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又說明話,《夢華錄》驚現絕對——煙鎖池塘柳,那柳九又是誰

2022年07月05日01:47:12 歷史 1694

劉亦菲陳曉主演的《夢華錄》追到第九集,宋引章和池衙內比賽,出了一個影視劇慣用的絕對「煙鎖池塘柳」,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宋人又說明話,《夢華錄》驚現絕對——煙鎖池塘柳,那柳九又是誰 - 天天要聞

的確,這個絕對在多部影視劇中曾經出現,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劇中的浙江巡撫王亶望就問自己的養女蘇卿憐,說皇上出了個絕對,請蘇卿憐一定要對出,讓他能在皇帝面前擺平些事情。

宋人又說明話,《夢華錄》驚現絕對——煙鎖池塘柳,那柳九又是誰 - 天天要聞

蘇卿憐面見乾隆皇帝後,先是一陣猛誇皇帝絕對如何如何好,接下來給出了自己的下聯:炮堆鎮海樓。

宋人又說明話,《夢華錄》驚現絕對——煙鎖池塘柳,那柳九又是誰 - 天天要聞

那麼網路上,對「煙鎖池塘柳」傳比較多的,都是這個橋段:據傳,在一次科舉考試中,有兩位才子能力都很出眾,難分勝負。到了殿試的時候,乾隆出了一上聯來考這兩位才子,此上聯為:「煙鎖池塘柳」。沒想到上聯一出,就有一才子扭頭便走。要知道,就算是現在,考生如此無理對考官,都是對考官的不尊重,更何況是在古代,皇帝更是最高的統治者,這種無理的行為都有可能招來殺生之後,但是不但沒有追究,反而讓他做了狀元。

影視劇拍多了,都以為「煙鎖池塘柳」變成了乾隆皇帝專用的了。

如果說「煙鎖池塘柳」是乾隆皇帝出的對子,那麼北宋的宋引章,說上乾隆皇帝的對子,好像有些個不對勁。但是,我們還是要探尋一下「煙鎖池塘柳」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根據百度百科給我們的顯示:該句最早見於陳子升的《中洲草堂遺集》,其為此作了三個對句,寓於四首詩中。「煙鎖池塘柳」可認為是歷史上的絕對,因其結構上五個字使用五行作為偏旁;意境上描繪了一個幽靜的池塘、綠柳環繞、煙霧籠罩,因此欲對出合乎五行並且意境相符的詩句實屬不易。

那麼這個陳子升又是什麼時代的人呢?

陳子升(1614年-1692年),字喬生,號中洲。南海沙貝村人。看了生卒年表,我們才知道,原來他是明末清初時候的人,所以在清朝歷史劇中,用他的對子,絕對是可以的。

那麼他編的《中洲草堂遺集》,到底是本什麼書呢?

按照百度百科顯示的資料,因陳子升是詞曲家,所以這個遺集,好像是一個古琴曲譜,而對於這個古琴樂譜,百度百科表明的是「陳子升輯」,這個「輯」,按照現代解釋,一是編輯;輯錄。二是整套書籍、資料等按內容或發表先後次序分成的各個部分。那這樣也不排除,儘管說陳子升在遺集中作了三個對句,也不排除他從其他古籍中收錄過來。但是北宋仁宗年間,距離陳子升生活的明末清初要600年,中間隔了一個元朝,兵荒馬亂的,能不能收集到,也是個問題。

如果不是收集的,那麼宋引章該不該在北宋背景的歷史劇中說這個對子呢?
說到這個對子,因陳子升是詞曲家,正好刷到《夢華錄》第10集中,為花魁張好好牽馬的柳九官人

那麼這個柳九官人的原型是誰呢?

宋人又說明話,《夢華錄》驚現絕對——煙鎖池塘柳,那柳九又是誰 - 天天要聞

宋人又說明話,《夢華錄》驚現絕對——煙鎖池塘柳,那柳九又是誰 - 天天要聞

《夢華錄》提供了兩條線索,一是最會寫曲子詞,二是柳工部。那這個能在北宋對得上,估計也就只有柳永了。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關鍵柳永是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那劇中為啥稱他是柳工部?主要是宋在工部下亦設屯田司,置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屯田、營田、職田、學田、官莊之政令及其租入種刈,興修給納諸事。

所以劇中給他安排個柳工部的別稱也是合適。

不知道這個原型人物,小編分析對不對,還請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著炎炎烈日,楊少華坐著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
痛別!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聞

痛別!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7月5日18時15分,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原院長、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歲。王祖耆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1945至1948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52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電機系碩士學位後於美國西北大學任助教;1955年9月與錢學森同船回國...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 天天要聞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1936年北平一個冬夜,大作家沈從文失魂落魄地敲響了總布衚衕三號的大門。開門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著門外這位文壇好友,只見他一米六幾的個子在寒風中微微發抖,臉上滿是淚痕。能讓寫出《邊城》這般純凈文字的男人,哭成這樣,一定是天塌下來了。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