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承遺志 紅色基因育新人 在蘭高校開展祭英烈活動

2025年04月04日18:40:15 歷史 6920

清明追思承遺志 紅色基因育新人 在蘭高校開展祭英烈活動 - 天天要聞

清明到來之際,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連日來,在蘭各大高校紛紛以各種形式組織開展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傳承英烈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西北師大

4月2日,西北師範大學「小紅馬」大學生理論宣講團前往蘭州市烈士陵園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紅色追思暨主題宣講活動,通過沉浸式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傳承英烈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師生們整齊列隊,舉行清明祭掃儀式。

活動現場,師生們聆聽了「中國好人」稱號獲得者、軍休幹部李鳳鳴生動講述王學禮烈士的壯烈事迹;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常精彩以「紅色基因的時代傳承」為主題開展現場教學。

在蘭州戰役紀念館開展的「場館裡的思政課」教學現場,宣講團成員講述英雄校友「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烈士的事迹,用「清澈的愛 只為中國」深情告白,引發在場師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走進烈士陵園,宣講團的講解讓歷史變得鮮活。聽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我深刻體會到,宣講不僅是傳遞故事,更是傳承信仰。」宣講團成員趙歡說。

蘭州博文科技學院

清明前夕,蘭州博文科技學院40餘名師生前往蘭州市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英烈 重走長征路」主題思政教育實踐活動。

活動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全體人員肅立於烈士紀念碑前默哀致敬,重溫入黨入團誓詞,以莊嚴儀式寄託哀思、傳承信仰。學校國旗護衛隊成員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表達深切緬懷之情。

隨後,師生集體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及戰役陳列館。通過聆聽歷史講解、瞻仰珍貴文物與歷史影像,深刻感悟不同時期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迹與精神風範。

同學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當以先烈精神為指引,堅定理想信念,賡續奮鬥精神,將紅色基因轉化為成長動力,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貢獻青春力量。

西北民大

清明節前夕,西北民族大學共青團組織300餘名團員、青年代表赴蘭州市烈士陵園、榆中縣興隆山革命烈士陵園開展「石榴籽」校園文化工程——我們的節日·2025年清明祭英烈活動,用實際行動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緬懷先烈事迹、傳承英烈精神,營造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濃郁氛圍。

在蘭州市烈士陵園、榆中縣興隆山革命烈士陵園,同學們細心擦去烈士墓碑上的浮塵,敬獻鮮花,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與懷念。「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烈士紀念碑下,面對團旗,同學們重溫入團誓詞,莊嚴地許下自己的諾言。

此外,同學們還參觀了蘭州戰役紀念館和榆中縣張一悟紀念館。通過講解員深入介紹,大家進一步加深了對革命先烈堅貞不渝的理想信念、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和堅忍不拔的崇高品質的認識。

蘭州理工大學

4月1日,蘭州理工大學團委組織學校師生代表赴蘭州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英烈,重走長征路」清明祭掃活動。

在莊嚴的國歌聲中,蘭州理工大學國旗護衛隊邁著鏗鏘步伐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全體師生肅立默哀,深切悼念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獻出生命的英雄先烈。能動學院學生李方洲表示:「先烈用生命換來今日盛世,我們必將以青春之力守護紅色江山,以所學所長報效祖國。」

隨後,師生們參觀了烈士紀念館,透過珍貴的歷史文物、影像資料和場景復原,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壯烈畫卷徐徐展開,師生們彷彿置身於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文艷 文/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著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