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間,天下大亂,華夏大地在炮火紛飛和滿目瘡痍中湧現出了無數關於英雄絕色與才子佳人的曲折故事。
後來,風雲變幻,國家安定,這些舊時代的故事也像舊報紙一樣被放在柜子的最底層,逐漸再無人知曉了,新的報紙和新的故事取代它們,牽引著人們的視線。
貧窮父親 貌美繼母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北平城內一戶人家開始操辦一場婚禮,結婚的兩個主角都不是年輕人了,男方姓李,叫李振海,是二婚,上一段婚姻給他留下了一個十來歲的女兒,女方叫張洗非,獨身一人。
儘管李振海的新婚妻子也不是什麼二八年華的少女,卻長得十分美貌,看起來就和這個男主人是鍋爐工的普通家庭格格不入。
附近的鄰居有羨慕李振海有艷福的,也有議論紛紛惡意猜測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發現果然美人不同於尋常人,當真是十指不沾陽春水,洗衣做飯照顧孩子都十分笨拙,後來索性不做,在這個貧窮的小院落,她依然驕矜的保持著自己的美貌,像一隻白天鵝一樣整齊的拾掇自己。
大多數家務都落在張洗非丈夫李振海的頭上,李振海對此毫無怨言。
婚姻生活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到此為止,他們二人和女兒還過著平靜滿足的生活,鄰居也沒什麼好說的。
然而好景不長,李振海因病逝世,主要勞動力的離去讓這個家庭瞬間陷入困境。
父親的離世讓女兒一度十分害怕繼母拋棄自己,畢竟二人確實是毫無血緣關係的。
然而讓大家都很意外的是,張洗非並沒有離開這個繼女兒,反而努力撫養她長大成人。
一直以來,李振海的女兒對繼母的印象都是模糊不清的,她神秘、美麗、又是那樣的與眾不同。
在父親去世家中無以為繼後,繼母張洗非曾寄出去過一封書信,之後不久,張洗非就成為了新中國省政府幼兒園的一個工作人員,支撐起這個缺了一角的家。
又過了幾年,張洗非已經去世了,竟然有人上門來詢問她的消息,李振海的女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繼母張洗非確實從來都不是一個普通人,她曾經有一個名振北京的花名,叫小鳳仙。
然而斗轉星移,神州遽變,斯人已逝,往事如煙。
出身貧賤 名動八方
小鳳仙,本來姓朱,出生在滿族的一個武官家庭,她本不是父親的嫡妻所生,而是一個妾室的孩子。出生的時候,她的父親已經失去了在清政府的官職,沒過多久,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她的父親去世了。
父親的嫡妻自然容不下這對眼中釘,小鳳仙只好和母親流落街頭,很快,貧窮和疾病奪走了小鳳仙唯一的親人——母親,她成為了一個孤兒。
有一位姓張的老人發善心領養了她,從此她改姓張。亂世之中,普通人身似浮萍,像受驚的鳥兒一樣被槍炮追著打,小鳳仙和養母四處流亡,後來她流落到南京,和一個姓胡的人學唱戲。
學成之後,胡先生領她去上海,將她賣給一個作家,作家又將她轉賣給在當時的客人如織的八大胡同,她從此在雲吉班唱戲,也掛牌接客。
那時候的小鳳仙,不到二八年華,卻已然亭亭玉立,非但有絕色容顏,還有婉轉的歌喉,又兼具識文斷字,很快就在這魚龍混雜的妓館闖出了名堂,一時之間,在北平城有了一些聲名。
空有美貌才華,卻無力保護自己,只能像物品一樣被人買賣,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大概著實是十分悲慘的人生了。
然而小鳳仙聰明,且從不自怨自艾,很快,她抓住了時機,遇到了一位可以帶她離開泥潭的貴人。
巧遇貴人 共譜歷史
1914年,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在清王朝已經覆滅的情況下,又野心勃勃的想登上帝位,想要登上皇位,首先需要的是兵權,而當時蔡鄂鎮守雲南,是手有雄兵的「雲南王」,因此,袁世凱威逼利誘,要他參與進自己的「復辟偉業」。
蔡鄂進京之後,就被袁世凱全方位無死角地監視起來,一切衣食住行和交友都在袁世凱的掌控中。故而他十分苦惱,只好不問世事,每日喬裝打扮,去八大胡同遊玩,就是在這個時候,蔡鄂結識了小鳳仙。
一次相處,就讓蔡鄂生出了此人是自己紅顏知己的念頭,從此之後,出席什麼場合都帶著她。
不久之後,蔡鄂對小鳳仙越發情深似海,對公務糊弄了事,對母親和妻子也不聞不問,只每天陪著小鳳仙遊樂。
這些變化很快傳到了袁世凱的耳朵里,袁世凱一面瞧不起為女人所困的蔡鄂,一面暗自竊喜,對蔡鄂的管制鬆了許多。
這正是蔡鄂想要看到的局面,他和小鳳仙聯手演了這場給袁世凱看的戲,甚至瞞著自己的母親和妻子,只是為了掙一個逃出生天的機會。
不久後,蔡鄂借口和小鳳仙遊玩,逃出了袁世凱的掌控,回到自己的地盤,迅速致電全國,要討伐袁世凱這個不順應時代和人民的逆賊。
然而命運總是詭譎和讓人意外的,如願登上皇位的袁世凱沒多久就死了,而足智多謀並且十分年輕的蔡鄂也步袁世凱後塵因病去世。
小鳳仙在北京祭奠蔡鄂的葬禮上,和他鬧得滿城風雨的小鳳仙一個人靜悄悄的前去祭奠又離開,從此之後不再願意出風頭。
後來,小鳳仙又二婚嫁給了一位東北軍的旅長,直到1949年,她嫁給了普通的鍋爐工李振海。
在李振海去世後,無力撫養繼女的小鳳仙寫信給梅蘭芳求助,在黨的安排下,她得到了賴以謀生的工作。
然而小鳳仙還沒來得及安享晚年,就因病去世了,去世時年僅54歲。
她的一生,被當作物品一樣轉賣過,像煙花一樣璀璨過,又最終回歸平淡,她眼見著民國亂象,親身參與了反袁的事故,又親眼見證了抗日,和新中國的成立,最終,以一個體面的「人」的身份,死在了新中國成立的晨曦。
箇中滋味,大概唯有她自己才能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