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齊:三張合影蘊含著對主席和毛岸英的愛戴不舍!凝視讓人淚目

2022年06月29日18:09:13 歷史 1759

一段曠世婚姻,一段純真情感,悠婉凝重,蕩氣迴腸,凝聚成無字豐碑,讓人品之心碎,讀之酸楚,睹之感動。

這三張照片,許多人很少看見,因此顯得十分珍貴,也讓人眼前一亮,令人動容。

此時此刻,睹物思人,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心酸和催人淚下的感動。

這是劉思齊年輕時,與自己曾經的公公毛主席和丈夫毛岸英的合影照片。

從照片上看去,劉思齊與公公毛主席和丈夫毛岸英,一家兩代人是多麼的溫馨,多麼的甜蜜,多麼的幸福和暖融。

一談到劉思齊,人們自然會把她和毛主席聯繫起來。

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劉思齊曾是毛主席的兒媳、毛岸英的妻子。

因為這一層關係,每每劉思齊的出現,人們就會想到毛主席,想到毛岸英。

2022年1月7日凌晨1時47分,劉思齊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公開資料顯示,劉思齊與毛主席的第一次見面和相識,是在延安時期。

因為一場話劇,主席認識了劉思齊。

此後,又由於毛岸英和劉思齊的姻緣所系,成為了一家人。

起初,還因為這場話劇,劉思齊不但與主席第一次見面並相識,還成為主席的乾女兒。

當然,讓主席沒有想到的是,劉思齊後來竟成為自己的兒媳。

史料記載,那還是在延安時期,當年,正值1938年初春。

一天晚上,一場名為《棄兒》的話劇,正在延安中央黨校禮堂公演。

當時,主席、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也來到延安中央黨校禮堂,聚精會神地觀看這場話劇。

話劇《棄兒》反映的是我黨一對地下黨夫婦,在白區隱蔽戰線進行艱苦鬥爭,後不幸被捕,女兒成了烈士遺孤的一段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革命故事。

當時,可能是年輕的劉思齊個人經歷與話劇中的烈士女兒有著相同的經歷,因此,在這場話劇中,劉思齊扮演了烈士的遺孤。

由於劉思齊與話劇中的小女孩經歷相似,從小就失去父親,演出中,劉思齊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感情,因此演得非常逼真,出奇的感人。

結果,演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時,在演出過程中,觀看演出的許多人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整個演出使毛主席等許多中央領導同志也非常感動。

由於演出獲得圓滿成功,當晚散場時,主席特意接見了所有演出人員。

在接見中,當來到劉思齊的面前時,主席撫摸著劉思齊的頭,親切地問:「你爸媽是誰啊?」

劉思齊趕忙指著坐在不遠處的母親張文秋和繼父陳振亞,告訴主席說:我爸媽坐在那兒!

那時,主席在此之前,早就認識張文秋。

看到張文秋後,主席馬上意識到,劉思齊是烈士劉謙初的女兒。

想不到,眼前的這位小姑娘,竟是革命烈士的後代。

緊接著,主席拉著劉思齊來到張文秋和陳振亞面前說:「劉謙初我是知道的,他是一個好同志,可惜犧牲得太早了。」

說完,當著張文秋和陳振亞的面,主席就對劉思齊說:「我做你的乾爸爸,你做我的乾女兒,好嗎?」

聽到主席的話,劉思齊趕忙用力點了點頭。當時,張文秋和陳振亞也非常高興。

此後,劉思齊在學習之餘,總會經常去主席所在的窯洞玩耍。

也許是當時陝北純樸的民風鑄就了劉思齊純真善良的性格,要不就是受到革命家庭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的良好家風熏陶,劉思齊從小就養成了積極向上,不怕艱難困苦的追求和作風。

只不過在當時,讓主席沒有想到的是,眼前這位天真無邪,純真可愛,意志堅強,性格樂觀向上的小女孩,後來竟會成為自己的兒媳。

在經歷延安最艱苦的歲月後,轉眼到了1948年9月。

這年初秋時節的一天,儘管日里萬機,工作繁忙,但主席還是特意邀請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見面,與張文秋一道商量毛岸英和劉思齊的婚姻之事。

也就是在那天,經過主席和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共同商量後,毛岸英和劉思齊的婚姻大事,才被正式確定了下來。

但當時,因為劉思齊還不滿18周歲,毛岸英和劉思齊的婚禮被推遲舉行。

但兩家人從此成為了親家,據說當時包括朱老總、周總理在內的許多中央領導同志,都為劉思齊和毛岸英兩位年輕人結為秦晉之好表示祝賀。

直到一年後的1949年10月15日,劉思齊和毛岸英才在北京中南海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婚後,因為工作繁忙,兩位年輕人各忙各的工作,各忙各的學習,劉思齊和毛岸英聚少離多,真正意義上在一起的時間,只有20天左右。

直到毛岸英奔赴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不久壯烈犧牲,至今仍然長眠在朝鮮的土地上。

而毛岸英犧牲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劉思齊並不知情,也沒收到毛岸英的任何書信,更沒聽到毛岸英的任何消息。

當時,劉思齊一直認為前線緊張,毛岸英正全身心忙於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與自己聯繫。

因此,劉思齊非常理解毛岸英,也很支持毛岸英的工作。

誰知,當劉思齊最終得知毛岸英的情況時,竟然是毛岸英與自己的永別。

此後,兩人陰陽兩隔,儘管這樣,劉思齊仍然割捨不下自己對毛岸英的深情和緬懷。

劉思齊與毛岸英的愛情和婚姻崇高而偉大,感人而勵志。

毛岸英犧牲後,劉思齊一直視主席為自己的親生父親,經常去看望主席,給主席平添了諸多慰藉,這讓許多人非常感動。

主席逝世後,每當在主席的誕辰日和祭日,沒有特殊情況,劉思齊要麼去韶山瞻仰主席故居,要麼去毛主席紀念堂看望主席,以此寄託自己對主席的哀思、緬懷和崇敬之情。

這三張合影照片,就是劉思齊與主席和毛岸英真實情感的再現和彰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劉思齊對主席深深的愛戴和敬重。

同時,也反映了劉思齊對毛岸英純真的愛戀和難以割捨的濃濃情意。

時至今日,劉思齊和毛岸英偉大而純真的愛情,仍然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和銘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感動。

如今,主席和毛岸英、劉思齊已經先後作古,離開了我們。

但作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人民心中永遠不落的太陽,主席仍然活在億萬人民心中。

歲歲年年,人們仍然緬懷主席、敬仰主席、愛戴主席、感恩主席!

談到主席,許多人總有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情,總有千言萬語要說,總有懷念之情要表達。

而每每看到主席的一些照片,許多人還會禁不住心酸落淚,感情奔涌,心潮起伏。

對於毛岸英和劉思齊,至今,仍然被許多人所銘記著。

特別是劉思齊與毛岸英的曠世愛情,在深深感動著人們的同時,也深深烙印在了人們的記憶里,並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早已成為一種永恆的感動和激勵!


劉思齊:三張合影蘊含著對主席和毛岸英的愛戴不舍!凝視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劉思齊:三張合影蘊含著對主席和毛岸英的愛戴不舍!凝視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劉思齊:三張合影蘊含著對主席和毛岸英的愛戴不舍!凝視讓人淚目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著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