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縱隊:誕生於中山的這座宗祠里,領導珠三角抗日游擊戰

2021年09月23日18:54:02 歷史 1957
珠江縱隊:誕生於中山的這座宗祠里,領導珠三角抗日游擊戰 - 天天要聞

1938年10月21日,日軍侵佔廣州後,接著大舉進攻廣東各地,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區相繼淪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號召下,珠江三角洲地區先後建立廣游二支隊、順德抗日游擊隊、中山抗日游擊隊等抗日武裝。

為便於指揮在珠江地區活動的部隊,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1945年1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簡稱「珠江縱隊」)在中山五桂山檳榔山村的古氏宗祠宣布成立,統一領導和指揮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游擊戰爭。

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珠江縱隊逐步發展為一支擁有3000多人的抗日力量,成為了南粵敵後抗戰的一支重要力量。地域上遠離黨中央,孤懸敵後的珠江縱隊,在日偽軍和國民黨頑軍夾擊下,先後在中山、順德等8個縣的部分地方,建立了有100萬人口、3000平方公里的抗日游擊區,有力地牽制了日偽軍數以萬計的兵力,並取得西海大捷、植地庄戰鬥、粉碎日偽軍「十路圍攻」等一系列戰鬥的重大勝利。

綜合自廣東黨史、南方+

海報:陳婷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