去探望丈夫,但每次黃維願意理會她,也是和「永動機」有關係,常年的勞累再加上黃維冷漠的態度,這位曾經的大小姐,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需長期吃藥治療。為了不讓黃維擔心,蔡若曙在丈夫面前絕口不提這些。
而黃維在戰犯管理所的情況也不好,他因急性腹膜炎發作住院治療,脫離生命危險後,他腹部水腫也很厲害。黨和人民沒有放棄他,管理所的醫護人員對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給他開小灶,周總理還特意派人去香港購買青黴素和鏈黴素,給黃維治病。病情稍微好些後,黃維終於不像刺蝟一樣,拒絕任何改造了,但心裡仍然保留著一股傲氣不願妥協。
黃維
苦守27年,丈夫終於回家
1975年3月21日,黃維終於被特赦,那一年他71歲,蔡若曙59歲。沒有傳說中的喜極而泣,也沒有任何的抱怨,黃維平靜地跟著蔡若曙回到了家。靠著特赦人員每月200塊的生活補助,黃維還是能在北京安穩地過完後半生的。
可他偏偏要放下平靜的生活,繼續研究「永動機」,對於妻子的關心不管不問。黃維一有時間,就鑽到實驗室里做研究,對其他事情不管不問。蔡若曙擔心自己會說錯話,輕易不敢打擾他。
最後的一根稻草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更何況蔡若曙還等了自己27年,能出什麼幺蛾子呢?1976年,當妻子興奮地告訴自己,小兒子要結婚的消息,正在忙於實驗的黃維脫口而出,說出了一個「滾」字。
沒有辯解,沒有吵鬧,蔡若曙默默地來到護城河,跳了下去......
午睡醒來的黃維沒有發現蔡若曙,得知妻子是投了河,他發瘋一樣地趕去救人,可一切都已經晚了。值得一提的是在1986,黃維後來遇到了在淮海戰役中,背叛自己的廖運周,兩人居然可以像朋友一樣坐在一起,聊著過往的種種。
黃維能原諒曾經背叛過自己的人,卻一直在傷害重情重義的妻子,當他後悔的時候,已經無法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