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書記,中共重慶工委書記,中共中央財經部長,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國後,歷任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張振國(1905年9月-),字正之,湖北仙桃人,著名的抗日少將間諜。在國民黨眾多將領中,張振國是一位十分神秘的英雄人物。抗日戰爭時期,他深入武漢日偽軍政界高層,神出鬼沒,攪得侵佔武漢的日軍司令部日夜不寧,談"張"色變。侵華日軍稱他為"神奇人物",懸賞重金通緝,力圖捕殺張振國。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以張振國抗日事迹為素材,拍攝了電影《揚子江風雲》、《地下司令》等,在台灣作為愛國題材的影片上映,幾十年經久不衰。
張秀龍(1914年-2015年10月21日),湖北沔陽(今仙桃)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應城、劉子集、板栗園、忠堡斗戰鬥,第四、五次反圍剿,中原突圍、淮海戰役、張八嶺、金塘島、抗美援朝等戰役戰鬥。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張漢丞(1913年6月13日-2008年12月17日),原名楊業龍,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楊高山村人。192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4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西征轉戰,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百團大戰等一系列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遼瀋、平津、衡寶等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並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張國藩(1905年12月16日-1975年12月5日),物理學家,力學家、教育家、國家一級教授 。湖北安陸人。他在分子物理和原子物理以及湍流理論方面有獨特的見解。他是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特別是工科院校教育事業的先驅者之一;也是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的發起人之一。他一生熱愛祖國,追求真理,治學嚴謹,生活儉樸,是一位受人民愛戴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
張天偉(1912年1月-2015年6月5日),出生於湖北黃安。1927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農民自衛軍),1929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4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了黃麻起義,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1至第4次反"圍剿",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長征。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教導處處長,西南民族學院黨組副書記、副教育長兼教導處處長、教育長、副院長、院紀委書記、院長、名譽院長等職務。
張文津(1902年-1946年8月22日),湖北鍾祥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鄂中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初期,從延安抗大學習後返回湖北,任應城抗日游擊隊參謀長,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第1團團長。1940年入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後任新四軍第5師第15旅參謀長,第5師參謀處副處長,第5師第1、第2軍分區參謀長、司令員。參與指揮京山、新街等戰鬥。抗日戰爭勝利後,參加武漢軍調處第9執行小組工作,後返回中原軍區任幹部旅旅長。1946年8月7日,奉命前往西安和平談判,途中被國民黨軍扣押,8月22日被國民黨殺害於陝西省寧陝縣江口鎮 。
張才千(1911年9月7日-1994年12月24日),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新村村張家沖人。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黃麻起義、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原突圍、兩渡長江、高山鋪戰鬥和鄂西剿匪等,參與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的決策和組織指揮。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張執一(1911年5月5日-1983年5月11日),湖北漢陽人。1926年在漢陽參加農民協會。次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武昌區委宣傳委員、武昌農民行動委員會書記。1935年後在上海從事學運、軍運工作。1939年後任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政治部聯絡部部長、第五師旅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外縣工作委員會書記等職。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統戰部部長,中南軍政委員會秘書長,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副主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共中央統戰部顧問。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
張竭誠(1917年一2001年2月24日),原名張方春,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歷次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平型關戰役、晉東南反擊戰、冀魯豫反掃蕩、蘇北反掃蕩等戰役戰鬥。解放戰爭時期,率部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和遼瀋、平津、衡寶等著名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先後參加了一至五次戰役及其後的防禦作戰,曾受到中朝聯合總部的通令嘉獎。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補充。喜歡就點贊關注小編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