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死要面子導致大明朝驟然滅亡

2022年06月29日16:12:05 歷史 1551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無路可逃,最後在紫禁城後的煤山上上吊自殺,屹立了兩百多年的明王朝滅亡了。

其實對崇禎帝來說,當時還有一個辦法尚有一線機會,那就是放棄危在旦夕的北京,遷都至南京建立臨時政權。這一辦法或許尚可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明朝也或許不會這麼快就滅亡。崇禎卻遲遲沒有南遷,放棄了一條生路不說,還親手斷送了大明江山,自己也走投無路。

那麼,崇禎皇帝為什麼遲遲不肯南遷?他是真的不想南遷嗎?

崇禎死要面子導致大明朝驟然滅亡 - 天天要聞

這一遷都的建議是在德正殿進行的一次私下的召見時,由江西籍官員、翰林學士李明睿首次提出的。

當崇禎問到今後的策略時李明睿的回答相當坦率,甚至在提到北方失利時也無所顧忌。他說,義軍已經逼臨京城,朝廷正值「危急存之秋」,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遷都南京。

然而,崇帝對此卻躊躇不已:面對外患,如果棄地守京,就會落下丟失國土的千古罪名;面對內憂,坐以待斃,又會蒙受失政於寇的奇恥大辱。

這個兩難的選擇使他猶豫不決,他一心想做名垂青史的聖君,根本不能承受這種失地失國的罪名。

於是他將這一問題拿給大臣商議,想讓大臣們正式提出南遷的請求,然後他再順水推舟作個表態,免得承擔歷史責任。

可是,崇禎身邊的大臣個個老奸巨猾,沒有一人站出來表態!由於沒有能從他們口中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崇禎最後只好決定「早朝廷議公而決之」。朝堂上眾朝臣展開了唇槍舌劍的激烈爭論,結果相持不下,最終不歡而散。

崇禎帝自己又不願意承擔丟棄宗廟社稷的大罪,於是這個策略便被擱置一邊了。

那些主張絕不棄國土的臣子們,真的是心口如一以死報國的忠臣嗎?答案是:不全是!他們中多數認為假如自己表態不棄國土,日後就逃脫了丟失國土的罪名。而不公開反對「棄地守京」,則是遵照崇禎皇帝的心思,他們想著即使有朝一日秋後算賬,這個剛愎自用又心胸狹隘的皇上,為了開脫自己的罪責一定會找一個丟失國土的替罪羊,他們自己也可以明哲保身。

有這樣一幫滿腦子為個人打算的庸臣,再加上個優柔寡斷,只圖虛名的皇上,國家怎麼可能不亡?

三月初,李自成勢如破竹,攻克了寧武,明軍一敗塗地,京城已經岌岌可危。

崇禎又連夜召來大臣商議對策,有人提議皇上應該守京師,讓太子下江南,崇禎頓時勃然大怒:「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不能濟,孩子家做得了什麼大事?」

其實大家都明白,皇帝自己本想南逃,卻硬要眾大臣說出來,死要面子。可笑的是,居然還是沒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到了最後,也只是下了個「入京勤王」的聖旨,等待各路大軍來京護駕。

但是,勤王的軍隊沒到,告急奏摺卻像雪片一樣飛來,這時李明睿又來緊急求見,力勸崇禎南遷。

崇禎再次召集大臣,希望大家奏請他南遷,可是這一次他又失望了,大臣們全都默然不語,都不肯開口,僵持之際,前方信使來急報「保定失陷了」。

這一下,崇禎皇帝不禁呆坐在那裡,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兩行淚水已然流下——南下的道路被從中切斷了,南遷之議已經成為泡影。

最終,李自成於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無路可逃,自縊身亡,維繫了兩百多年的明王朝滅亡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 天天要聞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中新網新疆哈密6月15日電 (陶拴科)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學者、文化專家5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左宗棠的精神價值、歷史貢獻展開深入探討。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韓國:朝鮮「修牆」! - 天天要聞

韓國:朝鮮「修牆」!

點擊上方「CCTV4」 關注我們!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上修建隔離牆。韓國政府認為,上周朝鮮軍人越界事件可能與此有關。韓媒:朝方正在軍事分界線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據KBS電視台15日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的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建造隔離牆。韓方此前曾通...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 天天要聞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在東北城市裡,大連無疑是一個別樣的存在。這裡位於東北的最南邊,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個有軌電車未曾中斷過的城市,有數不清的廣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連是著名的浪漫海濱之城、無擁堵城市、時尚之都、足球之城,以及海鮮之城。其實,大連的歷史並不長,確切地說,大連實際上是被近代史上那...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 天天要聞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南都訊 記者曾海城 謝宇野6月15日下午,深圳大鵬新區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深圳知名古城——大鵬所城南門東側城牆發生小範圍坍塌,目前景區已臨時關閉,文物專家正評估坍塌情況,南都記者從大鵬新區古城博物館了解到,坍塌部分為城牆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 天天要聞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前言:「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仕途坎坷,所以他希望兒子大智若愚,人生順遂。「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父愛如山,陸遊勉勵兒子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
酈道元一生寫盡山水,為何因水盡而亡? - 天天要聞

酈道元一生寫盡山水,為何因水盡而亡?

提起酈道元,大家似乎只能想起他寫了《水經注》,好像是個地理學家兼文學家,其餘就不知道了。其實,酈道元是個典型的六邊形戰士。除了地理和文學,他還擅長軍事和歷史,不僅文武雙全,還是百姓和朝廷都公認的好官。咱們從《水經注》開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