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總計3530字,閱讀完大概需要12分鐘)
系列內上一章節,我們普及了朱元璋第八子朱梓的故事,全網幾乎都很難找到有關於朱梓的詳細介紹。今日,我們延續著這股勁頭,繼續說明朝,講藩王。
今日之主角,是朱梓的十二弟,他用了與自己八哥一樣的方式來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只不過當他付之一炬的時候,皇帝已經是侄子輩的朱允炆。
他的離世,直接造就了四哥朱棣的起兵,所以換個角度思考,這一把火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在奔入火海的剎那間,什麼骨肉親情都不再重要了。
今日的主角是,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
影視作品裡朱柏的劇照
- 七歲封王,十四就藩
朱柏,朱元璋第十二子。1371年9月12日,朱柏出生,他的母親是順妃胡氏。說到這位順妃胡氏,她是臨川侯胡美的女兒。胡順妃為朱元璋只生下朱柏一個兒子,無其他子女。
朱柏十三歲那年,胡順妃的父親胡美與胡美兒子,以及其他家眷盡被誅殺,罪名是什麼無所謂,當然也是受「胡惟庸案」的牽連。至此,順妃胡氏在歷史上的記載也消失,所以,朱柏的母親的生平,從史實的角度上來看,是一個謎。
1378年農曆正月初一,不足6歲半的朱柏受封為湘王。同日受封的還有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當時不足7歲,被封為蜀王;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當時3歲半,被封為豫王(後來改封代王);朱元璋第十四子朱楧,當時不足1歲半,被封為漢王(後來改封肅王);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當時不足1歲,被封為衛王(後來改封遼王)。這一次封王,也是朱元璋第二次分封諸子。
洪武十八年(1385年),14歲的朱柏就藩荊州府,開啟新生活。就藩前,朱元璋將靖海侯吳禎之女嫁於朱柏,是為湘王妃。
- 自幼聰慧,性好學問
朱元璋有一個規矩,在分封諸王準備就藩到封國的時候,會賜給每名皇子一條玉帶佩戴在身上。
在朱柏即將就藩之前,也進行了這樣一個儀式。朱元璋會命諸位皇子轉身,讓各自查看腰帶後方的裝飾品,其餘的皇子都轉身背對父皇,唯獨朱柏將腰帶轉過來給父親查看。朱元璋問他為何要這麼做呢?朱柏回答說:「君父不可背也!」
這也是明朝歷史上著名「不背君父」的故事。朱元璋聽罷自己的兒子如此懂事,也甚感欣慰。
朱柏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愛好學習,常讀書至夜半時分。這可是一個皇帝的兒子,我們把時間線放到當今社會,如今一些所謂的「衙內」,老爸是個處長都恨不得「老子天下之一」,所以說,放眼當時,朱柏絕對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所以您認為朱柏就是一介文弱書生?事實上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才子。史書記載,朱柏喜愛談論軍事,膂力過人,弓矢刀槊運用自如,騎馬飛快,具有豪邁的氣概。
好讀書之人自帶三分氣質 好讀書之人自帶三分氣質
朱柏不論去到何處,必定會隨身攜帶青白色的書囊裝載書籍,即使遇到寒冷或酷熱的天氣,依舊不會荒廢時光,專心讀書。尋訪大山之時,如若途中見到秀麗的山水勝境,朱柏也會流連忘返,必定要為美景賦詩作文,並銘刻於石上。
簡單總結一句,這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好在這是「以嫡立長」的明朝,這要放其他任何朝代,都是儲君爭奪站的生力軍。
- 風度儒雅,詩詞書畫
朱柏喜愛道家學說,自號為「紫虛子」。
除此之外,朱柏還風度儒雅,善於書畫詩詞,並且具有高深的書法功底,書法遒勁,解縉稱其「書法深繹晉人,精思動合矩度。」《明畫錄》稱他擅長繪畫嬰兒,可惜,幾百年來,各種風波,朱柏已無畫作存於今世。
與此同時,朱柏的詩歌文筆豐腴,清麗飄飄有出塵之想,這或許也與他喜愛道家學說有關。其詩作有《贊張真仙詩》、《贊趙元帥》、《贊真武》等數首詩作留存。
- ·武定乾坤,吾輩當先
前面的敘述中,我們講到過朱柏能文能武。其能文的特質,現在經過如此多文字的描繪,我相信基本上各位看客也有一個成熟的形象了。
但其武功卓絕,體現在何處?
史載,朱柏曾數次率軍出征,洪武年間有降兵於常德發起叛亂。又流竄至荊州虎渡河一帶。由於朱柏的封國在荊州,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清除流寇的任務。
朱柏當時分析時局認為,當時敵軍士氣旺盛,必須先挫其銳氣,使他們的軍隊士氣低落,若讓敵軍逃往塞外,禍害將會更嚴重。
朱柏隨即調兵遣將,奮勇作戰,成功擊敗敵軍前鋒,並率兵沿路追擊,使叛軍無法逃入塞外,敵軍屢次戰敗,最後敗退至延安被徹底殲滅,朱元璋對朱柏甚是嘉獎,特地召朱柏至南京慰勞其功績。
朱柏也是平常人,他不可能總是勝利的一方。
洪武三十年(1397年),也即是朱元璋駕崩前的一年。朱柏奉命擔任副將與六哥楚王朱楨共同討伐古州,也就是如今貴州的一帶少數族裔。擔任主帥的楚王朱楨向朝廷索要軍糧三十萬石,卻又不親臨戰陣指揮軍隊,使這次征討蠻寇的軍事行動頗不順利,明太祖後改命二人修築銅鼓城後率軍返回封國。
面對軍事行動,朱柏始終從容不迫,這是他作為皇子的義務,也是作為親王的職責。
- 慘遭陷害,從容赴死
1398年6月24日,老父親朱元璋駕崩,雖說朱元璋當時已經是70歲的古稀老人,面對死亡,他自己也許早已無所畏懼。但是他的離世,對於十二子朱柏來說,還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我們這裡先分析一下朱柏的家庭關係。
首先,他的母親胡順妃只有他這樣一個兒子,無其他子女,換言之朱柏無同母的兄弟姐妹;再者對於朱柏母親的記載,歷史上少之又少,大概率,其母親與其外祖父胡美都在1384年,受「胡惟庸案」牽連而被誅殺。
早在他母親和外祖父一家出事之前,後來才成為他老丈人的吳禎在1379年便已去世。吳禎之女吳氏是朱柏的王妃,吳氏的兄弟吳忠繼承了父親靖海侯的爵位,可惜卻在1390年受「胡惟庸案」的牽連被削除了爵位。另外,朱柏與王府的王妃妾室等,總共只育有兩個女兒,卻都早夭。換言之,1398年那個檔期,能夠令朱柏眷戀世間的唯一親人(其他異母兄弟暫且不談),也就是這位老父親了。
1398年,老父親朱元璋去世,朱柏的精神世界因此崩塌,哀痛萬分,甚至萌生了棄世之意。但是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大侄子建文帝對於他的指控。
建文帝朱允炆比這位十二叔小6歲,2022年初播映的電視劇《山河月明》里寫到,稱朱允炆父親朱標十分欣賞這位十二弟,但沒曾想,朱柏與朱允炆叔侄二人卻互相憎惡。
建文元年(1399年),朱柏遭人指控有意圖謀反,罪名是「偽造寶鈔」與「濫殺無辜」。朱允炆隨即降旨要求朱柏立即入南京城接受詢問。但是朝中大臣卻出了一個更絕的主意,他們開會討論後,提議決定派遣軍隊把兵器藏在裝滿木材堆的車子里並偽裝成商隊,直到抵達荊州後,準備逮捕朱柏的兵士出其不意的包圍了朱柏的府邸。
至於是誰提的建議,省愚沒有查到,盲猜,可能是齊泰與黃子澄,當然,也可能是主張削藩的其他大臣。
當自己的府邸被包圍後,朱柏覺得自己蒙受了巨大的冤屈。史載,朱柏發出了生命中最後一次驚呼:「唉!我觀前代大臣,遇到昏暴之朝而下獄,往往多自盡而亡。身為太祖之子,父皇逝世,我既不能探望病情,亦不能參與葬禮,抱憾沉痛,活在這世上還有什麼樂趣呢!今日又將受辱於奴僕之輩嗎?我豈能如此苟且求生!」
言畢,朱柏親手放火焚毀湘王府,並穿戴好親王的衣冠,手執弓箭騎著白馬躍入火中自盡,王妃妾室以及王府一眾人皆從朱柏而死。那一天是1399年5月18日,去世的朱柏,尚不足28周歲,無子,國除。
十二叔沒了,可以說是被操之過急的朱允炆給逼死的。但是此刻朱允炆卻給朱柏上謚號「戾」,得如此惡謚,可見二人那關係。
永樂初年,朱棣稱帝後憐憫朱柏無罪而死,恢復了朱柏的名譽,改謚為「獻」,所以也稱這位明朝唯一的湘王為湘獻王。
朱元璋為十二子朱柏後裔所定譜係為:「久鎮開方岳,揚威謹禮儀,剛毅循超卓,權衡素自持。」由於朱柏無子國除,這一譜系也作廢。
- 對於朱柏的一點思考
對於朱柏,其實有很多話可以說。
這位難得一世的才子,文武雙全,謙遜有思維,尊重長輩,有一方的擔當。但是本質上講,他在朱允炆心中,是個軟柿子。
我們前序文章中多次提及,朱允炆登基時,父親,二叔,三叔都已去世,對於威脅最大是四叔朱棣,其次是五叔朱橚。對於五叔朱橚,早在1398年就已經被朱允炆廢為庶人。到了1399年年初,七叔朱榑也被廢為庶人,還與朱橚囚禁在一起。此時,朱柏的兄長里,存活於世的沒有被廢的,不提最具備威脅的四哥,也就只剩下六哥楚王朱楨與十一哥蜀王朱椿了。朱楨,與世無爭,主要精力放在平定南方少數族裔的叛亂中;朱椿,這位可是終明一世都難得一遇的賢能之王,找不到破綻。
所以,雖說朱柏能文能武,但是他畢竟沒有四哥朱棣那樣的戰功赫赫與早年經歷,所以拿下朱柏這個相對較軟的柿子,才是朱允炆為削去燕藩終極目標的第一步。
同時,也是因為朱柏王府這一場大火,堅定了朱棣靖難的決心,在朱棣看來,當然這是史家觀點,認為如果朱棣不提前反抗,後果就如同朱柏這般。
朱允炆削藩對嗎?當然對,但是省愚認為,操之過急。
齊泰、黃子澄是忠臣嗎?當然是,但是省愚認為,缺乏長遠的考慮。
至於其他之於朱允炆的評價,在此不做贅述,請各位看客移步《省愚說明帝-明惠宗朱允炆》有詳細論述。
至此,關於湘獻王朱柏的故事,就講述到此,我們收拾一下心情,整理整理思緒。系列內下一輯,我們講述大明第一賢王,蜀王朱椿及其支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