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芝士,帶你了解世界上各種奇妙的知識。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代首輔張居正的故事。
你出生在荊州府江陵縣的一位秀才家裡,在你出生時,你曾祖父曾做了個夢,月亮照影在水中,一隻白龜從水中浮起。於是,他為你取了個乳名「白圭」,取白龜的諧音,希望你來日能夠光宗耀祖。
你從小便聰穎過人,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12歲時,你去參加童試,聰明伶俐的你一下子就獲得了荊州知府李士翱的喜愛,他希望你能成為國家棟樑,給你改名為居正。
一年之後,你去參加鄉試,本以為能一舉奪魁,沒想到湖廣巡撫顧璘認為你年紀太小,應該多加磨礪。你落榜了,但是你絲毫不氣餒,三年後你再次參加鄉試,順利成為了一名少年舉人。
正所謂「少年得意須盡歡」,23歲時,你中了二甲第九名進士,當上了庶吉士。庶吉士是皇帝近臣,也是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在內閣重臣徐階的教導下,你日復一日地學習國家的規章制度,見識到了內閣的鬥爭,對朝廷的政治以及邊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你發現朝廷的弊病之後,你寫下了一篇《論時政疏》,陳述了你想要改革政治的一些想法,但是明世宗根本不理你。你心灰意冷,身子也不太好,請病假去了故鄉江陵,你花了三年時間,到處遊山玩水。
這個期間,你又看到了更多的民間問題,寫下了《荊州府題名記》,說道「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并」。看到民生疾苦,你於心不忍,又返回翰林院任職,為百姓發聲。
光在翰林院任職不夠,你一個人的勢力不足以完成改革的大事。於是你去兼任國子監司業,當了老師之後,你有了很多人脈,他們未來都有很大可能進入官場為官。慢慢的,你的官越做越大,做到了首輔的位子上,你提出了改革政治的方案,堅持「整飭吏治,富國強兵」,為老百姓、國家考慮。
為了實現改革政治的方案,你打算從國防入手,鞏固國防。你為皇帝出謀劃,解決了韃靼首領俺答進攻的威脅,與韃靼達成了友好的國家關係,在沿邊三鎮開設馬市,使得兩個國家可以進行貿易往來。解決完國防問題,你就把矛頭對準國內吏治問題。
對於吏治問題,你想了一個辦法—「考成法」,就是從內閣到六科,從六科都到衙門,層層考試,一層管著一層,責任明確。這個辦法對整頓田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
在面對明神宗時,你也據理力爭,要求明神宗節省「一切無益之費」,最終你贏了,皇帝停止了重修慈慶、慈寧二宮及武英殿等耗費錢財的事情,官員們受到影響,也紛紛開始節儉。
「願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你的一生,忠於國家,始終為百姓服務,為了完成改革,你甚至放棄了回家為父親守孝,縱使被人們諸多誤會,也堅持完成改革的使命。1582年,你病逝了,但是你為國事夜以繼日地操勞始終被人們銘記,神宗為你取下謚號「文忠」。
這就是一代首輔張居正的故事,感謝您的觀看!如您有其他看法,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出您的看法,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評論收藏,一起討論最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