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2022年07月04日23:17:36 歷史 1528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王朝不斷被更迭,算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前朝統治者不作為,就會被別人給取代,新王朝的建立對於新帝來講,絕對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自然很重視。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牽扯到一點就是王朝稱號,開國之君相當關注,寄希望於江山永駐。不過卻有一個帝王起國號時圖省事兒,用自己的姓做皇帝,他就是南陳開國之君陳霸先。目前陳已經發展成了中華民族大姓,家族湧現出不少佼佼者。

陳朝輝煌過一時

後人對於南陳,印象最深刻就是陳後主那首《玉樹後庭花》,被傳為亡國之音。當時面臨生死存亡之時,陳後主不思擊退隋軍,還和嬪妃在御花園賞月。隋朝大軍攻入皇宮當中,他和兩個嬪妃被別人從枯井撈出來,看著十分的狼狽。有人感嘆丟了老祖宗臉,別忘陳國的開國君主陳霸先,可是一個了不起人才。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算是一個個混亂的時期,國家君王經常「頻繁換人」。有些臣子、皇親國戚順勢上位,會改換王朝稱號。相對於北方要面臨著「一分為二」,,南朝是「徹底的改變」,從劉宋到後陳都是如此。當然有人起兵造反的前提,就是本朝君王「不給力」,所以給了別人機會。

陳國「前面」是梁,梁武帝算是他另外一位伯樂,前期執政不錯。但是他後期「沉迷於」佛教,動輒就要出家,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陳霸先雖然當皇帝時間短,但是不可否認他的貢獻很大,選賢舉能,恢復江南生產力。如果不是他去世早,英雄壯志未酬,中國歷史可能都要重新改寫。

藉助于軍功發家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陳霸先發家史很「傳奇」,原本是貧寒出身,年輕時曾經種過田、打過魚等。迄今為止在南方一些地區,還留有陳霸先生活的軌跡,感興趣的話不妨來看看。這人出身於平民,但是胸懷大志,願意把他付諸於行動。真的應了那句話,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有趣一點陳霸先當過村長,做過一些小官吏。雖然官職不高,但並沒有自怨自艾。這人喜歡讀兵法、練習武藝,很快就學有小成。「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陳霸先有後期成就,離不開一個人幫助,就是南梁的宗室新喻侯蕭映。這人巡視村子時,發現陳霸先,意識到對方是一塊「璞玉」,把他提拔過來。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就這樣陳霸先在蕭映提攜,逐步在官場站穩腳跟,積累一定實力,熟悉官場規律。等到蕭映當上廣州刺史之後,陳霸先追隨起前往,還幫助「恩公」招募兵力。若是事情順利發展,蕭映可能會成為當地的「土皇帝」,至於進入朝廷核心位置,難度挺大。不過李賁的反叛,給了陳霸先機會,那種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

叛亂鬧得動靜挺大,幾個州都發生叛亂,梁武帝幾次派兵討伐都沒有。鬧到最後廣州被叛軍包圍,這時陳霸先在嶺南經營多年的「心血」體現出來,帶著3000士兵去救援。這一戰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叛軍是數萬人,他只有3000人,卻依然大敗叛軍。這讓梁武帝看到他的能力,對他進一步委以重任,進一步討伐叛軍。

成為朝廷的重要人物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趕上蕭映去世,陳霸天在朝廷失去最大「後台」,但是梁武帝的出現,算是恰到好處。幾乎算得上「無縫連接」,並沒有影響他在朝廷中的地位。當然陳霸先沒有辜負梁武帝的期望,梁軍在他的帶領之下,擊退了各路叛軍。在這場平叛過程中,作為軍隊的核心領導,發揮重要作用,在軍中確定威信。

算起來陳霸先,應該說是這場平叛中最大贏家,從一個「小弟」成為人上人。至於侯景叛亂則給他日後稱帝機會,那場叛亂徹底改變了南朝,梁武帝被餓死。陳霸先關鍵時刻,再度發揮他影響力,與另外一位軍閥合作,在幾個人推動下平定侯景之亂

那時梁帝能力不強,外面還有強敵環伺,局面看著十分混亂,每個人都抱著「小算盤」。熬到最後的人就是陳霸先,「清除」了各路政敵,還把軍政大權攬入手中。兩次打退北方敵人入侵,是人們心目中的「救世主」。這時梁帝年幼,陳霸先毫不客氣取而代之,公元557年正式建立南陳。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用自己的姓當國號

國號的確立,寓意著新的政權,古人認為關係著國家的生死存亡。大多數帝王提起國號時,都是深思熟慮,恨不能把天底下「好運」都集中到國號上。但是這種想法註定難以成行,王朝生死存亡在於統治者態度,而不是寄希望於國號。

關於陳霸先用「陳」字做國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是否太過省事。就算你沒有讀過書,可以請教那些老學究,沒有必要這麼做。有人指出「陳」是他的封號,他以封號定為國號,算是很常見。算起來這還是梁敬帝蕭方智給陳霸先的,不知道是否是一種巧合。以封號稱帝並不是個例,像劉邦李淵等人都是如此。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當然有人猜測,就是為了籠絡人心,陳霸先是潁川陳氏的後裔,算得上名門之後。雖然這時家族早就徹底沒落,但是影響力還是有的。那段時期人們對於門第,還是十分看重的,如果不這麼做,恐怕「民心不穩」。陳霸先用陳做國號,算是昭示後人,我家族過去也有輝煌,並不是泥腿子「出身」。

小結

登基後連國號都懶得想的皇帝,直接用自己的姓氏,今已發展成大姓 - 天天要聞

陳霸先從草民出發,經過辛苦努力打拚,成為南陳開國君王。人生不得不說十分勵志,先天環境並不算太好,靠自身努力逆襲人生。這點很像劉邦、朱元璋,哪怕最落魄時,依然胸懷天下,最終做成一番大業。不知道他的勵志人生,是否對於各位有所啟發,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否則豈不是浪費這輩子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茂名市軍休幹部前往汕頭緬懷和祭奠革命先烈 - 天天要聞

茂名市軍休幹部前往汕頭緬懷和祭奠革命先烈

「英雄們,家鄉的親人來了。」6月28日,茂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軍休幹部前往汕頭七二八烈士紀念碑開展緬懷革命先烈活動。在莊嚴肅穆的陵園中,全體人員肅立默哀鞠躬、獻花、奠酒,瞻仰烈士紀念碑,寄託對烈士的無盡哀思,表達對烈士的崇高敬仰。軍休幹部
【一周場面】閔博展出東漢劉焉鎏金銅縷玉衣;上海南站7月1日起更新改造 - 天天要聞

【一周場面】閔博展出東漢劉焉鎏金銅縷玉衣;上海南站7月1日起更新改造

2024年6月25日至8月25日,閔行區博物館聯手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為觀眾帶來《大漢未央——漢代王室精品文物展》,展出的文物以漢代中山國王室墓葬出土文物為主,來自河北博物院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28件(套)精美文物悉數與觀眾們見面。  本報記者 李茂君 攝2024年6月24日,鐵路上海南站公告部分列車停...
陝西四市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聞

陝西四市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李西寧西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市物流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職務。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姚開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專員職務。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決定:...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 天天要聞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今天,龍華烈士紀念館裡迎來一場特別的黨課——以話劇《前哨》為藍本改編的沉浸式戲劇《獄中的哨聲》帶領觀眾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臨「左聯五烈士」犧牲前最後被關押的牢房,傾聽他們的聲音。通過這樣獨特的藝術形式,觀眾們以前所未有的視角走近歷史。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 天天要聞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6月27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政論專題片《第二個答案》。專題片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7萬件,其中立案中管幹部86人、廳局級幹部3533人、縣處級幹部2.8萬人。「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黨、國家、軍隊內部的嚴重隱患正在消除,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專題片說。政知...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 天天要聞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關於變法,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說法,其實我們離最近的一次變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現代,變法一詞逐漸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麼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正逐漸擺脫房地產經濟,而所謂的「舊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