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慆:杜牧堂兄弟,在泗洲城拖住龐勛叛軍十個月,官至兵部尚書

2022年06月28日09:02:09 歷史 1388

杜慆是六朝元老杜佑的孫子,歷仕九朝杜悰的弟弟,杜牧的堂兄弟。

他繼承曾祖遺風,打仗能力很不錯,非常勇猛。

年輕時,事迹不詳。

唐懿宗時發生了龐勛叛亂,當時杜慆任職泗洲刺史,唐懿宗咸通年間,863年,唐朝曾經在徐州,泗洲募兵兩千人,戌守交趾,把其中的八百人抽調到桂林戌守,這樣的調動本來是沒事的,但是應該是三年一輪換,可是到了868年,已經過了五年,朝廷都沒有要輪換的意思,士兵們久久不能歸鄉,那時戌守的有一個都虞候叫許信,他帶頭髮動兵變,殺死了將領王仲甫,推舉龐勛為領袖,經湖南、浙西,入淮南,攻克宿州,徐州,殺死徐泗節度使崔彥曾,龐勛自稱武寧軍節度使,開府庫招募兵馬,達到萬人規模,後來又復攻泗、濠等州,斷江淮糧道。

杜慆在龐勛圍攻泗州城時,一位在野士人辛讜從廣陵來到泗洲見他,規勸他把自己家屬送出城,只自己留下守城。

杜慆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這要是聽了他的話,主將找後路,那士兵們怎麼想,隊伍還怎麼帶啊?

於是就對他說:「我送家裡一百人出城求生,軍心就動搖了,還不如同將士同生共死。」

將士們聽了杜慆的話,非常感動,軍心一下子就穩了,杜慆開始加高加固城牆,挖深護城河,察看作戰器械,無微不至,等待叛軍的到來。

當時叛軍的將領李圓非常輕視杜慆,有點看不起的意思,僅僅派了百名騎兵,就沖入城裡了,還想把府庫封存,沒想到杜慆只是假意糊弄他呢,杜慆一邊拍馬屁並且送禮,一邊好酒好肉招待,叛軍根本沒有想到杜慆會算計他們。

第二天,杜慆就埋伏三百名穿鎧甲的士兵,在設宴的時候,這三百伏兵趁機,把他們全部消滅。

城外的叛軍將領李圓知道後大怒,率軍逼近城牆,而杜慆帶領兵士殺死了叛軍幾百人。李圓見不能攻下城池,於是退守城西的營地。

杜慆:杜牧堂兄弟,在泗洲城拖住龐勛叛軍十個月,官至兵部尚書 - 天天要聞

龐勛接到戰況消息,又增加兵力,並且把招降書書射進城中,逼迫杜慆投降。無巧不成書,此時正趕上天黑,杜慆趁機擊鼓登城大聲呼喊,李圓銳氣喪失,跑回徐州。

叛軍晝夜攻打不停,辛讜建議向這一帶的守將郭厚本請求救援,而浙西節度使杜審權,派遣將領帶一千士兵支援式,反而被李圓包圍,全軍覆滅。

杜慆想辦法派人秘密走小路,向京城求救,皇帝得到消息,派戴可師率領沙陀吐谷渾兵馬二萬,征討龐勛。同時淮南節度使派李湘駐紮淮口,與郭厚本會合,兩部分的人馬,也被李圓打敗了,李湘等人戰死,此時杜慆也沒有了援兵。

杜慆:杜牧堂兄弟,在泗洲城拖住龐勛叛軍十個月,官至兵部尚書 - 天天要聞

叛軍士氣大盛,他們用鐵鎖鏈攔斷淮河,不怕死的搭攻城梯,不要命的向城上衝鋒。而泗洲城中糧食也完了,杜慆他們只能煮稀粥充饑。

唐懿宗也怕杜慆投降,或頂不住壓力,於是派使者帶來了獎賞,加封杜慆為檢校右散騎常侍,並且勉勵他繼續堅守城池。

這樣的態勢下,龐勛還不忘要招降杜慆,派李圓進城見杜慆,勸他投降,杜慆憤怒下把李圓給殺了。

而龐勛還不死心,又送信招降,這樣不行啊,杜慆就想了一招,連蒙帶騙的嚇唬龐勛,在回信上說安祿山等人已經被剿滅了,你們也快了。

杜慆是想用計策嚇得他們心驚膽寒,撤兵而去,龐勛沒被嚇到,又屢次攻城不能得手,正好朝廷招討使,馬舉率領援兵到了,龐勛這才撤軍退走。

杜慆:杜牧堂兄弟,在泗洲城拖住龐勛叛軍十個月,官至兵部尚書 - 天天要聞

這次起義歷時一年多,在泗洲城杜慆就拖住了叛軍十個月,不僅保住了泗洲城,也拖了叛軍十個月,這次起義也被稱為「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叛軍人數達20萬,這次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導致唐王朝沒落,正是由桂州戍守兵卒起兵拉開序幕的,禍根也是源於此次起義。

叛軍平定後,朝廷論功行賞,杜慆升任義成軍節度使、873年,檢校兵部尚書。

他的傳承世系杜行敏,杜崇愨,杜希望,杜佑,杜式方,杜慆,他是杜行敏的來孫。

杜慆的子女,沒有找到相關記載,具體什麼時間死的不詳,只知道病死!

僅供參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534|從1.0到4.0,草原與中原關係的四次升級 - 天天要聞

534|從1.0到4.0,草原與中原關係的四次升級

矛盾的雙方,要麼戰爭,要麼吸引,要麼形勢統一,要麼徹底融合。這就是建立在大歷史觀上的營養精華。2024年6月17日 第534篇幾千年的中他民族史,其中一條主線便是草原民族與中原民族的鬥爭史。
系統解讀《毛選》第一卷,1《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 天天要聞

系統解讀《毛選》第一卷,1《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文章中提到的名言「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不僅是主席對於當時中國社會各階級關係分析的重要出發點,也是主席思想中革命理論的核心觀點之一。這句話直接指出了在複雜的階級社會中,正確區分敵我關係的重要性,是革命成功的關鍵。
烈士緊握82年女子照片被網友認親,DNA比對結果出來了…… - 天天要聞

烈士緊握82年女子照片被網友認親,DNA比對結果出來了……

今年4月,一張被烈士緊握82年的年輕女子照片牽動著全國網友的心。為了幫助烈士後人尋親,全國多家媒體為82年前懷抱照片的烈士尋親。6月14日,記者就烈士身份認定等有關工作,向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了解了最新進展。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負責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之前有山西網友聲稱31號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輕女子...
美國以強凌弱,聯大上演罕見一幕,中方見義勇為,團結全世界抵制 - 天天要聞

美國以強凌弱,聯大上演罕見一幕,中方見義勇為,團結全世界抵制

6月13號,聯合國大會以「消除以單邊治外強制性經濟措施作為政治和經濟脅迫手段」為議題,就美國等部分國家的制裁問題舉行會議。在當前西方國家動輒以經濟封鎖、打壓制裁為手段恃強凌弱的背景下,聯大舉行相關會議十分應景,體現了聯合國作為最具權威性的多邊政府間組織,應發揮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 天天要聞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走進位於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騰格里鎖邊固沙示範性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推著一台台像拖拉機車頭一樣的「扎草車」鋪設沙障,兩片代替車輪的圓形壓草刀滾過,麥草就被整齊地扎進沙地里,一個個草方格雛形漸顯。  「這片示範區有8000畝,今年我們上了30台機器固沙,一台機器一天就能扎50畝草方格,比過去純人工效率提高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