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朱宸濠 形象)
大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
地方上傳來消息,受封在江西,並且久懷異心,早就想要圖謀作亂的寧王朱宸濠殺死當地朝廷命官,起兵造反,想要把大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拉下馬來。
藩王作亂,這不是新鮮事兒。
當年明成祖朱棣一支軍隊,一座孤城就敢起事,而且還把建文皇帝朱允炆揍了個下落不明,實在是給之後的藩王們樹立了個很好的榜樣。
多年前成功的例子在那裡擺著,這讓寧王朱宸濠同志十分心動,朱棣可以,我朱宸濠憑什麼不行?
再說了,當年建文帝朱允炆施行仁政,教化天下,本質上也是個明君,這樣的明君說倒台就倒台,他朱厚照不過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收拾他還不是白給?
事實證明,朱宸濠同志有些過分自信了,他或許把自己當成了五征漠北,六下西洋的朱棣,但此時的朱厚照,卻絕不是個一無是處的昏君。
朱厚照愛鬧,但遇到正經事兒絕不胡鬧。
朱厚照愛玩,可碰到干係重大的國事也絕不瞎玩。
朱厚照天天吃喝玩樂,但當皇帝該乾的工作,他也一樣都沒落下。
所以當寧王叛亂的消息傳到京師,朱厚照當即決定,要御駕親征,先打朱宸濠個馬趴再說。
明朝的大臣們什麼都聽得,唯獨聽不得「親征」兩個字。
(土木堡之變)
此時離明英宗去瓦剌留學(土木堡之變)不過七十年的時間,當年數十萬大軍折戟沉沙,灰飛煙滅,就連皇帝都被俘虜的慘劇歷歷在目,現在不過一個世紀,你朱厚照又想要出去浪?
你在戰場上受傷了怎麼辦?打了敗仗怎麼辦?你被寧王朱宸濠俘虜了又怎麼辦?
在這樣的前車之鑒和無限擔憂下,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一干大臣們堅決表示反對,死活不同意皇帝親征。
大臣們的態度十分堅決,不過,朱厚照很顯然不是一個能被管得住的主兒。
他不慌不忙,十分平靜地下了一道旨意,然後組織兵馬,揚長而去。
誰,也攔不住我。
這道聖旨的內容很短:
《明史》:再言之,極刑。
誰再敢跟我唱反調,就地處死,先槍斃再調查,保證沒有一個冤假錯案。
大臣們的態度很硬,沒想到皇帝的態度比他們更硬。
多年的政壇交鋒,多年和這幫老學究們交道的經驗告訴朱厚照,小事兒可以忍讓,但大事兒決不能慣著他們。
由是,一意孤行的朱厚照同志於同年八月二十二日浩浩蕩蕩地從京師出發,打算開拔江西,給寧王朱宸濠打個滿地找牙。
明朝的皇帝,骨子裡似乎都有一點好戰的基因,他們如此熱衷於御駕親征的原因大多數只有一個,那就是想要在北方建立軍功,樹立自己的威信,同時能讓史官在史書上給自己記上這麼濃墨重彩的一筆。
(明武宗朱厚照 畫像)
當然了,除了這個大多數,我們的朱厚照同志還有一個個人原因,那就是這位皇帝天性愛玩,厚重的宮牆和沉悶的紫禁城關不住朱厚照,他的腦海中日日重複的只有一句話: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正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所說: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過鮮亮了。
朱厚照不是一隻鮮亮的鳥,但他不介意成為一條自由翱翔的龍。
不過,四天過後,即八月二十六日大軍走到涿州(河北省保定市代管縣)地界時,前線卻傳來了一個十分不好的消息——南贛巡撫王守仁已經活捉了不爭氣的寧王朱宸濠,並且基本平定了叛亂。
王守仁的意思很明顯,事情我已經搞定,外面太危險,您還是趕緊回家吧。
這個消息宛如晴天霹靂,差點沒把朱厚照給氣暈過去。
好你個王守仁,好你個王守仁!
我興師動眾,辛辛苦苦,長途跋涉,大費周章地搞御駕親征,目的就是為了來江西過一把打仗的癮,順便給自己刷一刷聲望值,你倒好,你直接搶先替我把事兒給辦了。
叛亂你平定了,寧王朱宸濠你給抓了,那我還親征什麼?
(古代揚州)
不過,心態樂觀積極的朱厚照很快調整了心情,改道去了揚州府。
揚州,地處江南水鄉溫潤之地,氣候適宜,鍾靈毓秀,界首茶干,寶應慈姑,四時風物,各有不同。
朱厚照的意圖也很明顯,既然仗打不起來了,那我順便去揚州休閑娛樂一下總沒問題了吧?
大臣們當然沒有意見,誰都不想「言之被極刑」,你愛玩你就玩唄,順便也能帶著我們玩一玩。
大臣們所理解的玩,不過是遊山玩水,吃吃喝喝,但朱厚照到了揚州之後,他「玩」的尺度卻稍微有那麼一點大。
朱厚照上午在揚州城外打獵,中午回揚州城找飯店吃飯,這還算比較正常,但到了晚上,朱厚照原形畢露,居然跑到揚州城的各大妓院去參觀瀏覽,順便檢閱妓女。
那場面十分壯觀,環肥燕瘦的妓女們站成一排,朱厚照看完這個看那個,一邊看還一邊發表評論:
「這個太瘦」「這個太胖」「這個太高」「這個太矮」,恐怕皇帝平時看摺子也沒這麼認真過。
而經過朱厚照同志親自點評過的妓女們一時間躋身名流,就連身價都漲了幾番。
這一玩,就是足足八個月。
而早在半年以前,南贛巡撫王守仁就已經把寧王朱宸濠抓到了南京,等待朱厚照的處理意見。
(王守仁 畫像)
畢竟是藩王,又是皇帝的親戚,王守仁雖然能抓,但卻無權殺掉。
是殺是關還是把他就地給放了,要把情況上達天聽,等候皇帝發落。
但奇怪的是,王守仁摺子上了一封又一封,朱厚照一概留中,一個字也不批複。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王守仁不是閑官,他的光陰可不是白來的,他負責巡撫江西南部,哪兒有時間因為一個朱宸濠跟皇帝在這乾耗著?
但皇帝是天王老子,他就是要拖著你,你能怎麼辦?
不過,王守仁畢竟是通天徹地的古今第一大賢,他很快福至心靈,又上了一封摺子,在摺子上表示,這次能平定江西叛亂,活捉寧王朱宸濠,全靠皇帝指揮有方,所有功勞應該都是皇帝的。
這封摺子送上去,果然有奇效,朱厚照開開心心地接收了朱宸濠,並且宣布即日啟程,返回京師。
皇帝終於要回家了,大臣們很開心,因為皇帝只要返回京師,返回紫禁城,就意味著他們不用再提心弔膽了。
不過很顯然,大臣們有些開心得太早了。
皇帝出征的時候是急行軍,為了能搶在王守仁前邊,一天能走八百里,而現在無事一身輕,皇帝可以說是一天走三步,三步走一年,一路上走走停停,玩的是不亦樂乎。
(清江浦)
朱厚照從揚州出發,漫遊鎮江府,登臨金山頂,從瓜州過長江,於正德十五年九月,最終抵達了清江浦。
清江浦是古代地名,參照史圖,其大致範圍是在今天的江蘇淮安清江浦區。
河浦開埠於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屬京杭大運河沿線,交通便利,為漕運錢糧屬地,更有南船北馬,九省通衢,天下糧倉的美譽。
朱厚照到了清江浦,見水面波光粼粼,魚翔淺底,四周風景優美,可就不打算走了。
這樣的4A級景區,必須得打一波卡啊。
隔岸觀景,問題不大,但朱厚照從來不是個省油的燈,他非要操持小船到水面上去捕魚,結果這哥們駕駛技術不太嫻熟,魚沒捕多少,反倒是在船上一個趔趄,腳底一滑,倒栽蔥似的落了水,侍從們七手八腳把朱厚照撈上來的時候,皇帝的身體情況當時看就已經不太樂觀了,返回北京後更是健康抱恙,幾乎連朝也不能上了。
落水引發肺疾,肺疾引發炎症,炎症治不好,那可就容易出事兒了。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正月十四。
已經返回京師多日的朱厚照突然口吐鮮血,一頭栽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
三月十四日,彌留之際的朱厚照輕描淡寫地留下了一句話,龍馭上賓,大行而去,時年三十一歲。
朱厚照臨死前說: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
以前的事都是我做得不對,現在造成這種局面,怪不得臣公們。
(楊廷和 畫像)
這位一生放浪不羈愛自由的皇帝,直到臨死之際,終於開始有所悔恨。
恨天,恨地,恨自己少不經事,恨自己年少輕狂,恨上天給他的時間不夠多。
可那又能怎麼樣呢?
這江山是主,人是客,無論千般不舍,到了離開的時候,總要離開。
皇帝雖然總是自詡神靈,但皇帝說來說去,也不過是肉體凡胎,吃五穀雜糧,歷愛恨情仇,最後塵歸塵,土歸土,化做一捧黃土。
朱厚照死了,這個世界與他無關了,但大明王朝仍然存在,千里錦繡,萬里江山仍然存在,更為要命的是,朱厚照在位的時候由於整天都在瞎玩,反倒把封建帝制時代中皇帝最為重要的責任和義務給忘了,那就是,皇帝無子,一個兒子也沒有。
皇帝沒兒子,那麼大明江山要由誰來繼承?
現在,滿朝文武把目光看向了臨時總理朝政的內閣首輔——楊廷和。
紫禁城外煙波浩渺,落日熔金,山河壯美,一如往昔,現在,歷史的走向,捏到了楊廷和的手上。
這是楊廷和生命中平平無奇的一天,也將會成為,決定大明命運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