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歐洲許多國家都由君主統治,而這些國家的君主都是德國人很多皇室成員。考慮到有些統治者的家族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而有些則只有幾十年,為什麼他們中有這麼多德國人?這可以用一件事來解釋,那就是德國的統一較晚。
在18世紀初。德國人們在歐洲不像法國人、英國人或西班牙人那樣統一。他們被分成許多群體,以小國的形式存在,其中許多都有自己的君主,這些君主會把自己的孩子嫁給任何有孩子的人。
比如,一位普魯士公主嫁給了奧蘭治王子,一位布倫斯威克公爵夫人嫁給了丹麥國王,一位公爵夫人嫁給了瑞典國王,還有一位來自梅克林堡,嫁給了英國國王。考慮到這些都是小國,所以與他們結婚風險不大,而與法國王室成員結婚可能會引發繼承權問題,而且法國會進行施壓。
挪威也是如此,儘管挪威在1905年從瑞典分裂時選擇了丹麥王子作為他們的王位。德國和奧地利的皇室家族都起源於神聖羅馬帝國。幾個世紀以來,他們都慢慢地從伯爵到公爵,再到大公和國王,增加了自己的財產和頭銜。在有皇帝之前,神聖羅馬帝國沒有很多機會讓皇室以外的家族發展,所以這些家族一直是德國人。
俄國中也曾擁有德國皇室。彼得大帝是羅曼諾夫家族的一員,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也是她死後無兒無女,王位傳給了侄子彼得三世。彼得的父親是荷爾斯泰因公爵,因此他是家族的一員。現在,彼得和他的妻子凱瑟琳,保留了這個名字,將他們自己與他們的帝國聯繫在一起,一直掌權很久。
比利時,作為普魯士和法國之間的緩衝國,它不能與任何一個國家結盟。因此,英國人讓薩克堡的人和國王侄女的丈夫哥達保持親密關係,以確保比利時的獨立。
羅馬尼亞也曾有過一位德國君主。當它的第一任統治者,一個土生土長的羅馬尼亞人,變得專製得時候,他在一場政變中被推翻。由於這個新國家剛剛從奧斯曼帝國脫離出來,因此為了保持獨立,貴族們從普魯士的佐蘭皇室家族中挑選了一位王子。這基本上保證了他們從鄰國俄國,奧斯曼和奧地利手中獨立出來。
保加利亞也曾有過別國皇室,原因也類似。最初,它由俄國皇帝的侄子統治,但他被推翻了。在表現糟糕之後,他被一個奧地利支持的候選人取代。之所以不像羅馬尼亞選一位德國人,因為奧地利和匈牙利都不在他們的邊境上。在這之後,這些皇室家族仍然在保加利亞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