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2021年08月27日21:51:15 歷史 1746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公元641年,在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兩次努力下,唐太宗終於同意了他的求婚。

這次選中的宗室女,是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有些故事,歷史告訴了我們開頭,卻沒有告訴我們結局,比如文成公主入藏。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美好故事只持續了10年,而之後文成公主卻在邏些城寡居了30年。

其間政局變幻,兩國和平危機不斷,但文成公主卻始終不願再回長安。

01 松贊干布求親

這個故事的開始,是松贊干布對大唐先進文明的深深仰望。

公元629年,松贊干布繼位為吐蕃贊普,也即吐蕃之王,《新唐書》稱他為棄宗弄贊

在這之前,吐蕃僅僅是青藏高原上的多個政權之一,位於山南。在松贊干布的祖父和父親朗日論贊兩代人的努力之下,吐蕃在形式上統一了西藏。

然而,朗日論贊晚年,吐蕃政局動蕩,貴族之間矛盾尖銳,其本人也被毒死。

剛剛即位的松贊干布雖然只有12歲,但卻在叔父論科耳和宰相尚囊等人的幫助下,很快就平定了叛亂。

公元633年,松贊干布遷都邏些,也就是今天的拉薩。而後,松贊干布征服了今青海南部的蘇毗,並開始對藏疆交界的羊同用兵。

公元638年前後,松贊干布開始把目光投向了青海東北部的吐谷渾

而此時,大唐帝國也正在向西擴張。

公元630年,唐帝國打敗突厥頡利可汗,成為東亞霸主;633年,唐敗吐谷渾,扶持親唐的伏順上位,吐谷渾臣服;公元640年,唐軍征服高昌國,並很快打通西域。

兩個東亞最大的帝國,在河湟谷地交匯了。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松贊干布是一個十分睿智的政治家,在統一青藏的過程中,他找到了中原帝國強大的密碼:農業科技+中央集權。

同時,松贊干布也意識到,在這兩個方面,他還需要向老師傅大唐學習。

公元634年,松贊干布首次遣使通好於唐。隨後,吐蕃大論(宰相)祿東贊來到長安,表達了吐蕃求娶唐朝公主的強烈願望。

中原王朝的和親,要麼是打不過有求於人,要麼是用來收服准小弟。吐蕃顯然兩項都不具備。

更重要的是,唐帝國在青藏已經收了小弟吐谷渾,而吐蕃吐谷渾是有領土爭端的。

所以這事,唐太宗一開始是拒絕的。

松贊干布得知後很生氣,便向東打敗了吐谷渾,並在638年攻打唐境松州。然而,唐軍主將侯君集執失思力還沒到,吐蕃軍就被唐將牛進達打敗。

這次試探性進攻讓松贊干布意識到,剛剛統一的吐蕃,顯然還沒有與唐帝國掰手腕的實力。

於是,他命令軍隊退出党項、吐谷渾之地,並遣使攜重禮再次向唐朝求婚。

而另一方面,唐帝國無意開拓青藏高原腹地,但也同樣意識到,統一後的吐蕃並不是可以輕易拿捏的角色,決定還是聯姻籠絡。

所以,這一次,唐太宗同意了。

02 文成公主入藏

公元641年,在送親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大論祿東贊的陪同下,文成公主的車架從長安出發,緩緩向西進入青藏高原。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松贊干布則率吐蕃軍隊和重臣,早早地來到黃河之源柏海附近迎候。

當送親使團來到之後,松贊干布李道宗甚為恭敬,以女婿的禮節覲見李道宗(執子婿之禮)。

文成公主並非太宗李世民的親生女兒,至今我們也不知道她的具體出身。因此,很多人據此猜測,文成公主就是李道宗之女。

事實上,這種可能性不大,而此舉反應的更多的是,松贊干布對大唐賜婚及文成公主隨行帶來的農業技術、大唐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尊崇和仰慕。

正如松贊干布後來所說,能娶到唐朝公主,是我父祖從沒得到過的榮耀,我要為她修一座城,讓後世記住這份榮耀(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 )。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修築邏些城布達拉宮或許未必並不只因文成公主的到來,更多的是遷都後的必然之舉。但與以往的和親不同,松贊干布本人及吐蕃政治高層,的確是真心以這次聯姻為榮。

早在秦漢時期,漢廷就曾多次與匈奴西域各國和親。

但為了防止文化滲透,漢公主如解憂公主王昭君等都不是匈奴單于的大閼氏,而是側室。

為防止漢室後裔掌控其國,漢公主的後代也往往受到本土貴族的排擠。解憂公主晚年其子孫多死於政治鬥爭之中,王昭君的後人也無緣匈奴單于,就是明證。

但文成公主入藏後,松贊干布馬上就為其加冕、並冊封為贊蒙(吐蕃正室王后),文成公主死後還與松贊干布一起受到吐蕃的國家祭祀。(「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683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

這些都說明,文成公主在吐蕃受到的政治待遇很高。

不僅如此,和親往往只是政治婚姻,但文成公主似乎是唯一的例外。

迎娶文成公主時,松贊干布年僅25歲,風華正茂。而他對中原文化的仰慕,進而轉化成了對文成公主的寵愛。

在見到送親使團之時,松贊干布見唐服華美,自覺相形見絀,回到吐蕃後,便自己帶頭穿絲綢衣物,向妻子學習大唐風俗,還派子弟前往長安學習儒家《詩》《書》。

不僅如此,文成公主說起不喜歡吐蕃人的赭面風俗(可理解為在臉上塗紅油漆),松贊干布便下令禁止國中的赭面風俗。

迎娶文成公主之後,松贊干布對唐廷也表現得十分恭敬。唐太宗打了勝仗,松贊干布送金鵝祝賀;唐太宗死後,松贊干布獻重禮祭祀於昭陵。

如果說修築邏些城更多是政治考量,遣使求學是文化改革的舉措,那麼變服飾、禁赭面、賀勝弔喪便多少有幾分對文成公主的寵愛在內了。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所以,文成公主雖然是政治和親,卻似乎在吐蕃受到了極佳的待遇,並找到了愛情。

然而,天妒佳緣,公元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年僅35歲的松贊干布逝世,文成公主從此寡居。

03 文成公主拒絕歸唐

文成公主入藏後,吐蕃的農業、醫學、手工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中央集權也得到了加強,國力大增。

因此,松贊干布死後,吐蕃國內很多貴族認為,和大唐重新扳手腕的時候到了。

公元670年,因與吐谷渾的領土爭端,唐吐之間再次爆發戰爭。

考慮到兩國和平破裂,會影響到文成公主的處境,傳說唐高宗曾下詔讓文成公主回朝,然而,文成公主拒絕了。

此後,無論唐與吐蕃之間和平或是戰爭,文成公主都沒再回國,直到公元680年逝世於邏些

細數歷代和親公主,在和親君王死後,都曾有過歸國之舉。

細君公主和親烏孫之後,多次請求歸國不允,不久便香消玉殞;解憂公主晚年,目睹子孫一個個死於政治鬥爭,也上書歸國,終於成功;王昭君在呼韓邪單于死後,也曾上書歸國,同樣被漢廷拒絕。

然而,漢廷公主們屢屢上書請求歸國而不被允許,現在文成公主有機會卻不願歸國,這是為何呢?

這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匈奴、烏孫等都是文明程度很低的部落制國家,有收繼婚的風俗,這是一件極其羞恥的事情,很難為漢人-特別是女性-所接受。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比如解憂公主先後嫁給了烏孫昆彌軍須靡、其弟翁歸靡、其子泥靡兩代3人,王昭君在呼韓邪死後也先後被其長子復株累單于、次子搜諧若鞮單于收繼。

王昭君請求回朝的原因就是不願「從胡俗」,難以接受這種有悖人倫的婚俗。

松贊干布死後,其孫芒松芒贊繼位贊普後,文成公主並沒有受到解憂和昭君的胡俗待遇。

唐代詩人陳陶曾這樣形容和親後的吐蕃: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

或許是在文成公主夫婦的努力之下,受漢文化的影響,吐蕃已經放棄了收繼婚的陋俗;或許是因為文成公主是贊蒙,雖有收繼婚俗卻不會波及到文成公主。

總之,得到吐蕃的禮遇,這是文成公主願意繼續居於邏些,而不是回到長安的首要原因。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從很多資料來看,文成公主生前,就已經在吐蕃有著崇高的威望,深受吐蕃貴族和百姓的愛戴。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唐朝雖是故鄉,但在長安,他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宗室女子,死後最多被後人稱為「李氏」;吐蕃雖是異鄉,但她早已把自己和青藏高原融為一體。

在這裡,有她的愛人松贊干布,還有她的子民,廣大的吐蕃百姓。

04

公元680年,在吐蕃寡居30年的文成公主逝世。吐蕃國內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唐廷也遣使弔祭

在這之後的1300多年裡,青藏高原上流傳著許多文成公主的傳說,它們以詩詞、歌謠、故事的形式被廣泛傳播。

在今天的青海湖的東邊,有一座日月山和一條倒淌河,在藏族的傳說中,它們與文成公主有著莫大的關聯。

傳說文成公主入藏之時,眼看離家鄉越來越遠,思鄉愈切,想起臨行前母親曾給她一面鏡子,告訴她想家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

於是,文成公主取出寶鏡,卻只看到自己的滿面愁容,她一生氣就把鏡子摔在了地上,不想寶鏡落地卻變成了日月山。

文成公主看著所有的河流都向東流,自己卻要西去,更加悲傷,而被日月山阻擋的一條河流聽聞公主的哭聲,便立馬倒轉了方向,這便是倒淌河

也有一種說法是,倒淌河是文成公主思鄉的眼淚所化。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不僅如此,關於松贊干布得以迎娶文成公主,吐蕃國內還流傳著迎親大使祿東贊的許多美好傳說。

傳說祿東贊求婚唐室時,還有多國使者求娶唐室公主,於是唐太宗決定考驗這些使者,最聰明的那個才能迎娶公主。

這便是拉薩大昭寺布達拉宮的壁畫中保留至今的「六試婚使」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中,祿東贊最終憑藉他的聰明才智通過了層層考驗,這才有了文成公主的入藏成婚。

歷史上的和親故事有很多,但大多是圍繞和親公主的美貌、以及兩國之間的戰和,但從未有被和親者給予和親公主如此高的地位,更不用說為求親使編撰一套故事。

當然,這些故事都不是真的,但這卻真切地反映了吐蕃國內對文成公主入藏的歡迎,以及能夠和親大唐的榮耀感。

在今天的布達拉宮裡,仍然有許多關於文成公主入藏有關的壁畫,還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彩色雕塑大像。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在中國三江源青海玉樹,也就是當初松贊干布迎親的柏海附近,有一座香火旺盛的佛堂,被稱為「加莎公主廟」。

相傳文成公主入藏,曾在此停留了一段時間,在廟裡的壁畫中有很多展現文成公主教會當地藏民耕種和紡織的故事。

在今天的西安,有一座廣仁寺,是今天西藏大喇嘛們進京路過陝西的行宮,因此又稱喇嘛寺。

在廣仁寺的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是一位叫做綠度母的菩薩。它的前身是供奉在唐朝皇家寺院開元寺中的綠度母菩薩,曾是祿東贊獻給唐朝皇帝的禮物。

綠度母又稱救度母,是藏傳佛教十二大度母之首,很多藏蒙百姓或許不知道廣仁寺,但卻都知道長安有一個曾開口說話、救苦救難的綠度母菩薩。

相傳文成公主入藏時,帶走了開元寺正殿的佛像,唐太宗正在思考正殿應該供奉哪座佛像時,綠度母菩薩開口說話了:就由我來普渡長安眾生吧!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所以,在藏族百姓眼中,文成公主也是綠度母菩薩的化身。據說很多藏民世世代代都把文成公主當做菩薩,時時供奉。

子彧說

對於吐蕃貴族來說,文成公主帶去了先進的中原文化;而對於百姓來說,文成公主帶去了先進的農業技術、紡織技術、醫學成果,讓更多人能夠吃飽穿暖,少受病痛折磨。

所以,文成公主不僅在吐蕃高層受到禮遇和尊重,死後多次得到吐蕃國家祭祀,而且在吐蕃百姓之中也頗受愛戴,死後化身為了藏民心中的菩薩。

松贊干布去世後,文成公主為何寧願寡居30年,也不回到唐朝? - 天天要聞

她已經把對故鄉的思念和鄉愁,留在了日月山以東;而把福祉和關懷,留給了青藏高原上的人們。

而這,或許才是文成公主不願意回到長安,而要在邏些終老的根本原因吧。

文/子彧

#歷史冷知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