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2022年07月07日20:17:35 歷史 1533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大家好,我是小編芝士,帶你了解世界上各種奇妙的知識。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代首輔張居正的故事。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你出生在荊州府江陵縣的一位秀才家裡,在你出生時,你曾祖父曾做了個夢,月亮照影在水中,一隻白龜從水中浮起。於是,他為你取了個乳名「白圭」,取白龜的諧音,希望你來日能夠光宗耀祖。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你從小便聰穎過人,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12歲時,你去參加童試,聰明伶俐的你一下子就獲得了荊州知府李士翱的喜愛,他希望你能成為國家棟樑,給你改名為居正。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一年之後,你去參加鄉試,本以為能一舉奪魁,沒想到湖廣巡撫顧璘認為你年紀太小,應該多加磨礪。你落榜了,但是你絲毫不氣餒,三年後你再次參加鄉試,順利成為了一名少年舉人。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正所謂「少年得意須盡歡」,23歲時,你中了二甲第九名進士,當上了庶吉士。庶吉士是皇帝近臣,也是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在內閣重臣徐階的教導下,你日復一日地學習國家的規章制度,見識到了內閣的鬥爭,對朝廷的政治以及邊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在你發現朝廷的弊病之後,你寫下了一篇《論時政疏》,陳述了你想要改革政治的一些想法,但是明世宗根本不理你。你心灰意冷,身子也不太好,請病假去了故鄉江陵,你花了三年時間,到處遊山玩水。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這個期間,你又看到了更多的民間問題,寫下了《荊州府題名記》,說道「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并」。看到民生疾苦,你於心不忍,又返回翰林院任職,為百姓發聲。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光在翰林院任職不夠,你一個人的勢力不足以完成改革的大事。於是你去兼任國子監司業,當了老師之後,你有了很多人脈,他們未來都有很大可能進入官場為官。慢慢的,你的官越做越大,做到了首輔的位子上,你提出了改革政治的方案,堅持「整飭吏治,富國強兵」,為老百姓、國家考慮。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為了實現改革政治的方案,你打算從國防入手,鞏固國防。你為皇帝出謀劃,解決了韃靼首領俺答進攻的威脅,與韃靼達成了友好的國家關係,在沿邊三鎮開設馬市,使得兩個國家可以進行貿易往來。解決完國防問題,你就把矛頭對準國內吏治問題。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對於吏治問題,你想了一個辦法—「考成法」,就是從內閣到六科,從六科都到衙門,層層考試,一層管著一層,責任明確。這個辦法對整頓田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在面對明神宗時,你也據理力爭,要求明神宗節省「一切無益之費」,最終你贏了,皇帝停止了重修慈慶、慈寧二宮及武英殿等耗費錢財的事情,官員們受到影響,也紛紛開始節儉。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願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你的一生,忠於國家,始終為百姓服務,為了完成改革,你甚至放棄了回家為父親守孝,縱使被人們諸多誤會,也堅持完成改革的使命。1582年,你病逝了,但是你為國事夜以繼日地操勞始終被人們銘記,神宗為你取下謚號「文忠」。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這就是一代首輔張居正的故事,感謝您的觀看!如您有其他看法,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出您的看法,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評論收藏,一起討論最有趣的故事~

一代首輔張居正:他曾輔佐皇帝開創「萬曆新政」,難得的治世之才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著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著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