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2019年12月06日22:55:10 歷史 1376

今天我們分享《歷史名將錄》第35集: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謚陳湯為破胡壯侯。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 天天要聞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電影《戰狼1》裡邊的台詞迅速燃爆大江南北,點燃人們的愛國熱情。真正說出這句千古名言的名將是大漢的陳湯。

漢宣帝時匈奴內亂,五個單于窩裡斗,都想當草原上唯一的主宰。

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都想得到漢朝的支持,於是就都把自己的兒子送去了長安,作為人質。

後來呼韓邪單于以臣子的身份朝見大漢皇帝,郅支單于就在後方收取了匈奴右邊的土地。

郅支單于又向西兼并了三個國家,勢力大增。他恨漢朝,恨漢朝幫助呼韓邪單于而不幫助自己,他開始以各種手段羞辱漢朝。

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郅支單于借著給漢朝上貢的機會,要求漢朝送還作為人質的兒子。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 天天要聞


漢朝同意,並且決定派遣大臣谷吉護送。

護送是已經議定的事情,現在大家討論的是應該送到哪裡為止。大部分人都覺得郅支這個人表面上雖然還在裝孫子,等兒子回家之後肯定會露出他的獠牙。應當送到邊境上即可,如果深入匈奴王庭,肯定會遭遇不測。

皇帝也是這個意思。

但是谷吉提出了異議,他堅決要求護送至王庭,這樣方可展現大國威儀,如果我為國家獻身,我大漢的仁義已盡,匈奴將處於輿論的下方。

正如大家所料,漢朝使者到了匈奴就被郅支單于殘忍殺害。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 天天要聞


郅支也自知理虧,怕漢朝出兵報復,加之漢朝扶持的呼韓邪單于就在自己的卧榻之側,他向西逃到了西域。

西域幅員遼闊,雖然史書上記載了那麼多的國家,但其實都是一些小國。有些國家甚至統共也就萬把來人。

郅支到了西域之後,西域諸國迫於他的淫威,都惟其馬首是瞻,康居王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郅支。

從此郅支橫行西域,還給自己建造了城池,西域諸國稍有不周到之處,立刻殘忍予以報復。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 天天要聞


郅支單于遠在天邊,現在日子又過得如此舒坦,自以為漢朝對他鞭長莫及,所以更加傲慢,他簡直已經拿漢朝使者不當人看了。

其中郅支單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堅昆、丁令三國,日益強盛,先囚禁漢朝的使者江乃始,後又殺死使者谷吉。郅支單于自知有負於漢朝,害怕漢朝出兵報復,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領中亞)。康居王尊敬郅支,將女兒給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襲擊鄰國烏孫,深入到赤谷城(今山西孝義縣西)殺掠人口,搶奪牲畜財物。烏孫不敢還擊,而是遠遠地逃避,於是郅支擁有千里之遠的勢力範圍,自以為大國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殺死了康居王的女兒、貴人等數百人,還把一些屍體支解後扔進都賴水中。同時他又派出使者到闔蘇、大宛等國,脅迫他們年年給他進貢。那些小國不敢不給。漢朝也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屍體,郅支非但不給,而且侮辱漢使,以嘲諷的口吻說:「居困厄,願歸計強漢,遣子入侍。」漢使聽出他的言外之意,還有取代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極。

陳湯與甘延壽了解了郅支單于的這些情況後,於建昭三年(前36年)出兵西域。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 天天要聞


陳湯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每當路過城鎮或高山大川時,他都登高遠望,認真觀察、記憶。這次出使西域,只帶著一支護衛軍隊,而不是征討大軍。當他們走出國境時,陳湯便對甘延壽說:「郅支單于剽悍殘暴,稱雄於西域,如果他再發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禍患。現在他居地遙遠,沒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沒有善於使用強弩的將士,如果我們召集起屯田戍邊的兵卒,再調用烏孫等國的兵員,直接去攻擊郅支,他守是守不住的,逃跑也沒有可藏之處,這正是我們建功立業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啊!」甘延壽認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說要奏請朝廷同意後行動。陳湯說:「這是一項大膽的計劃,那些朝廷公卿都是些凡庸之輩,一經他們討論,必然認為不可行。」甘延壽考慮還是應該履行奏請的手續,這時他得病了。陳湯等了一天又一天,焦急之中便果斷地採取了假傳聖旨的措施,調集漢朝屯田之兵及車師國的兵員。甘延壽在病榻上聽到這一消息時大吃一驚,想立即制止陳湯這種犯法的舉動,陳湯憤怒地手握劍柄,以威脅的口氣呵叱延壽:「大軍已經彙集而來,你小子還想阻擋大軍嗎?不抓住戰機出擊,還算什麼將領?」甘延壽只好依從他,帶領起各路、各族軍兵四萬多人,規定了統一的號令,編組了分支隊伍序列,大張旗鼓向北進發。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 天天要聞


甘延壽與陳湯將大軍分為六校,三校走南道,過蔥嶺(喀喇崑崙山脈西部)經大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谷,過烏孫與康居境,陳湯沿路捕獲康居副王的親屬及一些貴族,經過解釋,他們願做嚮導,並將郅支的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而後大軍便直抵郅支城都賴水邊,在距城三里遠的地方安營布陣。只見城頭上彩旗飄展,數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備,有的向漢軍招手挑逗,甘延壽與陳湯觀察之後便令軍士四面包圍其城,以箭殺傷守城兵士,於是展開了一場對射。郅支單于得到漢軍進攻的消息時,先打算逃跑,因為他懷疑康居人對他懷恨在心,有做漢軍內應的人。可是又聽說烏孫等國也發兵參戰,他便有走投無路之感。帶了一些人走出去又返回來,說:「不如堅守。漢兵遠來,不能久攻。」

當漢兵猛烈攻城時,郅支單于身穿甲衣帶領他的妻妾數十人一齊登上城樓,他的妻妾也都拉弓射箭。攻城的飛箭射死他幾個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便發怒了,下樓騎馬跑回了他的宮室。第二天,陳湯命令將士四面齊用火攻,又擊鼓助威,漢軍冒著煙火突破外圍的木柵,並且趁機衝進土城。郅支單于身邊只有男女數百人及一些吏士,毫無抵禦能力。漢兵勇猛擊殺,將郅支刺死。軍候杜勛割下郅支單于的首級,又從獄中解救出兩名漢朝的使者,從宮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帶的文書信件。入城將士搜捕敵軍,誅殺了郅支單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虜敵兵一千餘人,都交給了參與打擊郅支的小國軍隊。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 天天要聞


大勝之後,甘延壽、陳湯給漢元帝發去那封流傳千古、揚眉吐氣的疏奏: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次勝利,結束了西漢與匈奴的百年戰爭,為遇難受辱的漢使報仇雪恨,提高了漢朝在西域各國的威信。戰後,甘延壽與陳湯立即寫出上報朝廷的奏疏,派人連同郅支首級送回長安。

正當甘延壽與陳湯帶領將士凱旋而歸時,朝中的司隸校尉(執法官員)也從長安出發了,他們於大路之上攔住陳湯,對他進行檢查。原來陳湯向來貪財。攻克郅支城後,繳獲了大量財物,陳湯私自藏起來不少金銀財寶,知情者在西域時便向朝廷舉報了此事,所以司隸校衛攔路搜查,準備拘捕。陳湯立即上書皇帝說:「我與將士們不遠萬里誅殺郅支單于,按理說,朝廷應派出使者來慰勞軍隊,並表示歡迎,如今卻是司隸來檢查審問,還要拘捕我,這不是為郅支報仇嗎?」皇帝便下令撤回司隸,並令沿路縣城擺設酒食夾道歡迎得勝之軍過境。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 天天要聞


回朝之後,論功行賞時,中書令石顯、匡衡認為甘延壽和陳湯假傳聖旨,犯有大罪,以功相抵,不予誅殺就可以了,如果再予封爵賞賜,那麼今後的出國使者爭先效仿,必然無事生非,為國招難。元帝聽了覺得也有道理,但他內心還是想嘉獎有功之將,於是此事便議而不決,拖延下去。宗正劉向認為,對待甘延壽和陳湯僅以功過相抵是不公平的。他又上書皇帝,專門評析了掃除郅支的艱難以及意義,他認為甘、陳「總百蠻之君,攬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絕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斬郅支之首,縣旌萬里之外,揚威崑山之西,掃谷吉之恥,立昭明之功,萬夷懾伏,莫不懼震。呼韓邪單于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願守北?,累世稱臣。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大勛莫大焉」,他引經據典加以論證,又與前朝和當代的功臣名將進行類比,闡明自己的觀點。

於是元帝下詔赦免了甘延壽、陳湯的假傳聖旨之罪,然後又讓大臣討論封賞事宜。石顯、匡衡仍然堅持他們的主張。但元帝最終於封甘延壽為義成侯,賜陳湯爵位為關內侯,各賞食邑三百戶、黃金百斤,並拜陳湯為射聲校尉,延壽為長水校尉。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千古名言,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前行,中華兒女也永遠銘記,落後就要挨大,每當中華民族抵禦外敵時,想起這句話,一個民族氣節油然而生,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祖國強大,外邦才會永遠尊重我們。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遠征西域穩定漢朝邊疆,昭君出塞傳美談 - 天天要聞


下集預告:

他是西漢名將,祖上是先秦時期秦國名將李信,他是漢朝三朝名將,帶領大漢軍隊擊退匈奴,他戰功赫赫,卻命運多舛,他就是漢朝的飛將軍李廣,請看下集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飛將軍李廣平七國之亂北退匈奴》


關注歷史名將錄,精彩不迷路,每天準時更新一篇歷史名將,記住歷史,記住名將,記住華夏燦爛文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晚年接受採訪時,說出了一個皇宮裡不... - 天天要聞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晚年接受採訪時,說出了一個皇宮裡不...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晚年接受採訪時,說出了一個皇宮裡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晚上伺候皇后時,要在鞋裡放個蒼耳! 孫耀庭這個太監,不僅是皇后的貼身侍衛,還在皇帝身邊鞍前馬後。他簡直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活歷史」。 那麼,他到底泄露了皇宮裡的哪些獨家秘密呢?
1877年印度馬德拉斯饑荒:一場慘痛的記憶 - 天天要聞

1877年印度馬德拉斯饑荒:一場慘痛的記憶

1877年 印度馬德拉斯饑荒1877年,印度馬德拉斯遭遇了一場空前的饑荒。這是一場規模宏大的災難,它以無法抵擋的力量,撕裂了人們的生活,使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本文試圖通過回顧這場饑荒的背景、影響和應對措施,以儘可能地還原歷史的真相。
17世紀遠東的傳教權力之爭有哪些?都是什麼結果? - 天天要聞

17世紀遠東的傳教權力之爭有哪些?都是什麼結果?

前言17 世紀下半葉後,遠東傳教區內充滿著各種勢力之間的矛盾和鬥爭,這成為了該時期天主教遠東傳教史的最大特點。遠東教會逐漸形成了一個正式教區、宗座代牧區和以耶穌會為主的修會傳教區三套管理體系並存的局面,它們分別代表了葡萄牙及其遠東保教權、教廷和天主教修會三股勢力。
古代誥命夫人有何特權?除了榮譽和薪俸,它的隱性收益更讓人痴迷 - 天天要聞

古代誥命夫人有何特權?除了榮譽和薪俸,它的隱性收益更讓人痴迷

古代女人的封號跟男人一樣,分為兩類,一類是「爵位」,如封侯、封君、公主、郡主,另一類是「品級」,如誥命夫人、敕命夫人。封爵要對應食邑,隨著封邑制度的虛化,女人的「封爵」逐步被「品級」所替代(除了皇室女子)。「誥命」就是以皇帝的名義下發的「誥書」,用於對一品至五品官員的封賞。
「香料之路」PK「一帶一路」?|鳳凰聚焦 - 天天要聞

「香料之路」PK「一帶一路」?|鳳凰聚焦

全球都在激烈討論不久前發布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這是美國、印度、沙特和歐洲多國的領導人在不久前的G20峰會上宣布的。它由完全不相干的域外國家美國發起和牽頭,說要復刻昔日印度通往歐洲的「香料之路」,許多分析認為這條印歐走廊直指中國的「一帶一路」。在中美
張昌宗:將77歲武則天哄睡後,小心翼翼掀開被子,走到隔壁房間 - 天天要聞

張昌宗:將77歲武則天哄睡後,小心翼翼掀開被子,走到隔壁房間

700年,張昌宗將77歲武則天哄睡後,小心翼翼掀開被子,躡手躡腳走到隔壁房間。一美艷女子立即撲向他,柔聲道:「她睡熟了嗎?」唐朝輝煌的宮殿深處,情愫在黑暗的角落裡悄悄萌芽,而不幸的是,在權力的大宮中,情感永遠是要被權力所掌控的。張昌宗由於其出眾的容貌而得到了太平公主的青睞。
上百萬人或被驅逐!巴基斯坦宣布→ - 天天要聞

上百萬人或被驅逐!巴基斯坦宣布→

「我們給了他們11月1日的最後期限」,巴基斯坦內政部長布格蒂說,「所有非法移民都應該自願離開,否則將面臨強制驅逐」。布格蒂稱,大約有173萬阿富汗人在巴基斯坦沒有合法的居留證件,而生活在巴基斯坦境內的阿富汗難民總數約為440萬。
16年生14胎,在自知時日無多時拜託保姆將她的孩子們撫養到18歲 - 天天要聞

16年生14胎,在自知時日無多時拜託保姆將她的孩子們撫養到18歲

文丨創意文齋編輯丨創意文齋我們回溯那個風起雲湧的民國時代,儘管新思潮如春雨般滋潤著大地,但傳統封建的陰影仍舊如濃霧籠罩,使許多女子身不由己,其中就有那個傳奇而又凄美的身影——陸英。出生於一個顯赫家族的陸英,從小便擁有金梯玉階的待遇,是那個時代所有女子羨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