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葯之首檳榔 一顆小青果,一傳兩千年

2022年09月26日23:03:18 歷史 1762

【來源:海南省林業廳_工作動態】

南葯之首檳榔 一顆小青果,一傳兩千年 - 天天要聞

農民手捧檳榔果子。 海南日報記者 張傑 攝

文\本刊特約撰稿 周亞東

「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公元1097年,蘇東坡被貶海南,當地黎族人民以檳榔來招待。食過之後,蘇東坡便留下了這句詩流傳千古。

檳榔作為一種舶來品,在我國歷史悠久,相傳約在西漢年間已經傳入我國。檳榔,別名洗瘴丹、青仔賓門大腹子等,為棕櫚科檳榔屬喬木。果實為橢圓形或圓形,外皮堅硬,內含一粒檳榔子

2012年,海南萬寧因檳榔種植歷史悠久、面積全國第一榮獲「中國檳榔之鄉」的美譽。

A

檳榔之名緣何而來?

檳榔一詞源於馬來語「pinang」的音譯。不過,晉代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解釋其來源於古時社交習俗:「交廣人凡貴姓族客,必先呈此果。若邂逅不設,用相嫌恨。則檳榔名義,蓋取於此。」由此可見,獻檳榔在南方是作為待客的一種禮儀,款待客人最重檳榔,「親朋往來,非檳榔不為禮。」

古時,海南島上「瘴」「蠱」是民間流行的瘟疫,而檳榔是實用良藥,「能辟腥,消食,除瘴」。關於檳榔之名的來歷,海南民間還有一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海南島的崖州灣有座大山叫瘟營山,山裡住著3個女妖分別叫瘟、瘴、蠱,專門傷害黎族的百姓。消息傳到玉帝處,武藝高強的小兒子賓請纓討伐,為百姓除害。賓不畏艱險來到了瘟營山,先後斬殺了瘴、蠱兩女妖,但不幸被瘟矇騙而犧牲。玉帝見愛子未歸,便派天兵天將下凡尋找。他們走遍海南島的每一個角落,都未找到賓,最後,黎族百姓帶他們到瘟營山去找。在山裡,他們看見一堆亂石間長著一棵奇特的果樹,樹莖筆直,沒有分枝,像個英俊的勇士,天將們認出這就是賓的化身。為了紀念除妖降魔的賓,百姓便將這種樹取名為「賓郎」,久而久之,就慢慢演變成「檳榔」了。

在中國,名稱帶「檳榔」的植物有10多種,其中幾種有經濟栽培價值。這裡主要講除檳榔外的兩種:一是馬檳榔,白花菜科槌果藤屬木質藤本植物,為廣西、雲南兩地特產,可作為檳榔的替代品;二是山檳榔,棕櫚科山檳榔屬植物,過去有記載稱不多見,主要生長在廣東羅浮山地區(海南亦有),果實比檳榔小,史稱「檳榔孫」,當地居民用其葉織布。其實,山檳榔在海南海拔200米到1000米的山谷、水旁林中很常見,中國華南及雲南省均有分布。越南也有。

檳榔有很奇特的莖,古有云:「草木有節,必因中空,中不空必因有枝,不中空又無枝櫱而有節者,則惟檳榔。」有一種說法是,檳榔一般1年抽7片新葉,脫落7片老葉,留下7片葉痕,用莖上葉痕數除以7加上3,就可大約算出檳榔樹的年齡。

B

檳榔為四大南葯之首

我國以檳榔入葯的中藥有200多種,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含檳榔的中成藥有51個。

檳榔果主要含有生物鹼、黃酮、鞣質、脂肪酸、萜類和甾體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殺蟲、消積、行氣、利水、化痰、療瘧等功效,位居中國四大南葯之首,其他三種分別為益智仁、砂仁、巴戟天

古代醫學上曾有個說法:「檳榔扶留,可以忘憂。」檳榔花可入葯,能清熱止咳、健胃。據說,沒有結過果的檳榔樹上的檳榔花效果更好。

古時的海南是瘴癘之區,唐代楊炎就有「一去一萬里,千知千不還。崖州何處在,生度鬼門關」的悲戚憂懼。其實「瘴氣」指的是瘧疾,是由按蚊傳播瘧原蟲引起的傳染性寄生蟲病。檳榔果有獨特的防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明代李時珍說「嶺南人啖之,以當果食,言南方地濕,不食此無以祛瘴癘也」,這應該就是檳榔又名「洗瘴丹」的原因。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檳榔可以「治瀉痢後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御瘴癘」。

C

檳榔流行兩千年

在民間,老百姓視檳榔為愛情婚慶、升官發財的吉祥之物。 在越南,檳榔是締結愛情的信物。在海南,黎族人民定親也有「放檳榔」的習俗,明代唐胄正德《瓊台志》中記載得較為具體:「婚禮媒妁通向之初,索其檳榔,富者盛以銀盒至女家,非許親不開盒,但於盒中手佔一枚即為定禮。凡女子受聘者,謂之吃某氏檳榔。」 將檳榔作為定親的信物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傳說很久以前,海南五指山下有位百里挑一的黎族好姑娘,名叫佰廖,向她求婚的年輕人門庭若市。佰廖不愛財產,只愛勇敢和對愛情忠貞的人。她說:「誰能摘下五指山的檳榔,我就嫁給誰。」結果,只有一位叫椰果的黎族青年戰勝千難萬險,摘回一串檳榔送給了佰廖,於是,兩人結為夫妻。現在黎族求婚的聘禮中必有兩串干檳榔,民間俗稱「放檳榔」或「送檳榔」。

明代顧岕在《海槎餘錄》中說:「檳榔產于海南,惟萬崖、瓊山、會同、樂會諸州縣為多,他處則少。每親朋會合,互相擎送以為禮,至於議婚姻,不用年帖,只送檳榔而已。」檳榔單幹圓直,能拒颱風,壽長高潔,結籽眾多,所以,「放檳榔」就有「一心一意」「婚姻美滿」「高雅吉祥」「多子多福」之意。送檳榔的時間一般選擇在6月或8月的雙日,檳榔個數也必須是雙數,表示「成雙成對」。如今一首「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的檳榔情歌已唱響華夏大地,讓更多的人認識了檳榔。 除婚姻結締和交友待客外,檳榔還在其他方面發揮特殊的作用,並由此衍生一些特殊的檳榔文化。如在海南,人們用檳榔來緩和矛盾。若有甲乙雙方爭鬥,甲獻檳榔給乙,則乙怒立解,「至持以享鬼神,陳於二伏波將軍之前以為敬」。

植物檔案

檳榔,別名洗瘴丹、青仔、賓門、大腹子等,為棕櫚科檳榔屬喬木,高達12~15米;肉穗花序,花期夏季,種植5年左右結果。果實橢圓形或圓形,外皮堅硬,內含一粒檳榔子;採收期約每年8~11月。

截至2021年末,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的海南檳榔種植面積為259.46萬畝,產量佔中國的95%以上。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開庭在即,老母親清明掃墓:給兒孫祭奠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 天天要聞

「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開庭在即,老母親清明掃墓:給兒孫祭奠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大皖新聞訊 江西景德鎮「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有了新進展。日前,死者的至親胡女士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他們已收到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通知,此案將於4月14日或4月15日開庭審理,肇事者廖某某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起訴。「給兒孫祭奠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胡女士告訴大皖新聞記者,4月4日清明節這一天,她和親屬一...
覺羅名義上也是皇族,但從各方面待遇來看,頂多就是高配的旗人 - 天天要聞

覺羅名義上也是皇族,但從各方面待遇來看,頂多就是高配的旗人

愛新覺羅氏家族按照血緣遠近分為宗室、覺羅,儘管名義上都屬於皇族,但是覺羅不管是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待遇,都遠不如宗室,比一般的旗人也高不到哪去。關於覺羅的文章御史寫的不多,藉此機會與諸位分享有關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政治待遇方面的差異清代的皇族別
曹操盜墓:從軍閥提款機到反盜墓祖師,狠人操作震碎三觀! - 天天要聞

曹操盜墓:從軍閥提款機到反盜墓祖師,狠人操作震碎三觀!

你以為曹操盜墓就是挖墳找錢?錯!這哥們兒是中國盜墓界的「產業鏈教父」——設盜墓辦公室、搞績效考核、玩薄葬疑冢,連現代資本家看了都直呼內行!今天咱們就扒開《三國演義》的遮羞布,還原一個真實的盜墓狂魔曹操,那些歷史課本不敢寫的騷操作,隨便一條都
清明祭英烈:「紅岩精神」育時代新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祭英烈:「紅岩精神」育時代新人

4月2日,重慶市渝中區大中小學「行走的思政課」暨「清明祭 紅岩魂」活動正式舉行。圍繞「紅岩精神」的重要發祥地——紅岩村、曾家岩、虎頭岩,讓黨員、團員、少先隊員共上一堂「三岩思政課」,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和發揚「紅岩精神」。 活動現場。重慶市渝中區教育委員會供圖 「同學們,你們知道『紅岩精神』的內涵是什...
2025年還健在的開國將帥僅剩一人,如今101歲,曾被蒼蠅救過一命 - 天天要聞

2025年還健在的開國將帥僅剩一人,如今101歲,曾被蒼蠅救過一命

方以智站在南京城牆上,望著遠處戰火蔓延的天際線。這位曾經的明朝大臣此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剃髮為僧,隱姓埋名。康熙年間的文字獄風暴即將來臨,這位學貫中西的思想家選擇了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一選擇,讓他避過了殺身之禍,卻也幾乎讓後世遺忘
清明節的代掃墓人:有陵園工作者一天代掃十多座墓,有大學生趁假期嘗試兼職代掃 - 天天要聞

清明節的代掃墓人:有陵園工作者一天代掃十多座墓,有大學生趁假期嘗試兼職代掃

4月4日,清明節上午,在遼寧瀋陽一家陵園工作的蒲女士帶上水桶和鮮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年清明節都是她全年工作較為忙碌的時候,除了陵園日常的管理外,幫逝者家屬「代掃墓」也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今年清明節這一天,她就要代掃十多座墓。紅星新聞近日採訪發現,由於逝者家屬工作生活在異地等原因,近些年找人代掃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