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沒了東王楊秀清,為何後來還堅持了近十年?有個關鍵因素

2019年11月13日16:20:06 歷史 1707

太平天國起義是我國近代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農民武裝起義,它沉重得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並一度控制了東南半壁。在太平天國的陣營中,東王楊秀清的確算作一位帥才,太平天國曾在他的領導下,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因為楊秀清的指揮,太平天國也達到了極盛。就在太平天國形勢好轉的時候,其都城天京卻爆發了影響一時的兵變。由於天王洪秀全的猜忌,楊秀清最終遇害,而太平天國就此也元氣大傷。

太平天國沒了東王楊秀清,為何後來還堅持了近十年?有個關鍵因素 - 天天要聞

楊秀清之死是太平天國歷史上一件大事,隨著楊秀清身死,太平天國指揮系統上也出現了紕漏,後來,太平天國逐漸走向了沒落。那麼,既然楊秀清已經身死,為何清朝卻沒有趁此機會滅亡太平天國,而是選擇繼續與其對抗八年?這其中有什麼樣的原因呢?

其實,清朝之所以沒有趁天京事變的爆發而迅速滅亡太平天國,並不是因為太平軍本身戰鬥力雄厚,而是清庭沒有能力攻打天京。

太平天國沒了東王楊秀清,為何後來還堅持了近十年?有個關鍵因素 - 天天要聞

清朝末年,清庭的八旗軍戰鬥力已經急轉直下,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只能依靠於地方上的團練兵馬而抵禦太平軍。當時,清政府雖然在江南組建了所謂的江南、江北大營,但由於八旗軍戰鬥力低下,他們很快就被太平軍擊敗。由於這一時期地方團練軍馬才剛剛組建,所以所謂湘軍的戰鬥力仍然處於朦朧階段。八旗軍戰鬥力低下,湘軍又剛剛組建,清政府是根本無法對太平天國發動猛烈攻擊的,為了對付天平天國,清軍只能先發展自己的武裝,故而,當天京事變爆發時,清政府便選擇了暫時對峙的局面。

天京事變發生時,清政府還遭到了列強的欺詐。當時,清朝內部已經腐朽不堪,列強遂趁此機會再次敲詐清朝政府。以英、法為首的侵略軍在天京事變爆發的同一年打開了清政府的南大門廣州,他們不僅活捉了清朝當地巡撫,更揚言要攻打北京、天津。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只好採取了妥協的策略。因為外部原因,清政府只能暫時放鬆了對天京的包圍,而是專心對付外敵。

太平天國沒了東王楊秀清,為何後來還堅持了近十年?有個關鍵因素 - 天天要聞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局同樣令人失望,清政府不僅完敗,而且還與西方列強再次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在英、法窺視西南之際,沙俄又侵犯我國的東北,面對這種局勢,清政府只能暫時放棄了對太平天國的征剿。

另外,天京事變雖然使得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但其卻並沒有因此而動搖太平天國的根基,相反,在天京事變的後幾年當中,太平軍竟然是越挫越勇。楊秀清死後,洪秀全起用了新秀名將李秀成和陳玉成,這兩位都是太平天國內部數一數二的猛將,依靠這兩位大將的支持,太平天國再次挽回了失敗的局面。

太平天國沒了東王楊秀清,為何後來還堅持了近十年?有個關鍵因素 - 天天要聞

天京事變發生時,太平天國總體的實力還不算弱,在西南,有石達開的二十萬太平軍堅持抗清,在湖湘,又有李秀成等人堅守,東南呢,楊輔清、陳玉成等名將也力保天京。太平天國有這幾支武裝,清軍也輕易不敢進犯天京。

天京事變發生時,清朝內部的武裝還並未準備完備,再加上列強的進犯,清軍自然無法顧及對太平天國的征討。這一客觀性的原因,也就導致了天平天國得以繼續堅守八年。不過,天平天國畢竟實力有限,當清政府與列強修補條約,並從頹勢中緩過神來之後,它依然無法擺脫被滅亡的命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要殺了楊虎城,而只是軟禁張學良? - 天天要聞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要殺了楊虎城,而只是軟禁張學良?

1936年冬天的西安,寒風吹得城牆垛口嗚嗚作響。誰也沒料到,張學良和楊虎城扣下蔣介石的那聲槍響,不僅撞開了抗日的大門,更把兩個人的命運拽進了截然不同的深淵。後來張學良被軟禁到頭髮花白,楊虎城卻帶著全家倒在血泊里——同樣是兵諫的發動者,蔣介石
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 天天要聞

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7月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從國家能源局獲悉:7月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較6月底上升約2億千瓦,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5億千瓦。入夏以來,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地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其中,江蘇電網負荷首次突破1.5億千瓦,最高負荷較春季平均增長近400...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著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 天天要聞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著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1. 胯下之辱典故:韓信年輕時家貧,曾遭市井無賴當眾侮辱,被迫從其胯下爬過。韓信忍下了這奇恥大辱,後來發奮圖強,成就大業。2. 一飯千金典故:韓信落魄時,常在河邊釣魚充饑。一位在河邊漂洗絲綿的老婦人(漂母)見他可憐,連續幾十天分飯給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