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靄齡嫁給當時的「山西首富」孔祥熙,婚後,宋靄齡隨丈夫回山西打理家族生意。為了不影響孫中山的工作,宋靄齡把剛從美國回來的妹妹宋慶齡介紹給他當秘書。
那一年,孫中山47歲,宋慶齡則剛滿20歲。不久後,這對有著27歲年齡差的革命男女竟然發展出了愛情。孫中山和宋美齡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信奉一夫一妻制度。1915年,為了迎娶宋慶齡,孫中山向原配盧慕貞提出了離婚。
孫中山與宋慶齡
那天,孫中山的侍衛官鄭卓奉命送分手信及離婚協議給盧慕貞。盧慕貞知道遲早會有這一天,她沒有哭鬧,也沒有憤怒。沉吟半晌,平復心情後,盧慕貞才輕聲問鄭卓,宋慶齡是怎樣一個人。聽完鄭卓的描述後,她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隨後,盧慕貞用家鄉話說道:「我確實幫不了手(忙)。我學識唔(不)夠,更唔識英文。我又纏腳,行走也不方便,我點(怎)樣可以幫先生呢。」
這話是說給鄭卓聽的,更是說給盧慕貞自己聽的。接著,她拿起筆,在離婚協議上寫下一個「可」字,雖然手一直抖,但那個「可」字工整無比。
儘管孫中山與盧慕貞已經簽訂了離婚協議。眾多革命黨人還是反對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婚姻,畢竟兩人的年紀相差太大了。
孫中山深知,他與宋慶齡的婚事能否成行,關鍵在於盧慕貞的態度。1915年9月1日,盧慕貞應孫中山之邀,前往日本。
盧慕貞以為孫中山想要複合,充滿期待地來到日本,到了後才發現孫中山請自己來,是為幫他和宋美齡說項。盧慕貞的心徹底涼了。
盧慕貞
在和孫中山密談了許久後,盧慕貞當著眾人面說道:「先生為革命到處奔走,我也跟著到處流浪若干年,如今我年事已高,不願再過流浪生活,希望在家鄉安度晚年。如果有人能照顧他的生活,並且幫助他的事業,我願意成全他們,和先生離婚。」
眾革命黨人見盧慕貞是這樣的態度,便也只能接受孫中山和宋慶齡結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盧慕貞一手促成了孫中山和宋美齡的婚姻。
盧慕貞17歲嫁給孫中山,兩人的婚姻維持了32年,期間盧慕貞生下1子2女,離婚時,盧慕貞已經49歲。
對舊式女子來說,丈夫就是天,在年近半百離婚,對盧慕貞來說無疑是天大的打擊。多年後,人們習慣將盧慕貞的退出,上升到家國情懷,認為她是為了成全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才主動退出。
可當我真正走進孫中山和盧慕貞的婚姻,才發現盧慕貞之所以從這段婚姻中退出,不僅僅是因為家國情懷,更是因為在日本那次密談時,孫中山答應了她三個請求。這三個要求究竟是什麼呢?一切還得從頭說起。
1、盧慕貞嫁孫中山,6年後孫中山愛上陳粹芬:無愛的婚姻,註定飄搖
1866年,孫中山出生在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11歲那年,在哥哥孫眉的支持下,孫中山進入私塾讀書。在這期間,他了解到太平軍反清的故事,在心裡埋下了追求自由、民主的種子。
後來,孫中山又先後在廣州、檀香山接受西方教育。耳濡目染中,孫中山心底那顆追求自由、民族的種子慢慢發芽。
1883年,從檀香山回國後,孫中山在村裡實施了一系列新革鄉政措施,甚至還為破除明信摧毀了北帝廟神像。這些行為如今看來是有益社會進步的,可在那個時代的農村,卻是無法被理解的。孫中山遭到了村民的大力譴責,被迫離開老家,避居香港。
孫中山
長兄如父,孫眉很擔心孫中山走上「歪路」。得知孫中山在香港加入了基督教,孫眉更加擔心了。
思來想去,孫眉覺得男人成家才能立業,如果弟弟結婚了,或許就能走正路了。於是,在孫眉的提議下,父母給孫中山物色了一個結婚對象——盧慕貞。
盧慕貞的父親因病早逝,家境慢慢衰敗。作為家中長女,盧慕貞自然知道嫁一個好婆家才是自己的出路。彼時,家境富裕,學業有成的孫中山無疑是上佳選擇。
孫中山一心都在事業上,根本無心情愛,更何況盧慕貞是個大字不識、還裹過小腳的女人。只是孫中山極其敬重父母及兄長,便同意了結婚。
1884年,孫中山與盧慕貞成婚。洞房花燭夜,揭開新娘蓋頭的那一刻,四目相對。面對外貌俊秀、氣宇超凡的新郎,盧慕貞知道,他以後就是她的天。
可孫中山並沒有仔細端詳盧慕貞,因為於他而言,就算長相再好,也只是家人羈絆自己的一種手段。
這樣的開頭,註定了婚姻的悲劇。
一個不被愛的妻子,如何能拴住孫中山那顆嚮往自由的心。結婚沒多久,孫中山就回到香港繼續讀書,而盧慕貞只能獨守空房。盧慕貞總是安慰自己,等到丈夫學業有成就好了。
誰知,孫中山畢業後又去了檀香山。盧慕貞有些失落,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盡好自己的本分,孝敬公婆,操持家務。她知道丈夫對自己沒有情分,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勤勞和孝順。
孫中山看到妻子勤勞持家的樣子,他覺得很放心。尤其是1888年,父親病重,盧慕貞寸步不離地守在病榻前,親奉湯藥。孫中山對盧慕貞更加敬重了,但也僅僅只是敬重而已。
盧慕貞與孫中山及家人
1892年,孫中山完成學業,成為了一名濟世懸壺的醫生,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這期間,盧慕貞先是搬進了丈夫設計的新居,後又帶著兒子孫科追隨丈夫在澳門、香港同住,接著長女孫娫出生。這3年,可以說,是盧慕貞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
盧慕貞以為他們一家將這樣和和美美地過一輩子。可惜,事與願違。孫中山並非池中之物。他在行醫的掩護下,結納反清秘密會社,準備創立革命團體。
1894年1月,孫中山帶著盧慕貞及一雙兒女,突然返回了家鄉。他閉門10餘天,寫了一封信,接著就要獨自北上。盧慕貞匆忙為丈夫打點行囊,望著丈夫遠去的背影,她隱隱感到丈夫這次遠行,將走得更遠。想到此處,她潸然淚下。
確實如盧慕貞所料,這次孫中山北上是要勸李鴻章改良政治、謀求富民強國的新舉措。他又踏出了革命中重要的一大步。
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對盧慕貞來說是陌生的,甚至是恐懼的,她害怕「革命」會讓自己和丈夫越來越遠。
事實上,在這期間,孫中山已經和革命夥伴陳粹芬走到了一起。陳粹芬父母雙亡,家境貧寒,沒讀過書,但她卻有一顆愛國心,且非常容易接受新事物,勇敢、果斷、槍法也很好。
1892年,陳粹芬就開始常伴孫中山左右,兩人一起為革命奔走,為推翻清政府出謀劃策,且多次經歷生死。
1900年革命最艱難的時期,孫中山蟄居日本,清政府多次派密探加害革命黨人。這期間,陳粹芬和孫中山以夫妻的名義共同生活,掩護孫中山。
陳粹芬
有一段時間,陳粹芬每天晚上都悄悄睡躺在房間的地板上,只為第一時間聽到動靜,確保孫中山的安全。孫中山半夜醒來,看到陳粹芬睡在地板上,便心疼地喊她上床來睡,陳粹芬卻說:「沒事,地上涼快點。」
陳粹芬的陪伴和支持,成了孫中山亡命異鄉最大的慰藉,兩人發展出深厚的感情。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陳粹芬為維護孫中山的形象,悄然離開。陳粹芬完美詮釋了「有一種愛叫做成全」。
1925年3月孫中山臨終前,因患肝癌渾身燥熱。這時候,他想起早年間陳粹芬躺在地板上的情形,便讓人將他放在地板上。陪伴在側的宋慶齡立馬上前阻止,孫中山虛弱地說:「我不怕冷,有冰更好。」
若干年後,當陳粹芬得知孫中山臨終前還記得自己曾為他睡過地板,感動得淚流滿面,哽咽地說道:「他記得就好。」
從現代的角度去看,陳粹芬和孫中山的感情並不值得稱頌。但兩人的感情,卻反襯出盧慕貞和孫中山婚姻中最大的問題——無愛。
孫中山娶盧慕貞是為了應付家人,盧慕貞嫁孫中山只是為了尋找一個生活依靠。這樣根基不穩的婚姻,面對一點衝擊,就會土崩瓦解。
2、盧慕貞大方讓孫中山納陳粹芬,卻把丈夫推得更遠:好的婚姻,要三觀相符
得知丈夫和陳粹芬走到一起後,盧慕貞並沒有像現代的女人那樣,和丈夫爭吵,和陳粹芬爭奪。她覺得或許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便更加勤勉地操持家計,對公婆也更孝順了。
閑暇時,盧慕貞會給孫中山親手縫製衣服和鞋襪,決不讓人幫手。因為她要把自己的思念隨著一針一線都縫進其中,讓它們陪伴丈夫走南闖北。可即便如此,孫中山回家的次數還是越來越少。
好不容易盼到孫中山回家,盧慕貞總想趁機和丈夫聊上幾句。可「話不投機半句多」,孫中山同她說革命大業,盧慕貞卻只會說:「你注意身體,多回來看看」。對盧慕貞熟知的家長里短,孫中山更是沒興趣。
孫中山和女兒
後來,盧慕貞乾脆大度地勸孫中山納陳粹芬為妾。一方面,盧慕貞出生於封建家庭,對於男人三妻四妾已經習以為常。另一方面,盧慕貞深知自己無力在革命上幫助丈夫,唯有退一步,讓丈夫納了陳粹芬,才能保全這段本就飄搖的婚姻。
可恰恰是盧慕貞這一委曲求全的做法,把孫中山推得更遠。
孫中山是基督教徒,且接受過新思想,信奉的是一夫一妻制,盧慕貞偏偏希望丈夫納妾。這一矛盾徹底暴露了兩人婚姻中的問題:價值觀、三觀大相徑庭。
好不容易盼來了革命的勝利,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陳粹芬悄然退出。盧慕貞順理成章成為了總統夫人,為世人所矚目。可是,20天後,她卻黯然離開,一個人回到了老家。
世人看來,盧慕貞理應享受無上光榮。可盧慕貞是箇舊式婦女,不僅不懂政治,也不喜歡社交。那些外人看來的榮光,於她而言卻是一種累贅與束縛。
盧慕貞沒想到的是,自己離開不久後,孫中山也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讓位袁世凱。1913年3月,孫中山訪問日本,盧慕貞帶著女兒追隨丈夫來到日本。
這一次隨丈夫訪日,是盧慕貞對這段婚姻最後的掙扎,她也想成為丈夫的左膀右臂,奈何卻被性格、能力所限。
在日本期間,盧慕貞除了早晚帶著女兒外出用餐,其餘時間都待在酒店,從沒外出過。孫中山忙完工作後,會在晚上10點左右和盧慕貞交談30分鐘,隨後又離開。
幾天後,孫中山按計劃西下考察,盧慕貞帶女兒前往東京遊覽。不曾想,途中發生車禍,盧慕貞身負重傷。
隨從詢問孫中山是否需要回去探望盧慕貞,孫中山果斷拒絕了,他聲稱:「不是醫生回東京也沒用,即便是醫生現在也來不及了。況且我們有約在先,不能不守約。」好在因為醫治及時,盧慕貞脫離了危險。
多年後,再次提及這一幕,人人都贊孫中山懂大義,不被私人情感左右。可對於盧慕貞來說,自己面臨生命危險,丈夫卻以事業為重,那種失落與悲哀誰能明白。
經過這一次,盧慕貞真正認清了自己與孫中山在三觀上的差距。孫中山志在天下,而盧慕貞和大多數女人一樣,渴望得到丈夫無條件的庇佑。
只是,身為一個封建婦女,盧慕貞並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失望和不滿。不久後,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暗殺革命人士。孫中山不忍看革命果實被竊,於1913年7月發動二次革命,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再次流亡日本。
也是在這期間,盧慕貞與孫中山的長女孫娫因病去世,年僅20歲。盧慕貞深陷喪女之痛,孫中山則被革命的失敗裹挾,兩人漸行漸遠。
不久後,宋慶齡成為了孫中山的秘書。二次革命的失敗,讓不少人對革命產生了消極情緒,有人甚至因失望而放棄。只有宋慶齡義無反顧地陪著孫中山,投身於革命的洪流中。共同的目標和三觀,讓孫中山和宋慶齡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孫中山與宋慶齡
席慕蓉曾說過:「真正的婚姻,需要夫妻兩人志同道合,也就是價值觀相同,生活態度一致,人生追求相似,最好還有共同的信仰。」
很顯然,孫中山和宋慶齡才是那對三觀一致的愛侶,而盧慕貞和孫中山的婚姻不符合這一點。
多年後,孫中山曾這樣評價盧慕貞:「我的前妻不喜歡外出,因而我流亡的日子裡,她從未在國外陪伴過我。……除了同我的前妻協議離婚外,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盧慕貞在促成孫中山和宋美齡結婚時,也聲稱:「先生為革命到處奔走,我也跟著到處流浪若干年,如今我年事已高,不願再過流浪生活,希望在家鄉安度晚年。」
孫中山志在大業,為了革命他甘願顛沛流離,盧慕貞卻只想守著自己的小家,安穩度日。三觀不同是兩人的婚姻無法長期穩定的最根本原因。
3、離婚時盧慕貞提三個請求:維繫婚姻,要時刻洞察對方的需求
1915年,盧慕貞和孫中山正式簽訂離婚協議。孫中山計劃和宋慶齡結婚,卻遭到了革命黨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孫中山作為革命領導人,要維護自己的形象。
為了促成這段婚姻,孫中山把盧慕貞接到日本,希望她能為自己和宋慶齡說項。這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個場景,盧慕貞公開表示是自願離婚的,這才促成了孫宋結婚。
多年後,人人都讚歎盧慕貞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的性情,把她的退出上升到了家國情懷的角度。
可大家卻忘了,盧慕貞再深明大義,她也是個平凡女人。在簽下離婚協議後,盧慕貞把自己關在房間哭了幾天幾夜。
客觀上來說,盧慕貞有委屈也有大義,但驅使她做選擇的還是婚姻中最本質的東西——價值交換。一段婚姻能否長久,取決於夫妻雙方能否持續地提供對方需要的價值。
於孫中山來說,他一開始之所以接受這段婚姻,一來是為了安撫父母兄長,二來是為傳宗接代。毫無疑問,那時候的盧慕貞是能提供這些價值的。
可到了後期,孫中山先是需要一個能和自己共患難的革命伴侶,所以他和陳粹芬走到了一起;後是需要一個心心相印,且在政治上能幫助自己的伴侶,所以他選擇了宋慶齡。
不管是和丈夫一起革命共患難,還是在政治上幫扶丈夫,有著一雙小腳且大字不識幾個的盧慕貞都做不到。但她也不是沒有爭取過,她在家裡精心侍奉公婆,甚至還大度地讓丈夫納陳粹芬為妾。
1896年,孫中山在倫敦被囚禁,九死一生。彼時,盧慕貞十月懷胎,馬上臨產。聽到孫中山蒙難的消息,盧慕貞擔心受怕、寢食難安,差點以身相殉。
盧慕貞和女兒一家
可以說,為了這段婚姻,盧慕貞願意付出所有,悲哀的是,到頭來還是無法保住婚姻。其實,這也是許多人在婚姻中會遇到的問題:明明付出很多,對方卻不領情。
婚姻是價值交換,這裡說的價值必須是對方所需求的。換言之,孫中山壓根就不需要盧慕貞的種種付出和隱忍。
當然,不管是結婚還是離婚,都是夫妻雙方的共同選擇。盧慕貞之所以同意離婚,也恰恰是因為這段婚姻已經無法提供她需要的價值了。
於盧慕貞而言,當年嫁給孫中山,為的就是求一個安穩生活,有一個可靠的丈夫。一開始,孫中山確實能給到她那樣的生活。
隨著革命事業的發展,盧慕貞必須跟著丈夫顛沛流離,數年間,她從南京到翠亨,從北京到日本。為了配合孫中山革命領袖的身份,盧慕貞還要忍受自己不喜歡的應酬。很顯然,這時候,孫中山已經無法給予盧慕貞想要的安穩生活。
盧慕貞
所以,在日本和孫中山面談時,盧慕貞提出了三個可憐的請求:其一,生是孫家的人,死是孫家的鬼,即便離婚,也不離開孫家;其二,孫科永遠是自己的兒子;其三,自己回鄉後要皈依基督教。
這三項請求看似簡單,其實恰恰滿足盧慕貞追求安穩生活的需求。那之後,她便一直住在澳門孫公館,直至去世。孫中山也遵守諾言,一直把盧慕貞當成孫家人,在兩人離婚後的10年間,孫中山多次寫信問候盧慕貞,稱其為「科母」。
由此看來,經營婚姻最有效的手段便是,時刻洞悉對方的需求,並提供對應的價值。
4、盧慕貞用自己的方式支持革命事業,死後被尊為孫國母:致敬革命人士的家人
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變故,盧慕貞再也不是那個只顧小家的小女人,她的心中也開始裝著孫中山的家族,乃至整個天下。
離婚之後,盧慕貞雖居住在澳門,但她仍像往常一樣,關心和幫助孫家人。每年,她都數次返回家鄉,以孫中山的名義實施多種善舉。
1923年,孫中山創辦了黃埔軍校,盧慕貞積極勸說身邊青年投身革命,並鼓勵他們報考黃埔軍校,給革命事業注入新生和活力。
1938年11月,日軍攻陷廣州,中山縣民眾召開抗日救國大會,已經71歲的盧慕貞不顧危險參加大會,並想辦法在澳門為游擊隊購買抗戰物資。
盧慕貞和家人
此外,離婚後,盧慕貞一直和宋慶齡姐妹相稱,還叮囑兒子孫科要敬重宋慶齡。對於孫中山曾經的革命伴侶陳粹芬,盧慕貞也多方照顧。她多次讓兒子孫科前去馬來西亞探望陳粹芬,並邀請陳粹芬攜養女孫容回國居住。
後來,南洋戰亂,孫科以請求陳粹芬照顧自己的孩子為由,把她接回國內,和盧慕貞一起居住在澳門的孫公館。
孫中山去世後,宋慶齡東奔西走,積極投身革命。由於精力有限,對孫家人照顧的較少。而盧慕貞和陳粹芬攜起手來,共同撫育孫家後代。
1921年2月,孫中山與盧慕貞之女孫婉結婚,盧慕貞讓陳粹芬同樣作為母親出席婚禮,可見盧慕貞的心胸之寬廣。
盧慕貞和陳粹芬
1952年,盧慕貞在澳門病逝,享年85歲。在她的遺物中,除了自己的穿過的衣服和哀思錄,其餘都是和孫中山有關,包括孫中山的家書、照片、借據、舊西裝、印章、安樂椅等等。
盧慕貞以她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高尚的品德,獲得了世人的愛戴,在澳門被尊為「國母」,她的墓碑上刻著「孫國母盧太夫人」7個大字。或許,這就是這個可憐又可敬的女人一生最好的註腳。
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不僅僅是因為一代又一代革命人士的前赴後繼,更是因為有無數如盧慕貞和陳粹芬這類革命人士的家人,在背後默默支持,謹以此文致敬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