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2024年06月16日11:40:11 歷史 9271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大家好,我是霞姐。

黃埔建校百年,要說代表人物,陳賡大將無人能及左右。

陳賡是毛主席的老鄉,二十歲不到就認識主席,跟著主席走南闖北,為新中國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時,陳賡又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還救過蔣介石的命,蔣介石得不到,又殺不得,一生對他是又愛又恨。

陳賡更為傳奇的,是他和黃埔同學之間的生死之交,這份特殊的同學情也更能體現出陳賡獨特的人格魅力。

對黃埔這段難忘的求學經歷,大家最津津樂道的,當數「東征救蔣」。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在廣東第二次東征討伐叛變的軍閥陳炯明,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任總指揮,陳賡連長負責警衛蔣介石。

面對惠州堅固的城牆,驍勇善戰的陳連長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大破敵軍防線。

攻克惠州後,總指揮部跟著第3師作為左路軍行動,10月27日與叛軍林虎部隊主力遭遇。

第3師師長譚曙卿輕敵冒進,戰到中午,即被敵軍包圍。蔣介石聞訊後,趕到前線督戰。

他把陳賡叫到跟前,說,你是黃埔的好學生,現在革命危在旦夕,校長命令你趕快下山,去向譚師長傳達我的命令,不準退卻,臨陣脫逃者一律槍決!

譚曙卿接到命令後,帶著師部的零散部隊抵抗一陣,但於事無補,第3師全線崩潰,敵軍直撲總指揮部而來。

蔣校長急得要命,命令陳賡:「譚曙卿無能。你去代理第3師師長,集合部隊,重新組織抵抗,一定要把林虎的部隊頂住!」

此時,大規模潰退已無法阻止,最後連總指揮部的人都悄悄溜掉了。蔣介石見兵敗如山倒,對陳賡說,他要殺身成仁。

就在這危急時刻,陳賡卻非常沉著冷靜勸校長,他說第3師軍官不是黃埔軍校訓練出來的,不是校長你的學生,不丟臉,我們先撤退到安全地點,收攏部隊再繼續打。

蔣介石聽了陳賡的話,借坎下台階,不自殺了。

此時校長已經嚇得直打哆嗦,連路都不能走了。陳賡眼看敵人已離得很近,情況太緊急了,二話不說,背起校長就跑。

他一鼓作氣跑來幾里地,來到一條河邊,把校長送上船後,在組織部隊抵抗敵人追擊。

此時,陳賡在打惠州時負了傷,腿還沒有好呢。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蔣介石得救後,想第一時間和第一師聯繫,需要派人去送信,高聲問了幾聲無人回應,最後還是陳賡出來說,我去吧。

陳賡徒步160里,穿越土匪窩,爬高就低,腳底走到皮開肉綻,鮮血直流,他也沒有停下,成功將信送給了周恩來,周恩來這才派人將蔣校長接過去。

這事件轟動了東征軍和黃埔軍校,並由畢業的學生帶到了全國各地,使陳賡聞名遐邇。

事後蔣介石說:「幸仗總理在天之靈,出奇制勝,轉危為安」,但他也知道,救自己性命的不是先總理,而是麾下的連長陳賡。

陳賡在回憶錄中詳細講過「東征救蔣」,細說自己如何用背著蔣介石健步如飛。

從那時起,蔣介石重用陳賡,調他做侍從參謀,進入緊隨其後,大家都明白,陳賡這無人能及的功勞,肯定飛黃騰達了。

蔣校長曾經在黃埔軍校向師生訓話時,說:「什麼是黃埔精神?陳賡就是黃埔精神。」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如此深得校長喜歡的三好學生,為何會和校長背道而馳,這還得從陳賡的少年說起。

陳賡的傳奇,是從小就開始的。

陳賡是湖南湘鄉人,他的祖父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就參加了曾國藩組建的湘軍。一路征戰,做到從二品武顯將軍。

不僅如此,他的繼祖母更是個貌美的女俠客,會武藝善騎射,經常教孫輩習武,深得後人愛戴。

到了陳賡父親這一代,陳家修路架橋,捐建廟宇,已經從武將世家變成了書香門第。

但陳賡骨子裡還流淌著祖父、祖母的俠客豪情,他喜歡聽祖父行軍打仗的故事,更喜歡跟祖母舞槍弄棍。

陳賡不喜歡死讀聖賢書,學校里沒少惹是生非,惹得老師常常到家裡來告狀。父親常常訓斥陳賡:到16歲,就把你趕出家門。

沒想到,陳賡還沒到16歲,就自己跑了。

陳賡在學校不僅和同學打鬧,還參加反對學校壓制學生的罷課遊行。著急了的陳父將陳賡帶回來家中,找了兩個家庭教師,準備親自管教。

不僅如此,為了管住陳賡,家裡還給他找了個大兩歲的富家女孩,準備讓他成家。一隻準備翱翔長空的雄鷹,怎麼能抓來關進鳥籠。

成婚當晚,賓客散去,新郎官跑了。此時,陳賡才14歲不到。

他準備步祖父的後塵,到湘軍部隊入伍從戎,為了不被家人追到,改名「陳賡」。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少爺兵陳賡在軍營幾年,發現曾經縱橫半個中國的湘軍,已經淪為將喝兵血兵無鬥志的部隊,繼續混下去是沒前途的。

在隔壁連長彭德懷的建議下,陳賡帶領幾個戰友起來鬧軍餉,要是不能成功的話,他就到彭德懷的連隊當兵。

結果軍餉鬧成了,陳賡也面臨上級的報復。

陳賡收拾行李準備投奔彭德懷,消息靈通的戰友卻告訴他,彭連長因為打抱不平,已經跑路了,你也趕緊跑吧。

脫離湘軍的陳賡為謀生計,到粵漢鐵路做了一段時間職員,這時他突然想讀書了,便參加了一個自修大學。

這個自修大學的創辦者正是毛澤東,在這裡他接觸了新的革命團體,聽了很多著名革命軍的講課,思想有了質的飛躍。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陳賡第一時間提出入黨申請,但因他是大地主家庭出身,考察一年後才被批准。

從此,陳賡成了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從未動搖。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孫中山先生在革命連續失敗後,知道軍閥靠不住,得有自己的革命軍隊,開始建立黨軍。

黨軍的第一步,就是創辦一所軍官學校,培養軍隊幹部。在蘇聯的支持下,學校籌備工作很快開展。

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招生廣告一貼出,全國轟動,「到黃埔去」成了當時年輕人中最流行的口號。

1923年年底,黃埔軍校到長沙招生。陳賡曾經當過兵,他被組織選派去參加考試,為將來的革命武裝鬥爭做準備。

陳賡經過筆試、面試錄取後,帶著十幾個湖南同學南下廣州求學,他任班長,負責食宿船票,儼然一幅大哥的派頭,這些小弟中就有宋希濂和李默庵。

二十年後,宋希濂和李默庵成為國軍悍將,陳賡則是解放軍的兵團司令。

火車經過武昌、漢口,又搭乘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的輪船東下。沿途風平浪靜,大家豪情滿懷。

陳賡慨然而言:「我們祖國是這樣的秀麗,自鴉片戰爭以來,卻被外國人踐踏得一塌糊塗。這些強盜們還想瓜分我國,要中國人做亡國奴,我們青年人必須努力革命,起來打倒列強和國內軍閥!」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1924年6月16日,第一期黃埔軍校正式開班,這些被選拔進入黃埔軍校的人都是人中龍鳳,將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深刻的影響。

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臨講話,要求黃埔學生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財之心理,一心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他特彆強調:一個革命軍人要有捨身精神,要不怕死。他說:「我敢說革命黨的精神,沒有別的秘訣,秘訣就是不怕死。」

後來學生們根據總統的講話精神編了個順口溜,「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

黃埔第一期有600學生,大部分是共產黨從各省秘密活動來的左傾青年,其中黨團員五六十人,占學生的十分之一。

陳賡在四期當隊長,他的連是最活躍的一個連,又爭取了一大批黨員幹部。

然而,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黃埔學生分成了兩大陣營,共產黨領導的左派學生與國民黨右派控制下的學生,形成了尖銳的對立。

由蔣先雲、陳賡為首的進步學生,組成了「青年軍人聯合會」,以賀衷寒等人為首的右派分子組織了「孫文主義學會」,兩會經常進行辯論,有時還大打出手。

陳賡自嘲那時不懂得爭取群眾,孤立對方,只會互罵對方是反動派。

在一次集會上,兩派又發生爭鬥,陳賡操起一隻板凳當作武器,和李仙洲打作一團。正在這時,胡宗南跑過來為李仙洲助陣。

李仙洲是山東大漢,人高馬大,胡宗南個子矮。結果,陳賡撇下李仙洲,操起凳子轉而去追胡宗南,胡被追得四處逃竄,還跑丟了帽子。

陳賡和胡宗南成了一輩子的「死對頭」,他們相互纏鬥二十年,但那份同學情一直都在。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因陳賡可自由出入校長辦公室,一次正在整理校長內務時,發現了一本花名冊,見每個共產黨員的名字上都用筆畫了個紅圈。

在陳賡的名字旁,還特地批了一行小字:「此人是共產黨員,不可讓他帶兵。」

陳賡識破蔣並非國民黨左派,遂在請示組織之後,以母親病重為由,離開了黃埔去了汕頭。

隨著國共矛盾越來越深,1926年6月7日,蔣介石公開要國民黨裡面的共產黨同志,暫時退出共產黨,做一個純粹的國民黨黨員。

對於這些黃埔學生來說,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留在共產黨,迎接校長可能落下的屠刀;要麼退出共產黨,等待校長送來的榮華富貴。

李默庵第一個發表聲明,退出共產黨,堅決追隨蔣校長。宋希濂在聲明退黨的同時,還保證不做有損國共合作的事。

當年一同南下的幾兄弟中,唯獨陳賡選擇留下。

對於曾經救過自己的陳賡,蔣介石不願意放走他,派人帶去500大洋和中校隊長的委任狀,這個職位是當時黃埔一期學員擔任的最高職位。

陳賡心意已決。臨走時,他和五位黃埔同學吃過一頓散夥飯,這五人分別是胡宗南,宋希濂,黃維、熊綬春、李鐵軍。

從此,陳賡與留在國民黨的黃埔同學們分道揚鑣。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陳賡秘密離開廣州到上海,前往蘇聯學習保衛工作,和他同去的還有顧順章等人。

1927年春,陳賡重新回到上海,在廣州誓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已經順利打到了長江流域,總指揮部設在南昌。

陳賡隨周恩來秘密抵達南昌,負責周恩來的保衛工作。在朱德的會所,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人決定,在南昌打響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8月1日凌晨2時,南昌起義打響。

賀龍、葉挺的部隊約2萬人,經過4小時激戰,消滅了國民黨留守部隊3000餘人,佔領了南昌城。

「南昌起義」成功後,陳賡到第二十軍第三師第六團任一營營長,隨部隊南下廣東,準備佔領出海口接收蘇聯援助,進行第二次北伐。

部隊行至江西會昌,陳賡在作戰時腿部中彈,危急關頭,敵軍蜂擁追來。

情急之下,陳賡脫掉身上的軍裝,滾到山下的水溝里,用泥水和血水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憋氣裝死躲過敵人的搜查。

三小時後,葉挺指揮部隊反攻,重傷的陳賡才被同志們發現,輾轉送到長汀的福音醫院救治。

院長傅連璋解開陳賡腿上的繃帶,發現傷口處的皮肉已經腐爛,白骨露在外邊,準備做截肢手術。

陳賡懵了,黃埔同學都知道「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快不過陳賡的腿」,要是截肢了,以後還怎麼辦。

他請求傅連璋不要截肢,用其他辦法治療,無論是什麼代價都能承受。

面對這樣一位年輕、勇敢、有才幹的革命軍官,院長決定採取「保守療法」,每天消毒用夾板固定傷腿,給他喝新鮮牛奶增強體質。

陳賡的腿保住了,此時南昌起義已徹底失敗,士兵死的死散的散,各級領導突圍時遭到嚴重挫折。

在組織的安排下,陳賡拖著重傷的腿,隱姓埋名,相繼轉移到汕頭和香港躲藏國民黨的追查。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第二年春,陳賡轉移到上海,進入著名的牛惠霖骨科醫院醫治。

剛創建「中央特科」的周恩來,考慮到陳賡在蘇聯接受過情報訓練,讓他脫離軍隊領導崗位,從事隱蔽戰線的工作。

陳賡化名王庸,擔任特科的情報科長,同時給主持特科日常工作的顧順章當副手。

根據秘密工作的要求,陳賡不但經常變更住址,還要時常改變自己的身份,變幻自己的形象。

這一時期,他發現顧順章的個人野心日益暴露。

顧順章在英租界威海衛路原幢石庫門有座公館,陳賡去了兩次,親眼目睹其花天酒地,大抽鴉片煙。

陳賡回來後,對柯麟說過:「我們兩人如果不死的話,准能見到顧順章叛變!」

果然,1931年4月,顧順章叛變。

上海特科不得不收縮,陳賡離開上海,進入了大別山,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13師第38團團長。

第4方面軍成立,第13師改編為第12師,陳賡被任命為該師師長,參與了第三、四次反「圍剿」戰鬥。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這次圍剿紅軍的,正是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師師長鬍宗南,兩個同學由昔日打架變成戰場上兵戈相見。

因之前陳賡惠州之戰中右腿小腿骨中彈,碎骨還沒拿出就簡單包紮,反「圍剿」中多次的長距離急行軍,傷口發炎紅腫,疼痛難忍,最後只能躺在擔架上指揮戰鬥。

就這樣,他還成功擊潰國民黨堵截部隊第88師的1個旅和胡宗南的1個團。最後打的胡宗南落荒而逃。

直至紅四方面軍主力行至豫南地區時,陳賡才離隊潛伏回上海,住進牛惠霖骨科醫院治療腿傷。

1933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派陳賡到江西省中央蘇區工作。

離開上海的前一天,他到貴州路麗都大戲院去,在那裡遇見了一個綽號「小白臉」的叛徒。

他見到陳賡就急忙上前拉話,陳賡敷衍了幾句,就託故向外走,想把叛徒甩掉。

他兩條腿都負過重傷,並且右腿才痊癒,跑了一陣無法甩掉這個「尾巴」,只好躲在弄堂里等其追過來。

他跳出去把「小白臉」打翻倒在地,正想逃走時,躺在地下的叛徒大喊「捉共匪!」還「嘟嘟嘟」地吹起哨子,附近巡捕聞聲趕來,把陳賡抓住了。

很快,陳賡被押往南京關押,他將要以階下囚的身份重新見到黃埔老朋友了。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陳賡先被押進夫子廟憲兵司令部,解了鐐銬,住進一個漂亮房間。

胡宗南、宋希濂、鄭洞國等黃埔軍校的同學和學生都先先後後地來看他,故意穿著將軍制服在他面前炫耀。

他們告訴陳賡,蔣介石不會殺黃埔的學生,勸他回心轉意,還有人問:「紅軍那種苦生活你受得了?」

胡宗南是中將師長,宋希濂是少將旅長,當年在黃埔最意氣風發的陳賡反而成了階下囚。

陳賡卻給他們講紅軍怎樣捉國民黨將領趙冠英、岳維峻等的故事,並譴責國民黨賣國求榮的政策等。

陳賡被押解到南昌後,蔣介石也曾當面勸降他,反而遭到陳賡駁斥。

蔣介石一直想把紅軍中的黃埔軍校學生爭取過來,以打敗紅軍,如果殺了「黃埔三傑」之一的陳賡,怕失掉全國黃埔軍校學生的心,一直猶豫不決。

他見對陳賡來硬的不行,改為軟化的辦法,把他送到一個小樓里軟禁。雖然有衛兵看管,但允許他上街小範圍內走動,找人陪他好吃好喝玩耍。

這給了陳賡可乘之機。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一個外號「廣東麻子」的共產黨員,化裝成國民黨的高級軍官,協助他逃走了。

陳賡從南京逃到上海,找到了中共黨組織,後輾轉到達了中共中央蘇區的首都——江西省瑞金縣城,見到了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

這被捕的四個月,組織上要對他進行審查。他不能擔任要職,被分配到「彭楊步兵學校」當校長。

陳賡心中難免委屈,但他內心坦蕩,走馬上任當起了校長。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一年後,國民黨軍攻佔紅色首都江西瑞金。而率部攻佔瑞金的,正是陳賡此前的同學,選擇脫離共產黨的李默庵少將。

一心追求革命理想,卻總是負傷和被捕,就連職位也落在晚輩後面;一心反對蔣介石政府,可追隨蔣介石的同學,個個都平步青雲享盡榮華富貴。

造化弄人,但陳賡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

1934年10月,陳賡隨中央紅軍開始來生死存亡的長征,他任軍委幹部團團長,負責警衛中央機關的安全。

部隊迷茫行進,誰都不知革命前路在哪裡。

在長征中,陳賡率幹部團巧渡金沙江,一舉飛越皎平渡。參加直羅鎮戰鬥,第3次負傷,彈穿左手拇指。

以腿聞名的陳賡,拖著傷殘的雙腿,走完了兩萬五千里長征。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1937年8月,抗戰全面爆發,黃埔同學終於又並肩作戰。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陳賡任129師386旅旅長,率部開赴太行山區,參與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等戰鬥的指揮,隨後又轉戰於魯西北、冀南、豫北。

抗日戰爭中,386旅在陳賡率領下,成長為一支屢屢重創日軍的八路軍主力。

當時美國大使館參贊卡爾遜特別仰慕八路軍的抗戰精神,他到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去考察時,陳賡同他進行了長談,卡爾遜聽完,讚揚第386旅「是中國最好的一個旅。」

陳賡的黃埔同學們也在抗戰戰場上成長,淞滬會戰,胡宗南被提拔為黃埔系裡面第一位軍團長,與日寇拚死搏殺。

抗戰結束後,胡宗南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也成為黃埔系第一位地方司令長官。

抗戰勝利沒多久,解放戰爭開始了,陳賡再次對陣昔日同窗。

1946年6月底,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全面進攻。

胡宗南先頭部隊兩個旅深入解放區70多公里,態度驕橫,部隊分散,被陳賡得知,以兩次夜戰、近戰就吃掉一個旅。

胡宗南吃了虧,立即改變戰術,急令各旅收縮,白天並肩前進,夜晚蝟集宿營,構築工事。

陳賡決定留下一個旅與胡宗南周旋,自己率主力隱蔽繞道北上300里,殲擊同蒲鐵路線上的閻錫山部隊。

胡宗南得知消息,便增調他的「天下第一旅」等精銳部隊,北上追擊陳賡,同時要求閻錫山的第34軍南下,以十萬之眾南北夾擊陳賡部隊。

陳賡從敵電台和報話機密語中判斷出第一旅行蹤,抓住殲敵良機,一夜全殲敵第二團、第一團,俘虜黃正誠。

黃正誠不服氣,「你們違反戰術法則,我們的炮火還沒展開,你們就偷偷摸進來;你們的大炮在10米內使用,也違反射擊教程;你們採取夜襲,這種打法不正規……」

黃正誠起先見了穿粗布軍裝的解放軍還要擺擺架子,可是一聽到司令員是陳賡時,立刻恭敬地說:「他是我們黃埔軍校有名的老大哥,我很尊重他。」

陳賡喜歡開玩笑,每次和胡宗南交戰後,都會在被俘將領里調侃胡宗南一番。

陳賡經常告訴被俘的將領說:「你們真是跟錯了人,在黃埔軍校的時候,我就經常追著宗南老弟打,現在我仍然追著他打。宗南老弟根本就不是我的對手!」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滇南追殲戰後,二野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又向西康高原進軍,擬拔除蔣介石在大陸最後一個據點西昌。

蔣介石駐守西昌的大將,正是胡宗南。

國民黨敗級已定,這次對陣後,胡宗南孤家寡人隻身飛逃台灣。

陳賡後來回憶說,從1924年在廣州考進黃埔軍校的日子算起,我們倆針鋒相對地進行鬥爭,前後共25年零10個月。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1947年夏,解放軍組成陳謝集團,陳賡為前委書記、謝富治為副書記,向敵人展開大規模進攻。

曾經那個被同學勸降的階下囚,以兵團首長的身份,重新在戰場上與黃埔老同學較量。

陳謝集團突破黃河後,國民黨第5兵團尾追南下,想與陳賡決戰,指揮者正是李鐵軍。

李鐵軍在國民黨內有「胡宗南影子」之稱,不斷接替胡宗南升任留下的位置,步步高升。

李鐵軍深知陳賡的智謀,用兵謹慎,7個旅抱成一團,一動全動,不給陳賡可乘之機。

而陳賡能調動的作戰兵力不過5個旅,提出「牽牛進山」,扯散它、消耗它,主力隱蔽,時機成熟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牽牛」部隊沿途故意大造聲勢,多路行進,大路小路都是喧嚷的部隊,誇大部隊番號,進村用粉筆多號房子,多造行軍灶,弄得滿村煙霧瀰漫……

11月16日,陳康率部包圍鎮平,把全旅僅有的幾門山炮和所有的各種火炮集中起來齊射。

激烈的槍聲密得像爆竹,鎮平剎時陷入硝煙與火焰交織的火海中,城裡守軍向李鐵軍求援:「共軍主力正在攻城,幾百門大炮轟擊猛烈……」

李鐵軍連忙率主力趕來,自以為抓住了陳賡主力,還沿途丟掉輜重大炮,帶著輕裝部隊拼著老命向深山追去。

沒想到,又接到消息,陳賡主力部隊在伏牛山東麓的平原地區展開攻勢。李鐵軍連忙調頭回馳平漢路,部隊受凍挨餓,士氣低落,軍心渙散。

等李鐵軍趕到鐵路附近,才接觸到陳賡第11旅的一個連隊,就又以為抓住了陳賡的大部隊。

陳賡將計就計,下令11旅邊打邊退,再次「牽」著李鐵軍北上。

最終,李鐵軍帶著整編第3師孤軍深入,被陳賡部隊和華東野戰軍合圍,不到3個小時就遭全殲。

李鐵軍灰溜溜地帶著五千人逃出,逃跑之前,對天長嘆:「我半世英名,被陳大哥毀於一旦了。」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1948年,華東、華中一帶迎來了大決戰。

11月7日,國民黨第7兵團被解放軍圍困在了宿縣,黃維率第12兵團進入戰場,迎戰黃埔老大哥陳賡。

陳賡清楚黃維在指揮上短板,多年來少在戰場,缺乏實戰經驗,決定誘敵深入伏擊黃維。

此時,熊綬春也率領第14軍來淮海戰役救場。但由於黃維的錯誤指揮,熊綬春轉眼便落入陳賡的包圍圈。

防線被攻破前,陳賡念及黃埔的友情,特意派人送來勸降信。

熊綬春在軍中流著淚讀這封信。他猶豫要不要投降,正在這時,副兵團長鬍鏈來到第10軍,讓他錯失了投降的機會。

解放軍向14軍發起總攻時,一顆炮彈正好落在熊綬春的身邊。陳賡得知消息後,讓人尋找到熊綬春的遺體,厚葬了這位黃埔小兄弟。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當年為陳賡送行的5位同學中,只有宋希濂未曾和他兵戎相向過。

宋希濂黃埔軍校畢業後,前往日本千葉陸軍步兵學校進修。淞滬會戰時,宋希濂千里緊馳援,成功攻入匯山碼頭,是國民黨少有的成功反擊戰。

之後宋希濂與李鐵軍配合,在蘭封打敗日軍,又率領三個師在大別山區,重創過日軍。

1942年以後,為了防止日軍從西南進入中國,他率36師在怒江沿岸全殲來犯日軍。

隨後宋希濂配合中國駐印軍,越怒江作戰,收復廣大領土,被蔣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解放戰爭開始,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圍困,走投無路想要自殺,被人救下,最後被解放軍俘虜,關進重慶的白公館。

聽聞宋希濂被俘,已經解放雲南的陳賡,專門到重慶看望宋希濂,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好啊。看見你身體挺好,我很高興。」

所有的感慨,都在這句話里了。

五年後,宋希濂轉到來功德林戰犯管理所,他積極配合改造,1959年被赦免。

出獄那天,陳賡親自來接,和宋希濂見面之後抱頭痛哭。送行飯一別,兩人就此相隔萬里。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雖然陳賡和昔日同學,經歷戰場上兵戎相向、政治上分道揚鑣,但他還是一個念舊情、重義氣的人,正體現了黃埔精神中那句「親愛精誠」。

1960年4月,陳賡專門在北京民族飯店宴請了6位黃埔出身的校友,他們分別是一期的杜聿明、宋希濂和周振強,三期的王耀武、五期的周庭笈、七期的楊伯濤。

陳賡見到他們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又走到一起來了。」

在敬酒時陳賡又說:「從此以後,我們應該團結走到底,永遠不再分開了。」

這應該是所有黃埔學子的心聲吧。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我曾經記錄過一段陳賡大將的故事,也和黃埔同學情有關。

陳賡大將解放雲南後,畢業於黃埔四期的李彌將軍敗退到了緬北金三角,他的一個姨太太帶著年幼的兒子被滯留在昆明。

陳賡大將為了保下這對母子,先將其安排到一位首長家做保姆,後又介紹一名南下幹部和其組成家庭,讓母子有了安身之所。

不僅如此,他還將一家三口安排到了中緬邊境的臨滄,離金三角最近,方便李彌就近關照自己的妻兒。

這件隱秘往事,直到70年後,我們找到李彌的兒子才被披露出來。

相信每個聽完故事的人,無不要對陳賡大將豎起大拇指。但這件事他從未和家人提及。

這或許是為了保護當事人,也或許這樣救人於危難中的事對他來說太過平常,不足掛齒。

戰場上智勇雙全打得同學心服口服,戰場下重情重義能幫一個是一個。黃埔軍校將星雲集,但放眼望去,也只有陳賡能做到。

他是真軍人,也是真男人。

時隔百年,陳賡之子陳知庶少將任黃埔同學會副會長,在接受採訪時說,黃埔軍校的建立,對兩黨都意義重大。

他希望兩岸青年都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面向未來,致力於祖國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想,這也是陳賡他們那些黃埔學子心之所願吧。

記錄他們的故事是我輩使命,點擊下方公益鏈接一起支持守護民族記憶:

點擊鏈接,一起守護民族記憶

最厲害的黃埔生:蔣介石的救命恩人,橫掃黃埔同窗無人不服 - 天天要聞

編輯:霞姐 思聰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事關中國,美機密行動被曝光!拜登再也瞞不住了?英媒這回立大功 - 天天要聞

事關中國,美機密行動被曝光!拜登再也瞞不住了?英媒這回立大功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網站報道,據英媒報道,美國軍方几年前為對抗中國在菲律賓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曾在菲律賓展開秘密行動,試圖通過「心理戰」挑起當地民眾對中國疫苗的質疑。路透社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軍方在各個社交平台上利用虛假賬號發布的這些旨在「散布
王娡祖上曾是貴族,後來嫁入皇室,通過手腕扶立兒子成為太子 - 天天要聞

王娡祖上曾是貴族,後來嫁入皇室,通過手腕扶立兒子成為太子

在一般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而放到過去的封建帝王家庭中,孩子的母親將對孩子的未來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1.入太子府王娡是名門之後,她的父親雖然是普通人,但是其母親臧兒則是漢初的諸侯王之後。當初項羽分封諸王的時候,就曾經封過一個燕
日本七成人死後,都會落到一個中國男人手裡?或許這就是命! - 天天要聞

日本七成人死後,都會落到一個中國男人手裡?或許這就是命!

果然,日本人到死都無法擺脫中國人。俗話說得好,生老病死乃人間常態,死後一定會去的地方,那就是火葬場了。可是你知道嗎,在日本東京,一個中國人竟然承包了6家火葬場,要知道整個東京也只不過才只有9家火葬場。這真是直接把日本的殯葬業給一下子壟斷了啊
曹操算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嗎? - 天天要聞

曹操算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嗎?

曹操(155年-220年)雖然通常與三國時期緊密相關,但他實際上並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三國時期。曹操原因如下:三國時期的界定:三國時期通常指的是從公元220年曹丕(曹操之子)篡漢自立為魏文帝開始,直到280年西晉滅吳為止的歷史階段。這段時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