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國棄家,進退兩難,咸豐帝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委屈和無奈

2019年11月30日23:50:16 歷史 1287

縱觀清代十二帝,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者有之,如康熙、乾隆。但更多的還是才智中平、無咎無譽的守成者,如嘉慶、道光。咸豐是清代最後一個握有實權的皇帝,同樣,他和乃祖乃父一樣也是一個平庸的守成之君。不過,他的一生很無奈,有著太多的無奈和委屈。

棄國棄家,進退兩難,咸豐帝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委屈和無奈 - 天天要聞

咸豐的委屈可以歸結為五大恨

一是恨太平天國起義

咸豐帝剛登基稱帝還不到一年,落榜書生洪秀全就在廣西發動了太平天國起義。更出人意料的是,起義很快就發展為燎原之勢,從廣西到湖南,從湖南到湖北,又從湖北經江西、安徽而至江蘇,甚至還一度蔓延到北京附近,搞得咸豐帝狼狽不堪,焦頭爛額。

大清的列祖列宗,自入關以後,勤政愛民,輕徭薄賦,凡遇災荒之年,朝廷必有賑濟,這些百姓卻仍不滿意,居然還要造反,還要推翻清廷,真是十惡不赦的亂民。可咸豐哪裡知道,廣大百姓其實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得不鋌而走險。

二是恨可惡的英法夷人

大清國地大物博,無所不有,根本無需與外國進行什麼通商貿易。外國人卻離不開中國的茶葉、大黃、絲綢、瓷器等,大清皇帝允許外國人來華貿易,這在咸豐帝看來實在是對他們的恩賜。可是,這些不懂禮義廉恥、更不知尊君敬上的外夷,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變本加厲提出種種非分之請。

棄國棄家,進退兩難,咸豐帝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委屈和無奈 - 天天要聞

​最讓咸豐帝難以接受的是,這些夷人居然還讓其公使常駐北京,並向他呈遞國書,卻又死皮賴臉地不肯向他行三跪九叩大禮。不行大禮也就罷了,還公然稱兵犯順,攻入天朝首都,殺人放火搶劫無所不為,此等化外之夷,不可理喻。

三是恨朝廷上下大小臣工因循敷衍

吏治敗壞是大清的痼疾,到了咸豐即位時已經是不可遏制。但咸豐帝登基之初還是有所作為,他下詔求言並懲處了誤國誤民的大學士穆彰阿,以及對外主和、軟弱無能的耆英等人。同時,咸豐帝又提拔了一些勇於任事的官員進入中樞機構。

但是,眾多的大小官吏已經習慣性的我行我素,或貪贓受賄,或尸位素餐,或上下欺矇。以當時的話來說就是「以模稜為曉事,以軟弱為良圖;以鑽營為進取之階梯,以苟且為服官之計」,甚至公開聲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此官僚隊伍,讓咸豐帝可惡可恨。

棄國棄家,進退兩難,咸豐帝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委屈和無奈 - 天天要聞

四是恨自己生不逢時

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咸豐帝倉皇北逃,他在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的寶座上憤懣不平,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雖無先祖康熙爺那樣的雄才大略,但繼位以來從不敢懈怠,雖說不是事必躬親,身體力行,廢寢忘食,但也還算的上宵衣旰食,朝乾夕惕。但為何上天不公,讓自己有國不像國,只恨自己生不逢時。

五是恨八旗將士爛泥不不上牆

昔日的威武之師,八旗勁旅如今卻是稀巴爛,他們無法將太平天國起義鎮壓下去。平日里威風八面的八旗將士們一旦遇到英法夷人,竟一敗再敗,一敗塗地。而那些高級將領們大多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儘管咸豐帝可以懲處一兩個,三五個無能之輩,卻不能扭轉態勢,治國安邦又該指望何人?

無奈和憤恨之外,咸豐帝還有說不出的苦衷

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咸豐帝「北狩木蘭」,這是大清開國以來皇帝首次逃離京師避難,如此屈辱怎能對得起愛新覺羅的列祖列宗和天下臣民?但更為不解的是,在事態平息後,咸豐帝卻拒絕迴鑾,呆在熱河賴著不走了。其實,此時的咸豐有著說不出的苦衷。

棄國棄家,進退兩難,咸豐帝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委屈和無奈 - 天天要聞

​就咸豐帝個人而言,他的確不願長久居住在熱河。早在他出逃的時候,就有大臣極力反對並勸阻,大學士賈楨反對的理由很充分,如若皇帝離京出走,搞不好就會釀成「土木之變」,甚至有人會乘機擁立其他的人為帝。

這些道理咸豐帝何嘗不知,只是當時被夷人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出此下策,萬不得已才來到了熱河。可是,現在外夷的情況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自己怎能貿然回京呢?

其實,早在咸豐十年八月十六日,即咸豐帝感到熱河之日,咸豐帝即寄諭恭親王奕訢,命其要相機辦理,速成和局,只要英法等國與清政府交換了條約,呈遞了國書,他就可迴鑾,鎮定人心。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英法等國在他迴鑾以後,不要再找麻煩。

奕訢與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時,戰爭的狀態雖已基本結束,但英法聯軍並未撤出北京。九月十八日,咸豐帝再次向奕訢等人表示,只要英法聯軍退兵,不再反覆,他即可迴鑾,古北口一帶駐紮的馬步各隊,能夠擔負起護駕的責任。這話表明,咸豐帝內心是迫切想回京城的。但是,後來咸豐帝在迴鑾的問題上態度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棄國棄家,進退兩難,咸豐帝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委屈和無奈 - 天天要聞

​主觀原因來看,是咸豐帝擔心英法等國代表可能再次提出覲見並呈遞國書一事。客觀原因是,當時的天氣越來越冷,冬季不適合長途跋涉,這就是咸豐帝不肯立即迴鑾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對此,咸豐曾有明確的表述。

他認為:儘管中外已經換約,英法兩國的軍隊也撤至天津,但夷人性情反覆,難保他們不再生事。九月二十五日,咸豐帝在奕訢等人的奏摺上硃批道:奕訢等人必須與英法兩國切實交涉議定,將外國公使向清帝親遞國書一事徹底取消,否則,禍患就停不了。

此外,咸豐帝還特別警告奕訢等人:如果英法只是暫時答應取消親遞國書一事,而他迴鑾北京之後,英法又從天津而至北京,再次提出覲見及呈遞國書之事,進而要挾不已的話,就唯奕訢是問。說到底,只要英法夷人不再來北京,咸豐帝就即可回京。

棄國棄家,進退兩難,咸豐帝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委屈和無奈 - 天天要聞

身死熱河,終釀辛酉政變之悲劇

咸豐帝在熱河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個新年,咸豐十一年正月初二日,咸豐帝降旨決定於初春,天氣稍暖的二月十三日起駕迴鑾,後有因故改定為二月二十五日迴鑾。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咸豐帝如果真的能在二月起駕回京,無論他在回京後是何時駕崩歸西,大概都不會出現後來的辛酉政變,也不會出現慈禧太后干政垂簾的朝局。無奈的是,二月時,咸豐帝的身體已經不允許他迴鑾了。

這個時候,咸豐帝的身體越來越差,每日咳嗽不止,按照清宮醫案來看,大致是換了肺炎或癆病一類的疾病。二月二十二日,醇郡王奕譞等人上奏,以咸豐帝聖體違和為由,勸止暫緩迴鑾。咸豐帝硃批稱:「朕本欲即刻迴鑾,卻不意旬日以來,身體稍覺可支,唯咳嗽不止,紅痰屢見,只得聽從御醫囑咐,安心靜養。並降諭內閣宣布,朕將暫緩迴鑾,至於何時迴鑾,俟秋間再降諭旨」。

棄國棄家,進退兩難,咸豐帝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委屈和無奈 - 天天要聞

​可以看出,當時的咸豐帝確實很為難,進退不得。他只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終日悶悶不樂,無聊之極。他還親自書寫了「且樂道人」條幅,命人懸掛殿中。此舉或許是出於無所作為的自我解嘲,但也由此可見其精神之頹廢。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帶著無盡遺憾的咸豐帝在熱河煙波致爽殿去世,享年31歲,廟號文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前神父侵犯案再起波瀾,教宗利奧十四世被控包庇縱容 - 天天要聞

前神父侵犯案再起波瀾,教宗利奧十四世被控包庇縱容

近日,一名被解除神職的前神父對天主教教宗利奧十四世提出重磅指控,稱其曾在擔任教會要職期間縱容性侵醜聞,引發輿論震動。事件核心圍繞美國芝加哥教區一樁陳年性侵案,牽涉多方責任與教會內部爭議,再次將天主教會的信任危機推向風口浪尖。現年76歲的前神父詹姆斯·雷(James M Ray)近日向美國媒體披露,教宗利奧十四世...
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 天天要聞

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遠古的即興表演人類最早的文明,往往誕生於意外和混亂。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建立城邦時,既沒有統一的規劃,也沒有明確的分工。他們發明楔形文字,最初只是為了記錄倉庫里的糧食數量,誰也沒想到這套符號會成為人類最早的書寫系統。
比雲南省面積還小的德國憑啥玩轉歐洲當老大 - 天天要聞

比雲南省面積還小的德國憑啥玩轉歐洲當老大

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領土面積約為35.74萬平方公里。要知道我國一個雲南省就有39萬平方公里。可就是這樣一個還沒我國雲南省大的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卻一點都不小。德國全稱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人作為德國的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90%以上。
歷史幽深里的三國 - 天天要聞

歷史幽深里的三國

記者 成長1每一個男生都曾有一個英雄夢,許多人的英雄夢都是從看三國開始的,我自然也不例外。童蒙時代,我就被連環畫上的三國故事深深吸引。上小學之後,與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迎頭相遇,看到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於熒屏之上,心中涌動的英雄豪情又被一次次點燃。再後來,家裡買了第一台電腦,一股腦安裝了一批三國...
得知長子被捕,斯大林:我不會用一個敵軍元帥去交換一名士兵 - 天天要聞

得知長子被捕,斯大林:我不會用一個敵軍元帥去交換一名士兵

在歷史書里,斯大林的形象是複雜的。他是蘇聯的強人,是二戰的勝利者之一,是讓國家走向工業化的推手。但他同時也是大清洗的發動者,是冷酷決絕的政治領袖,甚至,在一些人眼裡,是一個對自己兒子都毫不留情的「鐵石心腸」。他那句「我不會用一個敵軍元帥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